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台党先别急着下种,去年我照抄老法子,九月把蒜瓣插进泡沫箱,结果十一月收获一把蒜苗味橡皮——全烂了。
“七葱八蒜”?
阳台党先别急着下种,去年我照抄老法子,九月把蒜瓣插进泡沫箱,结果十一月收获一把蒜苗味橡皮——全烂了。
农谚不是错,它只是写给黄河冲积平原的老黄历。
漠河九月飘雪,广州十一月还在穿短袖,一句老话罩不住960万平方公里。
更坑的是阳台:白天土温能飙到35℃,夜里又被北风吹成速冻,大蒜春化直接跳过,来年蒜头变独头蒜,大葱秒变葱娃娃。
想不翻车,先摸土。
手指插进土里5厘米,温度低于25℃再动手,比翻黄历靠谱。
北方大葱8月下旬直播,大蒜9月上旬埋,盖层膜当小被子;南方把葱蒜都往后拖一个月,10月下旬种蒜,记得先把蒜瓣塞冰箱7天,骗它“冬天来了”,不然暖冬直接罢工。
盆也有讲究。
大葱要深,25厘米长条盆像跑道,根系才舒展;大蒜矮胖就行,20厘米口径盆排兵布阵,别贪多,一瓣一坑,密了容易发霉。
土别太老实,腐叶土+椰糠+蚯蚓粪+稻壳炭,轻得像蛋糕,保水不闷根。
滴灌管缠一圈,陶粒铺面,蒸发减半,懒人也能一周不浇水。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去年十月广州32℃,我的葱苗集体中暑。
后来学乖了,高温天拉遮阳网,雨后立刻喷木霉菌防烂根;冬天光照不足,补个全光谱小台灯,电费比买葱便宜。
品种也得挑新欢。
传统紫皮蒜怕热,现在有种“川蒜早1号”,30℃还能分化蒜薹;大葱选“章丘铁杆”矮生版,阳台不弯腰就能收。
别迷信老种子,育种公司的实验室比老祖宗更懂现代阳台。
真没地?
试试垂直架,一层葱一层快菜,菠菜当地毯,剪完一茬长一茬。
邻居把旧书架改成阶梯盆,一年收蒜20斤,葱管吃到腻,最后改卖盆栽,50块一盆,比种菜还赚钱。
说到底,老农谚是导航,方向盘得自己握。
先摸土温,再选品种,配好土盆,剩下的交给手机里的天气App和冰箱里的小蒜瓣。
阳台不大,聪明点,四季都能闻到自己种的辛辣味。
来源:流逝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