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画|《清明上河图》只是一幅画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7:12 1

摘要:其实《清明上河图》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种艺术主题表现趋势。#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只是一幅画吗?

Hello大家好,我是猫她。

上一期有粉丝留言说,什么时候能够讲一讲《清明上河图》。

那么?

安排!

毕竟,没有比在清明时节来讲《清明上河图》更适合的时候了。

《清明上河图》卷 局部 北宋 张择端

说到这个《清明上河图》,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择端的那一幅?

其实《清明上河图》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种艺术主题表现趋势。#清明上河图#

三版《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唯一的传世真迹,也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珍宝及里程碑式的画作。

此作品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方式,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北宋京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的社会景象和自然风光。

在这之后,特别是明清以来,画界代代不乏追随者。

于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长卷多达数百卷,遍布于世界各地。

今天我们就讲讲三个不同朝代,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清明上河图》们。

其一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宋本”)。

其二是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明本”)。

其三是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人合绘的《清明上河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卷 局部 明代 仇英

三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几个共同点:

一是画面人物数量众多,二是画面景物恢宏,三是细节刻画极致完美,都具有强烈的从视觉传达效果。

这三幅画都真实地反映了宋代京都汴梁、明代江南、明清时期北京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场景。

画师们通过艺术传达给我们的,还有他们的思想和彼时的生活气息。

《清明上河图》卷 局部 清代 陈枚等合绘

宋本 《清明上河图》

首先,“宋本”。

绢本,淡设色,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五百二十八点七厘米。

在这一版的上河图中,我们最能直观的感受到的便是北宋繁华的经济形态。

在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阶段。

这种繁荣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显著提升,还涵盖了手工业、文化艺术产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行业的全面兴盛。

所以这种昌盛不仅仅是一个阶层的繁荣,而是渗入社会的各个层级。

从图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出来。

比如:街道上茶楼、酒楼等店铺和商业建筑比比皆是,展现了丰富的商业活动。

此外,画面中还描绘了美容修面行业,有人正在给顾客刮胡子的生动场景。

(见下图)

这也在进一步反映了当时商业活动的多样性,同时也表现了当时北宋的市民悠闲的生活氛围。

明本《清明上河图》

接下来,我们来看“明本”。

绢本,青绿设色,纵三十点五厘米,横九百八十七厘米。

图中描绘了苏州城郊到运河附近的景致,再由为过渡,从城门进入到市中心,最后到城外,以仙云楼阁结尾。

这幅画,将明代的苏州城市景观和江南的人情风物,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要知道,那时候的江南繁华程度可不比张择端笔下的汴京差。

甚至,当时江南的城市繁华程度超过了当时的北京。

因为,当时江南的纺织业、手工业和农业极其发达,江南经济中心的人们,精神生活富足。

因为纺织业发达,所以在仇英的画卷中,有十分醒目的经营丝绸布料的商店。

这类商铺“宋本”中也有,但并没有精细到门类。

而“明本”的门类细化,如:“时式朝冠”的帽子店、“五色染坊”的染布店、“细绫纱罗”的绸缎店等等。(见下图)

经营种类的细致划分也从侧面反映了明代中期吴中地区经济的发达。

而且由于仇英自己的出身,他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充满共情。

在作品中,他把普通大众作为苏州的主人着重加以刻画。

其中,除了又田间劳作的场景以为,还描绘了当时的嫁娶场景,具有十分强烈的情感表现,这也是此作品体现的思想意义所在。

(见下图)

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

最后,我们来说说“清院本”。

绢本,设色,纵三十五点六厘米,横一千一百五十二点八厘米。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画尾处有画家自题小楷题记“乾隆元年(1736年)十二月十五日奉赦”。(见下图)

意思就是,这个画是乾隆帝下诏令绘制的。

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历史背景,此时正是乾隆皇帝登基第一年。

弘历皇帝一登基就诏令绘制此图,实际上是为了对外宣扬他当时的政治主张。

他当时,几乎每个月都会减轻苛捐杂税,所以,他想要通过这“记录图”来表达自己,减免赋税与民休息、建立和平富足的大清帝国的治国理想。

那个时候的大清,正是中国国力强盛的时期。

所以“清院本”与前两版的表述方式所不同的是,重在刻画表现皇家园林的宏伟气派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松弛感。

(毕竟奉皇命,肯定要拍一拍的。)

全卷按大的地段可分为郊外、虹桥、城市、御苑四个部分。

呈现出一种华贵平和,泱泱大国的隆盛气象。

文化遗产

每一版的《清明上河图》都与它当时的社会情境和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它们互为见证,用艺术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来源:合火人文化传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