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里,全红婵哥哥端出的那只走地鸡,皮黄得发亮,刀口利落,一看就知道下过功夫。
“鸡太硬”三个字,把岳云鹏送上热搜,也把广东网友的血压拉满。
节目里,全红婵哥哥端出的那只走地鸡,皮黄得发亮,刀口利落,一看就知道下过功夫。
评委筷子一碰,岳云鹏皱眉:“有点硬,可能是当地味。
”弹幕瞬间炸成烟花——“这叫鸡味浓,懂不懂啊!
”
硬不硬,得看谁来嚼。
广东人吃白切鸡,讲究“鸡有鸡味”,走地鸡跑够半年,肉质弹牙,咬开带一丝回甘,像老火汤里炖到最后的鸡爪,啃的就是那股韧劲。
北方评委更习惯入口即化的嫩滑,像火锅里三秒涮熟的肥牛,牙齿打个招呼就能咽。
两种舌头,隔着一条秦岭淮河,谁也说服不了谁。
可偏偏说话的是岳云鹏,自带相声滤镜的明星。
观众自动把“硬”翻译成“不好吃”,把“当地味”听成“土味”。
专业厨师周晓燕在旁边补刀:“火候刚好,鸡龄够,粤菜就这标准。
”声音被流量盖过去,镜头全给岳云鹏的“痛苦面具”。
这不是第一次。
之前潘玮柏嫌扬州炒饭“卖相差”,直接淘汰师傅,被网友骂上热搜。
节目组算盘打得响:明星+厨师=流量+专业。
结果每次翻车,都是明星那张嘴惹的祸。
观众要的是“好吃”,明星给的却是“好演”。
全进华倒淡定,下台后把剩下的鸡打包回村,晚上直播切片卖走地鸡。
镜头里他一边砍鸡一边笑:“评委说硬,我妹训练更硬。
”十分钟卖掉两百只,弹幕刷“想买硬鸡”。
流量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鸡身上。
说到底,白切鸡只是导火索。
真正让人不爽的,是“外行一句话,内行十年功”的错位。
明星可以不懂鸡,但节目不能把麦克风只递给他。
下次能不能让专业厨师先打分,明星再负责搞笑?
至少别让“硬”变成原罪。
鸡没输,舌头也没输,输的是那把失衡的天平。
来源:面面面瘫喵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