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活到80岁,伴侣走了,子女远在天边,换你,敢不敢继续独居24年?
“一个人活到80岁,伴侣走了,子女远在天边,换你,敢不敢继续独居24年?
”
刷到这条旧闻时,我正窝在地铁里,耳机里循环着《呼啸山庄》的配乐。
屏幕上是杨苡的照片,104岁的她,眼神干净得像没沾过灰尘。
有人把独居比作“高级孤独”,她却把日子过成了“私人嘉年华”。
三居室不大,书报堆到膝盖,毛绒玩具排排坐,像一群不肯长大的小孩。
她每天写随笔,字迹瘦得像风干的树枝,内容却热闹:今天追的剧、昨天收的贺卡、上周小陈带来的桂花糕。
小陈是钟点工,也是她晚年最铁的“搭子”。
五万块现金,她塞得干脆:“陪我到最后,就当谢礼。
”没有合同,没有公证,一句“值了”就抵过千言万语。
后来小陈真陪她走完,葬礼那天哭到失声,像送走亲外婆。
84岁动手术,医生说要打钢钉。
她眯眼笑:“一颗钉子顶一枚戒指,划算。
”麻药醒来第一句话是问护士:“今晚《甄嬛传》播到哪儿了?
”康复期她拄拐也要去阳台晒太阳,影子被拉得老长,像年轻时在西南联大操场上奔跑的剪影。
有人问她怕不怕死,她翻个白眼:“怕什么,我连独居都通关了。
”最后一篇随笔停在2023年1月,字迹突然工整起来,像提前写好的告别信:“玩具们记得晒太阳,小陈别忘了桂花糕。
”
合上书,地铁刚好到站。
我突然想起外婆临终前说的:“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死,是活成别人的负担。
”杨苡用24年证明,尊严可以自己挣,孤独也能开花。
现在轮到你了——如果明天醒来必须独自生活,你会先删手机里的哪个APP?
来源:霍霍娱乐星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