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高句丽人评价极高,为什么还要对他们疯狂歧视|文史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9 20:12 2

摘要:只能说差不多明白,不敢说特别明白。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系统的资料,姑且根据目前搜集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吧。

因为微信推荐机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欢敝号

只能说差不多明白,不敢说特别明白。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系统的资料,姑且根据目前搜集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吧。

一、相貌美丽,能歌善舞

高丽应该是出美女的,国内族群有扶余人、濊貊人,还有大量的汉人,我们都知道,混血的人往往是长得比较好看的。而且辽东地区天气寒冷,人的皮肤比较白皙,个子也不会太矮,这就占了一些先天优势......

以上是一些常识性的理解,下面我们开始看材料。

1.高丽向唐朝进贡的时候,喜欢献上自己的美女。

《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十年,高句丽人给唐太宗献上了两名美女,太宗对两位美女的评价是:真的太漂亮了!(尔之所献,信为美丽)

对太宗皇帝的审美,我们是应该相信的。但之后,他还是说了一通不忍心姑娘们家人离散之类的话,并没有留下,又给送回去了。(悯其离父母兄弟于本国,留其身而忘其亲,爱其色而伤其心,我不取也。并还之。)

真不知道他怎么舍得的,这要换了是我......好,再看下面一则。

2.据《朝野佥载》记载,中书舍人郭正一参加过灭亡高丽的战争,得到了一位非常美丽的高丽婢女。郭正一对她极为宠爱,让她管钱,还管着给自己煲汤熬粥。(中书舍人郭正一破平壤,得一高丽婢,名玉素,极姝艳,令专知财物库。正一夜须浆水粥,非玉素煮之不可)

只不过,这个高丽美女可能身负国仇家恨,表面上恭恭敬敬,暗中却打算给他下毒,最后被抓住处死了。(玉素乃毒之而进。正一急曰:此婢药我!索土浆甘草服之,良久乃解......不良往金城坊空宅,并搜之。至一宅,封锁甚密。打锁破开之,婢及高丽并在其中。拷问,乃是投化高丽共捉马奴藏之。奉敕斩于东市。)

3.高丽人长得美,还有一件事可以侧面印证。

张昌宗、张易之当红的时候,他们的兄弟张同休,在一次宴会酒酣的时候,戏弄起了当朝大臣杨再思。

杨再思,就是那个说出“不是六郎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的,以阿谀奉承知名的人。

当时,张同休对杨再思开玩笑说:你的脸长得像高丽人。(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请公卿宴其寺,酒酣,戏曰:公面似高丽)

杨再思听后,立刻剪纸贴在头巾上,披上袍子,跳起舞来了,而且跳的还挺合拍,引得在座各位哄笑不已。(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

可以想象,高丽人是公认能歌善舞的,不然杨再思不会一被说长得像就当场跳起舞来。事实的确如此,随着高丽灭亡,高丽乐舞早已被收入唐朝宫廷,并盛行起来。这方面旧唐书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而杨再思既然长了一张能歌善舞的脸,肯定也不会难看,那么高丽人自然也长得不错。

4.高丽不光女人长得美,男人应该也很俊美。

很多人可能早就猜到了,大唐时代最著名的高丽人——高仙芝,就是一个美男子。(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

二、作战勇猛,箭术出众

1.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辽东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善射的高丽人,射杀了唐军十几个将士,直到最后薛仁贵出马,才给唐军找回了场子。(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

2.武则天时代,女皇曾经想在禁军内选拔五个善射的人,最后得第一名的渊献诚,也是一个高丽人。(天授中,则天尝内出金银实物,令宰相及南北衙文武官内择善射者五人共赌之。内史张光辅先让献诚为第一。)

渊献诚的父亲叫渊男生,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渊盖苏文。只不过此人很有大局精神,跟女皇说让我个外人拿了第一,恐怕汉人会被轻视,非要让给别人,并力劝女皇,希望以后别再搞这种活动了。(献诚复让右玉钤卫大将军薛吐摩支,摩支又让献诚。既而献诚奏曰:“陛下令简能射者五人,所得者多非汉官。臣恐自此已后,无汉官工射之名,伏望停寝此射。”则天嘉而从之。)

3.高仙芝的例子,还得再用一次,前面那段是《旧唐书》记载的,《新唐书》可能觉得还不够劲,又给加了点料。

“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其儒缓忧之。”高仙芝有多勇猛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就是这么猛了,他父亲还怕他太文弱,可见高丽人的勇猛好战是有传统、有家学的。

4.最后,再看一个高丽大人物,李正己的例子。

安史之乱期间,唐与回纥联军在攻打史朝义的时候,回纥人自恃功高,比较蛮横霸道,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回纥方强暴恣横,诸节度皆下之)

