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销商是“桥梁”,一端连厂家,一端连终端。但如果终端店没能力快速卖货,你的货就算铺得再满,也只是从你的仓库转移到了终端店里——终端店的货卖不动,经销商这座“桥”再结实,也没用。
近几年,“难”成了传统经销商和行业里的口头禅。
但天天喊“难难难”解决不了生存和发展问题,最后反倒成了失败的安慰剂,而你现在需要的不是躺平和借口,你需要的是成功。
这个“难”,根源到底在哪?在终端店,在整个体系正在被打破,又在重新建立。
经销商是“桥梁”,一端连厂家,一端连终端。但如果终端店没能力快速卖货,你的货就算铺得再满,也只是从你的仓库转移到了终端店里——终端店的货卖不动,经销商这座“桥”再结实,也没用。
所以,经销商破局的关键,是帮终端店“能卖更多货”,帮终端店赢回消费者、赚到真金白银,经销商的生意才会有转机。
那具体怎么帮终端店呢?内参君从刚刚举办的“同福共享平台成功运营峰会”获取了破解之道。同福共享平台给出的解题思路是从终端店的真实需求出发——
缺好货?就整合优质供应链,让终端有“能吸引消费者”的爆品;
没客源?平台补贴首充会员,策划续费活动,快速回本还能持续收益;
不到店?就联合抖音、快手引流,再用私域运营转化,每天都爆火;
赚得少?就搭异业赋能体系,帮终端对接周边资源、多赚一份钱。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终端店与经销商,变成“一起扛风险、一起赚钱”的利益共同体。
当终端店能卖动货、能赚到钱,经销商的货自然不用愁;而经销商,也能从过去“倒腾货的中间商”,变成“帮终端赚钱的平台运营商”——这才是传统经销商跳出困局,能真正长期走下去的出路。
同福共享平台这些创新实践,正好与去年底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高度契合,每一步都踩在政策指明的转型路径上。具体可拆解为三大落地方向:
首先,做身边够得着的生意。传统实体零售对“人”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买东西的顾客”,交易结束关系即断。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商业资源下沉社区”。这意味着,社区小店的价值早已超越“卖东西”,而是要成为解决居民日常需求的“综合服务中心”。
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店从“商品中转站”变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同福自研爆品店会员系统,帮助小店一周内新增200多个会员。这些会员预存消费资金,成为长期用户,每月能为门店提前锁定营业额。
其二,做资源共享的生意。众所周知,传统零售门店进货,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跟风进货,结果堆在仓库卖不动;要么被层层加价,利润薄得像纸。而《行动计划》强调“开展‘一店一策’改造,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本质是鼓励零售终端打破“单一卖货”的局限。
同福对此的实践,是通过共享平台整合海量异业资源,让爆品店实现“一店多能、一店多赚”。比如,大量零散的夫妻老婆店加入同福爆品店后,企业对店面进行了改造,通过异业赋能,在店内增设快递代收点、旅游、保险代办等服务,这些服务不占太多空间,却能让“不买东西的人也天天来”。
同福还通过“百万店集采”帮店主降本。据悉,为了帮助店主解决商品成本高、卖不动的问题,同福整合200家一线品牌、2万多家供货商低价拿货,一年光这一项就能帮店主省下大量进货成本。
其三,做减少浪费的生意。《行动计划》提出“支持供应链企业联合上下游,加强产供销储运一体化运营服务”,直指传统零售“层层加价、效率低下”的痛点。
据了解,同福依托自研的厂商通APP、同福云商、同福直播等七大数智化科技产品,把厂家、经销商、小店和顾客串起来,进货、卖货、送货都能在线上搞定,省时省事更省钱。
这绝非简单的“省钱”,而是彻底颠覆“各顾各的、层层加价”的老套路。目前,同福已在全国布局10万多家爆品店、120万多家同福云店,这些门店连成一张覆盖城乡的零售大网,就像给县域商贸通上了“新血管”。
更关键的是,大数据驱动决策还能有效避免“拍脑袋进货”的浪费。据了解,同福大数据还能充当“军师”,帮小店算准什么好卖、该订多少,且提供一键补货服务。一条从厂家-经销商-终端店-消费者的新流通秩序中,实现降低成本27.4%。
对零售从业者而言,与其困在传统模式里内卷,不如跟上政策导向,自我革命,模式革命,选对“大腿”重新回到牌桌。
来源: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