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被刺杀死后,家族成员接连被杀,肯尼迪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9:15 1

摘要:1961年1月,年仅43岁的肯尼迪登上美国总统之位,彼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二战洗礼,民众对这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领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引领美国走向新的辉煌。然而,初掌大权的肯尼迪,显然低估了华盛顿政治舞台的波谲云诡。他满怀壮志,一上台便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殊

1961年1月,年仅43岁的肯尼迪登上美国总统之位,彼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二战洗礼,民众对这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领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引领美国走向新的辉煌。然而,初掌大权的肯尼迪,显然低估了华盛顿政治舞台的波谲云诡。他满怀壮志,一上台便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殊不知,这些激进的政策调整,如同将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他成为了众多利益集团的眼中钉。

肯尼迪推行的政策,首当其冲影响的便是军工复合体。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美国军工企业借此东风,赚得盆满钵满。肯尼迪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与苏联缓和关系。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他推动部分核试验禁止条约,试图为疯狂的核军备竞赛踩下刹车。这一举动,虽未让军工复合体立刻暴跳如雷,但已让他们心生不满。真正让军工企业坐不住的,是肯尼迪计划从越南撤军。据历史学家杰尔斯顿披露的档案显示,1963年10月,肯尼迪签署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第263号,计划在1965年前撤出大部分驻越美军。这一决策,直接触动了军工企业的核心利益。以洛克希德公司为例,这家军工巨头在冷战期间依靠生产军用飞机获取巨额利润,撤军计划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美国历史记录表明,1963年洛克希德高管多次游说国会,试图阻止肯尼迪停战,可惜未能得逞。而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林登·约翰逊迅速扩大越战规模,洛克希德公司股价随之飙升,足以证明肯尼迪政策对军工复合体的巨大冲击力。

中央情报局(CIA)同样对肯尼迪心存不满。1961年美国在古巴发动的猪湾入侵行动以失败告终,这让肯尼迪对CIA的能力和独立性产生了极大质疑。他甚至私下情绪激动地表示,要将CIA撕成碎片,抛入风中。特朗普解密的档案显示,CIA持有大量与肯尼迪遇刺相关记录,其中包括对疑似凶手奥斯瓦尔德的跟踪以及古巴相关行动情报,种种迹象暗示CIA或许在这场刺杀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肯尼迪试图削减CIA权力的举动,无疑威胁到了这个情报机构的根本利益,以CIA擅长“干脏活”的行事风格,在刺杀事件中充当帮凶并非没有可能。

相比之下,美联储和华尔街巨头对肯尼迪的恨意更为浓烈。肯尼迪一上台,便试图通过行政命令削弱美联储的权力。成立于1913年的美联储,长期掌控着美国乃至全球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拥有绝对的金融垄断地位。肯尼迪却想授权财政部直接发行美国票据,意图架空美联储,这无疑是在太岁头上动土。1963年6月,肯尼迪绕开美联储,让财政部发行43亿美元美国票据,彻底激化了双方矛盾。美国金融历史学家吉布森在《刺杀肯尼迪的幕后》中证实,美联储和华尔街银行家对肯尼迪极为不满,他们担忧肯尼迪的货币政策会削弱自身权力。有趣的是,肯尼迪遇刺后,这些票据迅速被收回,美联储的垄断地位得以稳固。

肯尼迪遇刺后,官方迅速将罪责归咎于“独狼”奥斯瓦尔德,沃伦委员会报告也认定是奥斯瓦尔德单独实施了刺杀报复行动。但最新解密档案却显示,奥斯瓦尔德在苏联期间曾与克格勃接触,其档案由克格勃高级官员亲自开设,可克格勃却公开声明对他不感兴趣,这与沃伦委员会的结论相互矛盾。结合奥斯瓦尔德日记里的间谍活动痕迹推测,他极有可能被多方势力利用。更蹊跷的是,肯尼迪遇刺不到48小时,奥斯瓦尔德在警方重重看守下被刺杀,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利益集团为了保密而进行的灭口行为。

肯尼迪家族的悲剧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结束。1968年,肯尼迪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总统期间遇刺身亡。罗伯特继承了哥哥的政治理念,希望当选后尽快结束越战。他在洛杉矶大使酒店发表政治演讲后,惨遭枪杀,凶手动机至今成谜,但最有可能的猜测是,他不过是被操控的替罪羊,背后或许涉及CIA的报复。肯尼迪儿子约翰·肯尼迪二世的命运同样悲惨,他驾驶的小型飞机坠入大西洋,机上三人全部遇难。官方结论是飞行员失误,可不少美国人指出,当时约翰二世正计划竞选参议员,他的死难免让人怀疑是否有人不想让肯尼迪家族重返政治舞台。

关于肯尼迪家族成员接连死于非命,有人认为与家族染色体有关。以色列遗传学家埃博斯坦提出,肯尼迪家族携带特殊染色体基因,使家族成员具有超出常人的冒险倾向,这似乎为“肯尼迪诅咒”提供了一种科学解释。确实,肯尼迪总统在二战期间驾驶鱼雷艇与日军作战,爱德华·肯尼迪热爱驾驶快艇和滑雪并多次受伤,肯尼迪姐姐凯瑟琳不顾家人反对乘飞机度假,最终因暴风雪机毁人亡。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更多人坚信,肯尼迪家族得罪了强大的利益集团,只要家族成员试图参政,就会遭遇不测。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以及约翰·肯尼迪二世试图揭露父亲遇刺真相却不幸身亡,便是最好的例证。

回顾肯尼迪家族的命运,所谓的“家族诅咒”不过是冒险基因与残酷权力斗争交织的结果。在权力的游戏中,挑战规则者往往要付出惨痛代价,肯尼迪家族的经历,深刻诠释了这一亘古不变的政治铁律,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来源:读历史正三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