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惟良,并州文水人,武则天堂兄,出身新兴士族武氏家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始州长史、卫尉少卿等职,属地方至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序列。作为武士彟兄长武惟良一脉的后代,他在唐高宗初期因家族势力渐起而进入仕途,但早期并未显达。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武氏家族成员开始被系统性提
在集权称帝的道路上,武则天连娘家人也没有放过。她的多位娘家人都死于她的屠刀之下,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娘家人死在了武则天的刀下。
武惟良,并州文水人,武则天堂兄,出身新兴士族武氏家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始州长史、卫尉少卿等职,属地方至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序列。作为武士彟兄长武惟良一脉的后代,他在唐高宗初期因家族势力渐起而进入仕途,但早期并未显达。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武氏家族成员开始被系统性提拔以巩固外戚势力。武惟良虽获擢升,但因性格刚直、不善逢迎,与武则天及其母杨氏关系微妙。其官职虽涉宫廷禁卫与礼仪事务,却始终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未能跻身宰辅之列,折射出武则天对家族成员“用而不信”的谨慎态度。
武惟良
麟德元年(666年),武则天借“献食毒案”发难:武惟良与堂弟武怀运向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胞姐)进献食物,武顺暴毙后被指控下毒弑亲。此案实为武则天精心策划的政治清洗——武氏兄弟早年对武则天母女态度倨傲,曾公开贬斥其“因外戚得势”,引发杨氏强烈怨恨。武则天借机铲除潜在威胁,既报复旧怨,又震慑武氏宗亲。最终武惟良被处决,家族贬为“蝮姓”(意为毒蛇),成为武则天从依赖外戚转向集权专制的标志性事件,昭示着血缘纽带在权力博弈中的脆弱性。
武怀运也是武则天堂兄,与武惟良同属武氏家族分支。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瀛州刺史、淄州刺史等地方官职,后调任中央任司卫少卿,主管宫廷禁卫与仪仗事务。其仕途轨迹与武惟良相似,均依托武则天成为皇后后的外戚势力扩张而晋升,但缺乏显著政绩与政治影响力。武怀运虽身处要职,却因性格平庸、缺乏政治敏锐度,始终未能在朝中建立稳固根基。
武怀运
武怀运的结局与堂兄武惟良紧密相连。麟德元年(666年),武则天以“献食毒杀韩国夫人武顺”为由,将武怀运与武惟良定为死罪。这场“献食毒案”实为武则天清除家族隐患的权谋:武怀运早年对武则天母女态度轻慢,其家族分支对武则天出身寒微的旁支素有鄙夷,埋下积怨。武则天借胞姐暴毙之事,将二人进献的食品诬为毒物,既铲除潜在威胁,又震慑其他武氏族人。武怀运被处决后,其家族同样被贬为“蝮姓”,彻底沦为政治牺牲品。此案折射出武则天在集权过程中,对外戚势力“用尽即弃”的冷酷统治哲学。
武元庆是武则天同父异母兄长,其父武士彠为唐朝开国功臣。早年凭借门荫入仕,历任右卫郎将、司卫少卿等职,掌管宫廷禁卫与宗室事务。作为武氏家族核心成员,他在武则天成为皇后后迅速升迁,调任宗正少卿,主管皇族谱牒与祭祀礼仪。然而,武元庆虽身居要职,却因才能平庸、行事骄横,始终未获高宗与朝臣认可。武则天对这位兄长亦心存芥蒂,一方面利用其身份巩固外戚势力,另一方面刻意限制其政治影响力,使其始终未能跻身权力中枢。
武元庆
武元庆的结局与武则天早年家庭矛盾密切相关。其生母为武士彠原配相里氏,而武则天母女系继室杨氏一脉,两房长期不睦。史载武元庆早年对继母杨氏及幼妹武则天多有苛待,埋下积怨。显庆四年(659年),武则天借“外戚避嫌”之名,将武元庆外放为龙州刺史,实为政治流放。龙州地处偏远,武元庆忧惧交加,到任不足一年便病亡,时人多疑为武则天暗中施压所致。这场看似体面的贬谪,实为武则天清除家族内部异己的冷暴力,既消弭了早年屈辱,又向武氏宗亲昭示了违逆者的下场。
