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作为一种复方长效止吐药物,由NK-1受体拮抗剂磷罗拉匹坦和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组成,通过双通道抑制呕吐反射,能有效覆盖化疗后急性期、延迟期及超延迟期的恶心呕吐预防需求。同时,其每个化疗周期仅需单次给药的特点,简化了用药流程,有
前言
1。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作为一种复方长效止吐药物,由NK-1受体拮抗剂磷罗拉匹坦和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组成,通过双通道抑制呕吐反射,能有效覆盖化疗后急性期、延迟期及超延迟期的恶心呕吐预防需求。同时,其每个化疗周期仅需单次给药的特点,简化了用药流程,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2。本期报道了三例不同肿瘤患者应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的临床案例,包括十二指肠癌、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些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旨在进一步验证该药物在不同肿瘤类型、不同化疗方案下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抗肿瘤治疗中的恶心呕吐管理提供参考。
病例一
病例分享
王渊全 教授
漳州市医院,胆胰脾外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读博士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肝移植、肝胆胰微创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援助塞内加尔医疗队外科专家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病分会肝外科学组委员
福建省海医会腹膜后肿瘤及盆底疾病专委会委员
漳州市医学专家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漳州市医学会外科分会 青年委员
漳州市医院胰腺癌多学科MDT团队秘书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69岁。
现病史:患者入院1年余前因“壶腹部恶性肿瘤”于漳州市医院胆胰脾外科住院治疗,于2024年1月23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胆囊切除术+腹部超声检查”,术后恢复可。2024年2月21日术后病理显示十二指肠中分化腺癌,肿物大小4.5cm×3cm×1.5cm,累及胆总管及胰腺实质,侵犯神经纤维,未见明确脉管癌栓,区域淋巴结未见癌转移,胃切缘、十二指肠切缘、胰腺切缘、胆总管切缘未见癌。慢性胆囊炎。免疫组化结果:BRAF-V600E(-),Ber-EP4(-),MLH1(+),MSH2(+),MSH6(+),PMS2(+),CD34(血管+),D2-40(淋巴管+),S-100(神经+),K167(热点区60%+),P58(20%低-中+),OK7(灶性+),OK20(-)。特殊染色结果:弹力纤维(+)。
既往史:壶腹部恶性肿瘤1年余,于2024年1月23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胆囊切除术+腹部超声检查。
ECOG评分:1分。
临床诊断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腺癌 T3bN0M0 IIB期)。
治疗过程
患者于2024年3月9日、3月16日、3月30日、4月6日、4月19日、4月27日、5月11日、5月18日、6月1日、6月8日、6月20日、7月4日、7月18日、7月25日、8月8日、8月15日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125mg/m2ivgtt d1、d8+吉西他滨 1000mg/m2ivgtt d1、d8 q3w”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嘱漳州市医院胆胰脾外科门诊随诊。
2025年2月10日复查CA199为167.02 U/ml,2月17日进一步完善上腹部增强MRI,提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改变,肝内胆管稍扩张,胆管炎可能较前进展,Glisson鞘水肿同前,肝内散在斑片状、结节样DWI稍高信号增多,建议随诊。
2025年2月26日、3月25日再次复查CA199仍升高:2月26日CA199为101.24 U/ml,3月25日CA199为234.88 U/ml。高度怀疑术后复发转移,4月1日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提示胃小弯旁、腹膜后、肠系膜区多发糖代谢增高淋巴结、结节,考虑转移可能。结合患者CA199及PET-CT检查结果,考虑术后复发转移,重新分期:rpT3bN1M0 IIIA期,建议行二线化疗。
于2025年4月4日、4月17日、5月12日、5月30日、6月20日、7月10日、7月25日予“伊立替康脂质体 86mg ivgtt 90min d1+ 亚叶酸钙 560mg ivgtt 30min d1+氟尿嘧啶 3g 持续微量泵泵入46h q2w”方案化疗,化疗过程顺利。化疗结束出院后有恶心、无明显呕吐,稍疲乏,无腹痛、腹胀,无皮疹、发热等不适。
针对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第一次给与昂丹司琼胶囊一次8mg进行口服给药,后续又给予帕洛诺司琼注射液 静脉注射 0.25mg,不良反应尚可,患者仍有恶心呕吐症状,精神状态不佳。2025年7月10日给予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注射液218mg:0.25mg(静脉滴注),安全性良好,未再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精神状态良好。
今化疗间歇期满,遵嘱返院继续化疗,就诊于漳州市医院。门诊拟“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收住胆胰脾外科。本次患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一般,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69岁女性,诊断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腺癌 T3bN0M0 IIB期),进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完成多周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滨”辅助化疗。2025年2月起监测CA199持续升高,PET-CT提示淋巴结及腹膜后转移,疾病进展为IIIA期。后续予二线“伊立替康脂质体+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
该病例在止吐管理中体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化价值。初始采用昂丹司琼单药预防高致吐方案,患者仍出现恶心呕吐及精神状态下降,止吐效果不佳。2025年7月10日调整为含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的复方止吐方案后,未再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相比于昂丹司琼口服以及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疗效更优,使用更方便,一个化疗周期仅需1针,配伍更安全。
本病例中止吐策略的优化及显著成效,突显了精准支持治疗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将传统止吐方案升级为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复方制剂,不仅迅速、完全控制了恶心呕吐症状,而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精神状态,为高致吐化疗的安全性树立了良好典范。这一实践再次表明,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体化止吐策略,是保障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维持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石,也深刻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肿瘤治疗原则在临床终端的有效落实。
病例二
病例分享
朱美琴 教授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保健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肿瘤综合治疗分会常委
深圳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深圳市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MDT专委会常委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39岁。
现病史:患者于2025年4月发现右侧乳腺肿物,乳腺超声示:右侧乳腺BI-RADS 2类;左侧乳腺BI-RADS 1类;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质不均匀增厚;左侧腋窝未见结构异常淋巴结。乳腺钼靶示双侧乳腺BI-RADS 1类。5月26日乳腺B超示:右侧乳腺片状低回声区,BI-RADS 4B类;右侧乳腺多发囊性灶,BI-RADS 2类;左侧乳腺BI-RADS 1类。穿刺病理提示,右乳恶性肿瘤,免疫组化:ER(中至强阳,约90%)、PR(中至强阳,约80%)、HER2(0,有染色)、Ki-67(+,约20%)。全身PET/CT显示右侧乳腺符合恶性病变影像,考虑乳腺原发病变。
