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手工坊的‘巧女’,大多是为家庭操劳半生的家庭主妇,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比较欠缺。她们努力学习钩针技艺,就盼着能多份收入。可在销售过程中,因缺乏法律知识,出现过不少差错,不仅让大家的心血付诸东流,对我们钩针技艺的传播也极为不利。”王氏钩织第三代传承人石岩在
法护非遗
钩针技艺
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
审美的传统手工艺
以其千变万化的针法
精巧绝伦的图案和
深厚的文化底蕴
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孙吴县就有这样一个手工坊
这里的手工艺人凭借双手
在钩针的起起落落间
编织出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孙吴县法院
开启一场非遗文化之旅
“我们手工坊的‘巧女’,大多是为家庭操劳半生的家庭主妇,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比较欠缺。她们努力学习钩针技艺,就盼着能多份收入。可在销售过程中,因缺乏法律知识,出现过不少差错,不仅让大家的心血付诸东流,对我们钩针技艺的传播也极为不利。”王氏钩织第三代传承人石岩在与孙吴县法院干警交谈中,满脸忧虑地向法院干警倾诉了心中的无奈与困扰。
干警们与手工艺人们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她们的困境。“现在直播带货很流行,我们也想尝试拓展销路,”一位手工艺人无奈地说,“但刚开播就遇到有人用伪造的‘付款截图’骗走货品,等我们发现时对方早已失联,现在姐妹们都不敢直播了。”另一位补充道:“之前有客户通过微信定制了一批钩针作品,我们熬夜赶制出来,对方却突然消失,连定金都没付。”
这些问题暴露出非遗传承群体面临的普遍问题,手工艺人通常将全部精力投入技艺钻研,却对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签订、电商交易规则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加之手工坊资金有限,难以负担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品牌维权服务,一旦遭遇欺诈或侵权,不仅经济损失难以挽回,更会严重打击传承积极性。
针对相关问题,法院干警围绕钩针技艺传承、发展以及权益保护等核心要点,与王氏钩织传承人展开了深度交流,并当场制定了一套精准帮扶方案。“后续,我们将定期举办‘非遗法律讲堂’,邀请从事钩织工作的‘巧女’们到法院实地学习。同时,为手工坊开辟‘法企对接’绿色通道,提供即时法律咨询服务。” 法院干警还在现场悉心传授了识别虚假付款截图的方法,以及微信接单时的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
当得知手工坊即将迎来一笔有望走出国门的“大订单”时,法院干警从专业角度对签订合同时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给出了专业的建议,还对跨境交易可能涉及的关税政策、文化产品出口限制等潜在风险作出详细提示。孙吴县法院为传承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帮助她们在技艺传承和市场开拓中规避法律风险,让非遗钩针能够安心走向世界舞台。
交流过后,在手工艺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干警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钩针技艺的独特魅力,“针尖要这样挑,线要这样绕……”,干警们全神贯注地尝试,却发现这看似简单的钩织动作实则大有乾坤。毛线在手中总是不听使唤,连最基础的起针都反复尝试多次。“原来这小小钩针里,藏着这么深的门道!”一位干警由衷感叹。
这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不仅让干警们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更深刻理解了文化传承的不易。作为黑河特色文化的代表,钩针技艺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结晶,经纬交织间诉说着黑河人民的勤劳品格,一针一线都饱含着边疆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焕发新的生机,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潮头,司法守护非遗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孙吴县法院将用司法力量为文化传承之路驱散阴霾,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文化结晶,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光芒,代代相传。
三审:黄河丨二审:张薇丨一审:刘书平
编辑:张尚思、于思涵
来源: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