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方山县圪洞镇石站头村,张来平曾是村里公认的种地能手。可即便经验丰富,他家每年的谷子收成也仅够勉强维持生计。村里一直沿用传统的谷子种植方法,“靠天吃饭”的模式弊端明显:品种老旧、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一旦遭遇灾年,损失更是难以承受。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在方山县圪洞镇石站头村,张来平曾是村里公认的种地能手。可即便经验丰富,他家每年的谷子收成也仅够勉强维持生计。村里一直沿用传统的谷子种植方法,“靠天吃饭”的模式弊端明显:品种老旧、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一旦遭遇灾年,损失更是难以承受。
转机出现在2024年。方山县农业农村局为提升农民种植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组织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谷子种植班。得知消息的张来平积极报名参加。在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里,他终于找到了改善谷子种植困境的办法。
培训过程中,专家老师对谷子特性的细致讲解,让张来平对谷子生长需求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了解到,谷子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肥力,以及光照、温度都有具体要求。以往,张来平只凭借老经验播种,而在品种选择课程中,他了解到不同谷子品种在抗倒伏、抗病虫、口感和产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让他果断决定更换新品种。施肥技术的学习也让他收获颇丰,过去施肥全凭感觉,导致肥力要么不足,要么造成浪费,如今他掌握了科学的施肥方法。
学成归来,张来平立刻将所学运用到自家谷子地里。他精心整理土地,按照合理密度播种谷子,摒弃了过去随意撒播的方式,确保每粒种子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在谷子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他都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管理。不仅如此,张来平还积极向周边农户分享种植经验,渐渐成了村民眼中的“谷子种植专家”。
张来平只是众多受益农民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培育高素质农民6.6万人次。2024年,全市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其中,中央资金779万元,培育任务2098人;省级资金353万元,培育任务3450人,总计投入1132万元,培育任务5548人。全市共开设120个班级,实际培育5571人,完成率达100.4%。
从培训课程的具体分类来看,利用中央资金开设了玉米班13个,大豆班4个,马铃薯班2个,其他粮食作物班7个,其他油料作物班3个,共计29个班1316人,占任务总数的62.7%。省级资金则开设玉米班42个,大豆班5个,小麦班1个,其他粮食作物班20个,农机具使用班3个,共计71个班3283人,占任务总数的95.1%。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像张来平一样的农民,从传统种植走向科学种植的转变的生动实践。他们是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用学到的知识,让农田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