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检察院入驻街道综治中心法治实践经验总结——以“四维联动”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7:35 1

摘要:在当前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矛盾纠纷的多样化、普法宣传的不均衡等问题。集宁区检察院积极响应基层治理需求,入驻街道综治中心,立足检察职能,联合街道办、司法所、社区等多方力量,以“法治进校园”“法治进社区”“法律咨询”“信访调

在当前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矛盾纠纷的多样化、普法宣传的不均衡等问题。集宁区检察院积极响应基层治理需求,入驻街道综治中心,立足检察职能,联合街道办、司法所、社区等多方力量,以“法治进校园”“法治进社区”“法律咨询”“信访调解”四大专项行动为切入点,探索形成了“精准普法、多元化解、数字赋能、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精准普法:聚焦重点群体,打造“订单式”法治课堂

(一)法治进校园: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集宁区检察院联合桥东街道综治中心、电业社区走进集宁区第四中学,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主题宣讲活动。活动采用了创新形式,通过 PPT 案例解析、短视频警示、情景模拟(学生角色扮演欺凌场景)等方式,生动地讲解了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及应对策略。活动结束后,发放了“防欺凌口诀”及反诈、禁毒知识锦囊,覆盖全校师生,有力推动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常态化。

(二)法治进社区:筑牢“一老一小”防护网

集宁区检察院联合常青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在佳美社区开展“护老爱幼·法治同行”活动。活动采取分层施策的方式,针对老年人防诈问题,以“保健品骗局”“投资理财陷阱”等真实案例解析“四不”防诈原则(不轻信、不泄露、不贪心、不转账);针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解读《强制报告制度》中 9 类需报告情形,并指导社区陪读人员使用“晨曦未检云平台”举报线索。此次活动覆盖老年陪读群体 58人,发放宣传资料 123份,推动法治宣传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二、多元化解:构建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

以桥东街道网购鞭炮纠纷调解为例,居民因网购鞭炮引发火灾致财产损失,由于证据缺失(烟花售罄、无燃放视频),调解工作受阻。在此情况下,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联合市场监管局追溯产品流通环节,司法所提供法律意见,检察院协助固定电子证据,派出所维持秩序。通过多方协作,最终在 48 小时内提出可行性调解方案,成功化解矛盾。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建立“线索收集 - 部门联动 - 专业支持 - 跟踪回访”全链条化解机制,能够有效破解证据不足、责任不清等调解难题。

三、数字赋能:创新“互联网 +”法治服务模式

(一)推广“晨曦未检云平台”

该平台功能集成,设置了线索举报、法律查询、心理咨询等模块,实现了“一键式”法律服务。同时,在社区活动中对老年人进行手把手实操培训,推动法治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

(二)智能辅助办案

集宁区检察院对接 12309 检察服务平台,对涉未成年人、老年人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了线索快速分流、精准处置。

四、协同共治: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一)构建“检察 + 街道 + 社区 + N”联动体系

联合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网格员等力量,形成了普法宣传、矛盾排查、线索移交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深化“法治体检”服务

定期为街道、社区提供法律风险评估,针对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等高频问题制定专项预案,提前预防和化解潜在的法律风险。

五、经验启示与下一步计划

(一)经验提炼

集宁区检察院的实践表明,精准定位需求至关重要,针对老年群体防诈、学生防欺凌等社会痛点定制普法内容,能够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数字化平台提升服务效率,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手段。

(二)未来方向

集宁区检察院计划拓展服务场景,探索“法治夜校”“线上直播普法”等新形式,扩大法治服务的覆盖人群;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建立“个案办理—类案分析—行业治理”衔接机制,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

集宁区检察院通过“四维联动”模式在基层治理法治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将继续以“法治为民”为宗旨,以综治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推动司法保护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为打造平安集宁贡献更多的力量。

供稿:刑事检察部 曹燕青

来源:集宁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