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丽,中共党员,服务于大理市手拉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儿童社工,也是大理市妇联“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自2023年加入志愿服务以来,她以“母亲般的慈爱”温暖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心智障碍儿童,累计帮扶特殊未成年人12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180小时
杨丽,中共党员,服务于大理市手拉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儿童社工,也是大理市妇联“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自2023年加入志愿服务以来,她以“母亲般的慈爱”温暖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心智障碍儿童,累计帮扶特殊未成年人12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18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社区家喻户晓的“爱心妈妈”。
以爱为桥 搭建心灵港湾
她始终认为,帮扶困境儿童不仅要解决物质困难,更要填补情感缺失、提供心理疏导。她主动结对帮扶巍山县读初三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千(化名)。他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级第三,而且立志要成为一名维护正义的律师。小千的父亲已故,母亲离家十余年,杳无音信,姐姐远在天津上大学,相依为命的奶奶也于2025年1月突发脑溢血而撒手离世。
破碎的家庭,加之突如其来的变故,造成小千性格内向,成绩下滑,患上了急性抑郁症,每天服用抗抑郁药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定每周日学校开放日去陪伴小千,跟他谈心,带他参加课外活动,用“妈妈式”的陪伴逐渐打开孩子心扉。今年端午节,她接小千到家里过节。刚开始,小千很拘束,她和家人跟他亲热攀谈,他慢慢放松;说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小千跟她和家人侃侃而谈未来的打算,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短暂的聚餐,让小千感受到家庭温暖,从前不爱说话的他,脸上洋溢着好久未见的笑容。临别时,小千跟她约定中秋节再来家里做客。
激发潜能 让他们“发光”
作为“爱心妈妈”,她尽其所能地想帮孩子们做点事。当她发现有两名父母同是聋哑人的儿童,其中的男童会手语,她动员他教会另一个女童学手语,以方便女童与其父母进行亲子交流,一个月的相互帮学,让女童掌握了基础手语操作,能跟父母进行简单交流,减少了她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屏障。一个因爸爸车祸去世,妈妈因产后抑郁的女孩妞妞(化名),在家庭的巨大变故后,变得怕生、不爱说话。她带着妞妞参加线上绘画课,陪伴她半年的时间后,现在妞妞变得开朗,愿意把自己的新画作送给生病的老人,祝愿老人早日康复。
链接各方 点亮微心愿
2025年2月,她陪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家长参加“95影视乐园”资助的观影活动。两个小时的观影结束后,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谢谢杨丽姐,带我们来看电影。我已经30多年没看过电影了。我只在小时候看过广场电影,一晃都30多年了。孩子也是第一次看电影。今天我们太开心了。”妞妞说,“这就是电影啊?下次我还想看电影。”随后,她组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人参观大理石空博物馆,领略大理石文化。小朋友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游览活动,这里真是太美啦!以前只能在课本上能看到的景色,没想到今天能真实的看到、摸到。”
缘起微芒 坚守公益初心
从2009年起,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的困境儿童,当他们有知心话无处说时,她就是知心大姐姐;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她跟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当他们身患疾病时,她捐款捐物,并帮助其向所在社区申请办理大病救助手续。
她积极响应大理怡心社会组织发起的“点点微光·传递温暖”助残号召,为智力残疾人捐献图书,传播社会正能量。她参与宁和社区“万事大集‘益’起潮玩”儿童公益集市,捐赠自绘的绢扇,募集善款,为社区困难人群开展救助帮扶及公益服务。她参加大理市心智障碍协会开展的每周集体活动,带领残障孩子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
2025年3月,她带着困境儿童、心智障碍儿童开展了第一次普特融合的亲子阅读活动,让特殊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全国助残日前夕,她参加大理市心智障碍协会、大理怡心社会组织开展的助残插花活动。当心智障碍儿童接过她手中的鲜花时,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喜悦。“六一”儿童节当天,她给事实孤儿、困境儿童送上崭新的衣物作为“六一”节礼物,跟她们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
她觉得,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被保护。她做的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的笑容就是她最幸福的事……
供稿丨大理市妇联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