摘要:储能技术是全球能源转型、未来能源革命的核心,而碳纳米管作为“纳米级改变者”,其独特性质(如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为储能技术带来变革。碳纳米管具有本征sp2共价结构所带来的优异导电、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目前在
工作简介
储能技术是全球能源转型、未来能源革命的核心,而碳纳米管作为“纳米级改变者”,其独特性质(如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为储能技术带来变革。碳纳米管具有本征sp2共价结构所带来的优异导电、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导电网络、集流体、干法电极,方法具有普适性。碳纳米管以“跨尺度”、“跨领域”的思维,从原子级调控到宏观系统集成,从材料科学到数字化智能设计,为储能系统带来全新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信息
何姿颖于型伟, 吕清龙, 王新平, 张晨曦, 魏飞. 碳中和背景下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2025,40(4): 766 - 781.
Zi-ying HE, Xing-wei YU, Qing-long LV, et al. Advances in the use of Carbon Nanotub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New Carbon Materials, 2025,40(4): 766 - 781.
DOI:10.1016/S1872-5805(25)61020-1
通讯作者简介
魏飞,博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流态化、多相反应工程及碳纳米管结构控制与批量生产技术。致力于多相反应器的新概念及新理论研究、研发用于煤及石油化工、纳米材料、清洁能源化学品、环境等领域的新型过程及设备。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主持设计30余台多相反应器投入商业运行,如2000吨/年纳米聚团流化床法碳纳米管、60万吨/年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在建)、3万吨/ 年流化床法甲醇制芳烃及10万吨/年流化床法苯胺,15万吨/年下行床催化裂化等,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2008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 2015)、发明一等奖(2012)。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论文600余篇,专著4部,SCI 引用 50000余次,H 因子 97。是2016-2021克莱蒽材料领域高被引学者。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学会理事等职,Carbon Future主编。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