武元爽也是武则天同父异母兄长,早年以家族荫庇入仕,历任安州户曹参军、司卫少卿等职,主管地方财政与宫廷禁卫事务。作为武氏家族核心成员,他在武则天成为皇后后短暂升任宗正少卿,掌管皇族事务。然而,武元爽性格刻板倨傲,与继母杨氏(武则天生母)及武则天本人长期不和,加之才能平庸,仕途始终停滞不前。武则天虽借外戚身份提拔家族成员,但对武元爽一脉心存芥蒂,仅令其担任礼仪性职务,刻意架空其实权。
武元爽的死亡是武则天清算家族旧怨的典型案例。其生母为武士彠原配相里氏,与继室杨氏一脉素有嫌隙。史载武元爽早年对杨氏母女冷眼相待,甚至公开讥讽武则天“以妾室女攀附皇权”,引发武则天强烈记恨。显庆四年(659年),武则天以“外戚避嫌”为由,将武元爽与武元庆一同外放。武元爽被贬至岭南振州(今海南三亚),彼时瘴疠横行、环境恶劣,他至贬所后不久即忧惧而亡,时人普遍认为系武则天借流放之名行软禁之实。这场清算彻底铲除了家族内部反对势力,标志着武则天对武氏宗亲从“扶植利用”转向“绝对掌控”。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外甥,其母为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的胞姐),姐姐为魏国夫人贺兰氏。早年因外戚身份受宠,被武则天安排为武士彠(武则天父)嗣孙,继承周国公爵位,历任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官至太子宾客。他容貌俊美、才华横溢,但行为放浪,史载曾与荣国夫人杨氏(武则天生母)传出绯闻,甚至被控逼奸太子李弘未婚妻,屡次触犯伦理禁忌。武则天初期对其纵容,利用其制衡武氏其他子弟,但其劣迹逐渐成为政治隐患。
贺兰敏之
咸亨二年(671年),其母武顺与姐姐贺兰氏相继离奇死亡(传为武则天毒杀),贺兰敏之在丧礼上痛哭质问“姊弟何辜”,引发武则天猜忌。随后,武则天以“贪污受贿”“淫乱宫闱”“与外祖母杨氏私通”等罪名,将其流放雷州,途中赐死。此案背后既有对其知晓家族隐秘的灭口考量,也因其放荡行径威胁皇室声誉。武则天借此废除其武氏继承人身份,改立武承嗣为嗣,彻底清洗旧外戚势力。
武顺是武则天胞姐,嫁贺兰越石为妻,生女贺兰氏(魏国夫人)、子贺兰敏之。因妹妹武则天成为皇后,武顺得以出入宫廷,获封韩国夫人,虽无正式官职,但凭借外戚身份参与宫廷事务,常伴高宗左右。其女贺兰氏因美貌受高宗宠爱,母子三人借武则天权势显赫一时。武顺虽未直接涉足朝政,但通过家族纽带与宫廷人脉,成为武氏外戚集团的重要纽带。
韩国夫人武顺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指控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向武顺进献毒食致其暴毙,但后世普遍认为此为政治构陷。武顺之死的深层原因有二:其一,其女贺兰氏威胁武则天后宫地位,需斩草除根;其二,武顺知晓武则天早年宫廷秘事,存在政治隐患。武则天借“毒食案”一石三鸟——既清除姐姐与外甥女,又嫁祸武氏旁支以震慑宗亲,更向高宗示威展现绝对掌控力。
贺兰氏是武则天胞姐武顺之女,因美貌出众受唐高宗李治宠爱。其父贺兰越石早亡,随母武顺出入宫廷,凭借外戚身份获封魏国夫人。她虽无正式官职,但借高宗宠幸干预赏赐分配,甚至被传有立为嫔妃之议,形成对武则天后宫地位的威胁。武则天初期默许其存在以制衡其他后宫势力,但贺兰氏影响力日渐扩大,逐渐成为权力棋盘上的危险变量。
魏国夫人
麟德元年(666年),武则天借武惟良、武怀运向宫廷进献食物之机,在食盒中下毒,贺兰氏食用后暴毙。武则天随即嫁祸两位堂兄弑亲,将其诛杀。此案本质是武则天清除潜在威胁的连环计:既消灭了年轻貌美的外甥女以稳固后宫专宠,又铲除武氏旁支削弱家族内部挑战者,更借机震慑高宗。贺兰氏之死揭示了武则天“亲情让位权力”的统治逻辑——即便是血脉至亲,若触碰权力红线,亦会沦为政治祭品。
小结:
为巩固皇权,武则天对武氏家族展开系统性清洗。她以构陷手段处决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借"献食毒案"铲除异己;将苛待过自己的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流放致死;毒杀威胁后宫地位的胞姐韩国夫人武顺与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赐死知晓家族隐秘的外甥贺兰敏之。通过政治诬陷、流放暗杀等方式,武则天既报复早年家族屈辱,又清除权力威胁,将外戚势力从"扶植利用"转为"绝对掌控",展现集权道路上的冷酷统治哲学。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