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公公今年69,婆婆走了五年,他一个人守着老城区的两居室,平时就种种花、遛遛弯,周末等着我们带孙子回去吃饭,日子过得挺安稳。可上个月初,他突然把我和老公叫回家,说:“这房子我打算卖了,你们帮我看看挂多少钱合适。”
你们见过快七十岁的人,突然跟疯了似的要卖房吗?我公公就是这样,上个月突然拍着桌子说要把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卖了,我和老公当时都懵了。
我公公今年69,婆婆走了五年,他一个人守着老城区的两居室,平时就种种花、遛遛弯,周末等着我们带孙子回去吃饭,日子过得挺安稳。可上个月初,他突然把我和老公叫回家,说:“这房子我打算卖了,你们帮我看看挂多少钱合适。”
我老公当时就急了:“爸,您卖房子干啥?这房子是您和我妈一辈子的念想,再说您卖了住哪儿啊?”公公头也不抬,就说:“我自有安排,你们别管。”
从那以后,公公就跟变了个人。以前他爱干净,家里总收拾得整整齐齐;现在客厅茶几上堆着好几份房产中介的资料,烟灰缸里的烟蒂满得溢出来,他也不管。有次我去给他送饺子,看见他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手里攥着我婆婆的照片,眼睛红红的,可我一进门,他赶紧把照片塞回口袋,又摆出那副“别管我”的样子。
更让我们揪心的是,他开始偷偷收拾东西。上周我老公提前下班去看他,发现他正把我婆婆生前织的毛衣、攒的老邮票往纸箱里塞,问他要搬去哪儿,他只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话里的倔劲儿,跟年轻时一模一样。
我和老公私下里猜了无数次:是不是公公被骗了?还是他想找个老伴,怕我们不同意?甚至我还偷偷问过小区里跟公公一起遛弯的张大爷,张大爷也说不清楚,只说最近公公总去邮局,好像在寄什么东西。
直到上周末,我老公实在忍不住了,趁着公公去买菜,翻了他床头那个锁着的铁盒——那铁盒是我婆婆当年陪嫁的,里面装的都是家里的户口本、存折这些重要东西,钥匙只有公公才有。我老公也是急糊涂了,找了根细铁丝,居然真的把锁撬开了。
打开铁盒的瞬间,我们俩都愣了。里面没有存折,也没有房产证,只有一沓厚厚的汇款单,还有一本泛黄的日记本。
汇款单的收款人都是同一个名字:“林晓燕”,地址在偏远的山区,最早的一张是五年前,也就是我婆婆刚走的时候,最近的一张就在上个月。每张汇款单的金额都不一样,少则五百,多则两千,备注栏里写着“学费”“医药费”。
我老公翻开日记本,里面是我婆婆的字迹,一笔一划都很工整。开头第一页写着:“1998年,去山里支教,遇到晓燕,这孩子爹娘没了,跟着奶奶过,才8岁就会喂猪、砍柴,我得帮她。”后面的内容,全是我婆婆记录的和林晓燕的故事:给她寄课本、帮她凑学费,直到晓燕考上大学,还说“等我老了,要看着晓燕成家立业”。
日记本最后一页,是我婆婆生病后写的,字已经有些歪了:“老陈,我走了以后,别忘给晓燕寄钱,她在读研,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不容易。这事儿我没跟孩子们说,怕他们有负担,你要是为难,就算了……”
我们正看着,门口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公公回来了。看见我们手里的日记本和汇款单,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的。
“你妈走之前,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帮晓燕到毕业。这五年,我每个月都给晓燕寄钱,可上个月晓燕打电话说,她奶奶得了重病,要做手术,还差十万块。我想着,这房子卖了,除了给晓燕凑手术费,剩下的钱我去养老院住也够了……”
我老公走过去,把公公扶起来,眼泪掉在公公的肩膀上:“爸,您怎么不跟我们说啊?十万块钱我们能凑,房子不能卖!晓燕也是我们的妹妹,这忙我们得帮!”
现在,晓燕奶奶的手术很成功,术后在晓燕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比医生预期的还要好。
老房子自然是保住了。我和老公把凑好的十万块钱给公公时,他起初不肯收,说“哪能让你们花钱”,还是老公硬塞给他:“爸,这不仅是帮晓燕,也是帮我妈完成心愿,您一个人扛了五年,早该跟我们说的。” 现在公公又变回了以前爱干净的样子,每天还是种花、遛弯,只是茶几上再也没有房产中介的资料,取而代之的是晓燕寄来的照片——有她奶奶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也有她在学校给孩子上课的。
前几天我去给公公送刚包的包子,看见他正坐在阳台藤椅上,手里拿着婆婆织的那件枣红色毛衣,慢慢叠整齐,嘴里还轻声念叨:“老婆子,你放心,晓燕挺好的,孩子们也懂事,房子也在,我都给你守着呢。” 阳光落在他和毛衣上,暖融融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婆婆的心意没断,我们一家人的牵挂,也从来都没散过。
来源:铭轩心灵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