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U7车门自动关闭导致三人被困在车内活活烧死,小米汽车的安全问题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声讨,股价跳水,老牌车企特斯拉又突然在微博发声,疑似暗讽小米公司!
[微风]前有格力,后有特斯拉,SU7爆燃事故发生后,小米又被友商阴阳怪气了。
SU7车门自动关闭导致三人被困在车内活活烧死,小米汽车的安全问题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声讨,股价跳水,老牌车企特斯拉又突然在微博发声,疑似暗讽小米公司!
特斯拉官方说了什么?当下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有绝对安全的品牌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斯拉紧急发声如果要说最近最大的新闻,应该就是小米SU7的事故了。
三个女生驾驶小米SU7去外地参加公务员考试,车辆开了自动驾驶,以116km的速度疾驰,但因路段施工转入人驾,随后撞上隔离带水泥桩。
车辆爆燃起火,本可以逃生的车门却被自动锁死,那三个女生就这样被活活烧死,等120到场三人几乎已经成了焦炭。
这引发了网友对小米SU7安全性的热议,总裁雷军出面回应承担责任,小米公司股价大跳水,百亿市值蒸发。
同时激起了网友对整个车辆行业的讨论,如果说小米在家电行业最突出的对手是董明珠和格力,那么在汽车行业经常被拿出对比的就一定是特斯拉。
3月29日晚上小米SU7才出事,31日中午晚上,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就发了一条微博,而一看微博内容——这不很明显是在点小米的事吗?
陶琳在微博上设问,消费者决定买车时最关心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究竟是颜值、价格还是品牌,随后又自己给出答复:对特斯拉来说,造车的首要原则永远是安全。
这种安全不止是安全气囊那种对驾驶员的保护,也包括对车里其他乘客、路上的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保护。
4月1日晚上这条微博有被特斯拉官方账号转发,陶副总虽然没有直说,但在这个时间点发出这样的信息,无疑是在暗指小米汽车。
更重要的是微博中提到的“造车非关键项”,颜值、价格、品牌三者无一例外是小米的主打项目。
价格自不必说,这被认为是小米开拓各方市场的最大优势,毕竟他们从小米智能机一代到现在走的都是平价道路,许多网友对雷军和小米产品的评价也都是“以价格整顿市场”。
这次小米公司跨界开发的小米汽车也不例外,通过相同配置内远低于友商的价格打出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颜值同样是小米所关注的点,毕竟自家产品主要面向年轻群体,在外形设计上当然要尽可能做的时尚。
小米的各类新品开箱测评中颜值也是总也绕不开的话题,甚至许多年轻人会选择小米产品就是因为“爆表的颜值”,无论是永不过时的经典黑白灰还是明亮鲜艳的颜色,小米总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而品牌这一点也无可置疑,雷军是网红总裁,小米是明星产品。
早在2015年的新德里发布会,小米就有一群被称为“米粉”的粉丝,而到了十年后的2025年小米的支持者更是数量惊人。
陶琳的微博内容无疑把小米关注的三个点全部否定了——造车只有安全是实的,别的都是虚的。
而在SU7爆燃事故中,安全又成了无数人质疑小米的原因。
不久前小米高管曾在微博回怼董明珠对雷军的暗讽,那时评论区一片叫好,大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小米对家电行业的“整顿”。
但这次类似的特斯拉暗讽小米却没有复刻那样“全民支持”般的景象,哪怕许多网友已经在因为安全问题质疑小米SU7。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关于“安全问题”,特斯拉说的信誓旦旦,说是最在意的就是安全,但自己也不是完全经得起扒。
甚至同样的“车辆碰撞起火但车门紧锁导致乘客被烧死”都曾发生过。
2024年10月24日,据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多伦多市中心一辆特斯拉突然失控并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车辆随即爆出火焰。
车上共有五名乘客,他们正要打开车门逃离却发现车门自动上锁,无论如何也无法打开。
其中后座靠窗一人用车上的一根铁棍砸开车窗,翻窗逃了出去,但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消防车到场时车辆整个被包裹在大火中,等火焰扑灭,那辆特斯拉已经完全无法看出原样,车中没有逃出的四人早已死亡。
相比这个更为国人所知的应该是2022年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发生的一场车祸。
那辆白色特斯拉撞上路边的隔离带的水泥桩,随即迅速起火,林志颖在车内因撞击失去意识,并未打开车门,幸运的是并没有危及生命。
要知道林志颖本身就有赛车的爱好,他开特斯拉尚且会出现意外,令人担忧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会不会也是一场命案。
更不用说曾经还存在“刹车失灵事件”,虽说之后这件事后特斯拉被重新检测,并不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但当时的确有不少网友现身说法,表示有时候特斯拉确实会存在刹车或者油门突然出现故障又突然恢复的事情。
这些无法在事后被检测出来,但遇到紧急情况确实是巨大的风险隐患。
虽说特斯拉本身也存在一些“劣迹”,但副总有句话说的没错——造车最重要的不是颜值、价格、品牌,而是安全。
虽说如此但特斯拉和小米都并没有说的那么不堪。
林志颖在车祸发生后又购入了一台特斯拉,可见的确信得过质量,小米在各方面的硬件能力也的确做到了那个价位下的高水平。
车企在造车过程中需要保证车子的质量,毕竟开车到马路上第一要务就是安全出行,如果车子本身存在各种部件失灵的情况,车企当然应该承担责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世界上不可能有绝对不会起火、不会出故障的车,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自动驾驶也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驾驶。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小米都曾反复提醒,自动驾驶对司机而言只是辅助,不能完全代替司机,需要时刻盯着,随时准备做出反应。
真的在道路交通中,主要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安全除了掌握在车辆手中,更多的是掌握在司机手中。
如果在驾驶过程中分心,或是盲目把本用于辅助的工具作为主要手段,出现事故的风险自然会大大增加。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