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借迷惑的包装,它在国内暗度陈仓,一年狂揽2500亿,成为“国货之光”。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编辑丨ZL·B
“中华身,外国心!”
凭借迷惑的包装,它在国内暗度陈仓,一年狂揽2500亿,成为“国货之光”。
它就是如今家家厨房都必不可少的“金龙鱼”。
潜伏我国34年,让无数国人为之甘愿掏出血汗钱。
“内奸国货”的背后,是怎样不为人知的调秘?
它又是如何躲过层层筛选,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金龙鱼”的发家史
说起金龙鱼,这个名字在全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身披国衣的“名牌”,它竟然是个外国货!
而谈及金龙鱼的成功,他的名字必然不能让人忽略。
他就是“国货大牌”金龙鱼的掌舵人——郭鹤年。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一华裔家庭。
在他没出生时,他的父亲便离开家乡福州,与一众兄弟到马来西亚打拼。
几乎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1909年,初登马来西亚,为了谋生,他的父亲做过店员、开过咖啡店。
最终几兄弟合力,创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的前身“东升公司”,主营大米、大豆和糖生意。
等到郭鹤年出生的时候,郭父已经为他积攒下了一笔丰厚家产。
得益于家族基因的传承和父母的教导,郭鹤年从小就对商业经营有着敏锐的洞悉力。
刚20岁出头,他便只身赴新加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商务公司。
凭借独到敏锐的洞悉力,快速在新加坡打开了自己的商务市场。
1948年,父亲去世后,他返回马来西亚接下父辈资产,与众堂兄弟一起创办起“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在他的带领下,家族企业不断延伸,从原来米面经营,扩大到粮油输出。
短短几年时间,他不仅在马来西亚独占鳌头,更是将产业延伸至了新加坡。
可即便如此,如今的板块依旧不足以满足他的野心。
于是,他将目光对准了百废待兴的中国。
可正所谓“一口吃不下个胖子”,郭鹤年并没有冒昧的前进。
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人,他深知“迂回”战略的重要性。
于是,一场“潜伏”作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老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对此道理,郭鹤年自是深谙其中门道,于是,一场漫长的“豆油进击战”就此开启。
将公司拓展到粮油生意后,他为公司起名为益海嘉里。
70年代初,郭鹤年开始携资进军香港市场。
通过与地产商合作,兴建酒店、俱乐部等生意,打响了进军内陆的第一炮。
最后,好不容易等到香港回归,他立刻将生意拉往内地,开始了他的“金龙鱼”大计。
彼时,国内大多的粮油生意还是以油壶打油为主,且当时的油也大多是二级油。
但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消费品的质量要求自然也会提高要求。
郭鹤年正是洞悉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顺利进军其中。
而为了能将自己产品宣扬出去,郭鹤年也是费了不少心力。
单说“金龙鱼”这几个字,就大有讲究。
金,代表财富;龙,又是我们的中华代表物;鱼,也不用说,自是代表“年年有‘鱼’”。
随后,再加上他金红的大气配色,以及宣扬噱头。
就这样,在90年代初期,金龙鱼品牌横空出世,成为了建国以来的第一瓶包装油。
随后,这条穿着国衣的“外国鱼”,从深圳南海出发,快速游进了千家万户。
而后,紧跟时事潮流的它一再升级,推出了以“安全健康”为理念的“1:1:1”二代调和油。
二代一经上市,便世界突破百万吨销售量。
随后,为了方便使用,他们更是贴心的推出了小瓶装,解决了分装困扰。
至此,金龙鱼彻底成为了大陆粮油巨头。
潜伏中国30余年,单凭这一条“金龙鱼”,便让郭鹤年轻松年入千亿。
而除了“金龙鱼”外,披着“国衣”招摇过市的还有它们......
中华身 外国心
近些年,随着国货的崛起,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国牌。
然而,让我们大力支持国货时,殊不知,很多品牌都早已“变了心”。
首当其冲的,便是名为“中崋”的它!
作为我们早晚都要用的牙膏,“中崋”这个牌子大家都不陌生。
自上世纪50年上市以来,它就一直备受国民的青睐。
然而,谁又能想到,身为“中崋”的它,却早已改了心。
1994年,眼看中华牙膏销量节节攀升,稳坐牙膏市场的头把交椅。
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党纪看中了这块肥肉。
最终,以1800万美元的交易额,将中华牙膏经营权收入囊中。
尽管所有权还在中国公司,但它却早已姓“洋”。
除此之外,还有一样厨房必备品,也是早已换了“洋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味精致癌”传闻的出现,将莲花味精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在此时,后起之秀“太太乐”抓住机会,快速以“安全、健康”的宣言崛起,成为了调味品市场的新宠。
然而,还没蹦跶几年,这块香饽饽再次被外资看中。
1999年,美国资本大手一挥,收购了太太乐80%的股份;2016年,雀巢公司再出售,将剩下的股份也收归囊中,至此,太太乐也彻底变成了“洋太太”。
但说到“伪国货”之光,这把交椅还是非它莫属。
自上世纪90年代推广以来,大宝便凭借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品质,快速兴起在护肤品界。
就连那一句“大宝天天见”的广告语,如今也是应犹在耳。
可谁又能想到,早在2008年,美国强生公司就已经以23亿人民币的价格,将大宝收入囊中。
如今,虽然大宝依然在市场上晃悠,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护肤产品的出现,它早已失去了风采。
除了这些以外,许多的饮食品,像哈尔滨啤酒、银鹭、徐福记等等,都是早已成为了国外的产品。
如今,随着祖国的崛起,我们都在支持国货。
可一个不小心,却就掉进了资本家的陷阱,将辛苦转来的血汗钱交到了外国人手中。
在这个五花八门,新品迭出的时代,这些“中国身 外国心”产品的存在,属实是让人防不胜防。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郭鹤年、金龙鱼
华商韬略——不霸之王:郭鹤年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打铁还需自身硬!金龙鱼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好的中国味
新民晚报——金龙鱼母公司丰益国际蝉联美国《财富》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行业第一名
财经百态书卷——欺骗几代人的“伪国货”:它是民族品牌,却是外国心,究竟为何?
新浪财经——中华牙膏、银鹭竟是外资品牌,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为何拱手让人?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马上删除!
来源:情感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