既往史:2025年6月16日在治疗室行超声引导下PICC管置入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临床诊断
右乳恶性肿瘤。
治疗过程
2025年6月17日至2025年7月29日,予以EC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4个周,过程顺利。
考虑环磷酰胺属于高度致吐风险药物,给予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的预防止吐方案。
患者在第1周期、第2周期化疗后,急性期、延迟期、超延迟期均无明显恶心呕吐反应,总体期无明显恶心感受,呕吐控制效果良好。
患者用药后未出现便秘等常见止吐药物相关副作用,也未发生药品相关不良事件。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39岁女性右侧乳腺癌患者,确诊后采用EC方案进行化疗。依据《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环磷酰胺属于高度致吐风险药物,需采用规范的预防性止吐方案。从临床效果来看,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通过双通道抑制呕吐反射,能有效覆盖化疗后急性期、延迟期及超延迟期的恶心呕吐预防需求,患者全程无明显恶心呕吐反应,且无便秘等副作用,显著提升了治疗耐受性与生活质量。
结合临床对治疗便利性及患者依从性的需求,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作为长效止吐药物,可在每个化疗周期仅注射一次的情况下提供持续保护,减少患者往返就医次数,符合现代医疗高效诊疗的趋势。本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管理提供了实践参考,该止吐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病例三
病例分享
何颖 医师
珠海市人民医院 血液风湿科医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成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分会成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血液风湿专业分会成员
珠海市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成员
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女,68岁。
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3月因腰痛入院,完善检查后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全身多发骨质破坏,先后采用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来那度胺、DVd(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Dd(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等方案治疗。2025年5月患者复诊,完善检查,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复发,合并髓外浸润(右侧大腿),为行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临床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IgG-λ型),伴髓外浸润(右侧大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骨质破坏(全身多发);骨质疏松(重度)。
治疗过程
2025年6月13日,行KD-PACE(卡非佐米30.2mg d1-2/40.77mg d8-9+地塞米松40mg d1-4+顺铂15.1mg d1-4+环磷酰胺0.4g d1-4+依托泊苷0.06g d1-4+阿霉素15.1mg d1-4)方案化疗。
化疗方案中的顺铂为高致吐风险药物,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为中致吐风险药物,2025年6月13日起,予患者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止呕治疗,呕吐症状仍明显,每日数次未见改善;2025年6月17日加用阿瑞匹坦口服,仍反复呕吐,无法进食。
2025年6月20日,予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静脉给药,患者呕吐症状明显改善,逐渐恢复饮食。
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患者,一线曾接受多种化疗方案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后采用KD-PACE方案化疗,该方案中的顺铂为高致吐风险药物,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为中致吐风险药物,为此,患者先后接受了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及阿瑞匹坦止吐治疗,但其恶心与呕吐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改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治疗后,呕吐症状明显改善,饮食逐渐恢复。
CINV是肿瘤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治疗获益。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是一种复方长效止吐药物,由NK-1RA磷罗拉匹坦和5-HT3RA帕洛诺司琼共同组成,旨在通过双通道抑制呕吐反射,预防高度致吐性化疗(HEC)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恶心和呕吐。本病例患者在多种止吐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换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后消化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逐渐恢复饮食,生存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印证了该药物在临床CINV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专家点评
病例点评
黄岩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是常见且令患者困扰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CINV的有效管理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期报道的三例病例分别涉及十二指肠癌、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在各自的化疗方案中应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后,均取得了显著的止吐效果。十二指肠癌患者在前期使用其他止吐药物仍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下,改用该药物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乳腺癌患者采用 EC 方案化疗,使用该止吐方案后全程无明显恶心呕吐反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多种止吐药物效果不佳时,换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后呕吐症状明显改善并恢复饮食。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在不同肿瘤化疗场景下的广泛适用性和良好效果。➤ 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双通道作用机制,能同时针对NK-1和5-HT3受体发挥抑制作用,全面应对不同时期的恶心呕吐。其长效特性使得每个化疗周期仅需一次给药,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和往返医院的次数,还能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止吐保护,尤其在延迟期和超延迟期的恶心呕吐预防方面表现突出。此外,从病例中可见,该药物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相关副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 综上所述,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为肿瘤患者的CINV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且安全的选择,有助于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更多肿瘤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等.中华肿瘤杂志.2024;46(06):481-501.
2. Zhou H,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Mixed Formulation of Fosrolapitant and Palonosetron (HR20013) in Preventing Cisplatin-Based High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PROFIT. J Clin Oncol. 2025;43(9):1123-1136.
撰写&审校:Atopos、Yann、Crane
排版:Kenken
执行:KIK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