但李正己不服气,想杀杀他们的气焰,于是找到他们的头领,要跟他比赛相扑,并且约定,落后的要挨大嘴巴子。(正己时为军候,独欲以气吞之。因与其角逐,众军聚观,约曰:“后者批之。”)

结果一圈下来,李正己抢得先手,然后二话不说,薅着回纥头领的脖领子,就来了一顿大逼斗,直接把这人给打尿了。(既逐而先,正己擒其领而批其背,回纥尿液俱下,众军呼笑,虏惭,由是不敢为暴。)

注意蓝字部分,这个打尿了不是形容词,而是真事儿。

李正己当时只是一个小军官,就敢当众暴打最强悍的回纥人,这勇猛好战的劲头,确实不一般。

三、地位不高,易受歧视

尽管如此,高丽人在唐朝,应该是比较受歧视的。

1.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还得麻烦高仙芝再出场一次,没办法,谁让你这么有名呢,有名了自然就戏多,真是不好意思。

大家可能都知道,高仙芝挨的那次载入史册的大骂,原文笔者也贴过,是这样的。

仙芝军还至河西,夫蒙灵察都不使人迎劳,骂仙芝曰:“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

说真的,笔者当年读到这段记载的时候,就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样年少得志,又帅又能打的名将,即便犯了错误,就可以被骂作“高丽奴”吗?这是非常令我震惊的。而且从词汇结构上来说,这个奴显然是用来修饰高丽的。这就意味着,夫蒙灵察这句脏话针对的不仅是高仙芝,而是一种对高丽整个族群的歧视。

更悲催的是,这个夫蒙灵察,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而是一个羌人,在胡人当中也属于比较低端的那种,那高丽人在唐朝是什么地位,我们可想而知。

2.按一些文章所说,唐朝的胡人当中,是存在歧视链的。

第一等,是鲜卑人。他们从北朝开始就在中原建立政权,形成了很多权贵家族,比如八柱国、关陇集团等等,此后朝代更迭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地位。

第二等,是突厥人、铁勒人等等。这些人和中原王朝长期打交道,还一度凌驾于中原之上,就连大唐开国都借助过他们的力量,所以是有老本可以吃的,哪怕后来东西突厥都被大唐灭亡,也有不少被赐姓的,娶了皇室、贵族女性的,地位当然也不低。

第三等,是粟特人,以及那些普通的杂胡。比如安禄山、史思明,都是没什么政治资源和人脉的人,早年地位比较低,要么去当中介,要么从军,工作之余还要偷鸡摸狗。但这些人和内亚联系比较紧密,能带来一些新的组织和技术,有的还善于经商,所以混的也不错。

由此看来,夫蒙灵察这个羌人最高也就够得上三等,而高丽人的地位,还要在夫蒙灵察之下,可见是很悲催的。

3.唐朝人在开玩笑的时候,很喜欢拿高丽人开涮。《太平广记》记载,中书舍人郑勉,喜欢喝酒,整天醉醺醺的,被人起了个外号叫“醉高丽”(又目舍人郑勉为醉高丽)。高丽的和尚只知道吃吃喝喝,也不念经唱佛,有的官员去了没有实权的衙门,被人开玩笑说是“高丽僧”(左台呼右台为高丽僧,言随汉僧赴斋,不咒愿叹呗,但饮食受亲而已)......

从材料中来看,高丽人应该是嗜酒,甚至酗酒的,高丽的和尚也比较懒,不务正业。

四、一点思考

高丽人在唐朝人眼中的形象,大抵如此,男的帅女的美,又很能打,但是地位不高,很容易因为一些习惯、习俗,甚至莫名其妙的就被人取笑、歧视。这原因是为什么呢?

笔者想到了以下两点。

第一,高丽是被大唐灭亡的,战胜国对于战败国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尊重可言的,嘲笑、戏谑才是常态。

而且高丽人不是普通的被灭亡,亡国前后,都有大量人口沦为奴婢,大量人口内迁。

以下是《资治通鉴》记载的一部分内容:

贞观十九年,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

总章二年,五月,高丽之民多离叛者,敕徙高丽户三万八千二百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

仪凤二年,二月,丁巳,以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遣归辽东......藏至辽东,谋叛,潜与靺鞨通;召还,徙邛州而死,散徙其人于河南、陇右诸州,贫者留安东城傍。

......

据学者估计,前后内迁的总数在155万人以上,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在高丽战场上勇猛作战的功臣,被赏赐高丽奴婢,也是惯例。

比如李道宗,就被赏赐过四十个。([李道宗]选壮骑数十,突进贼营,左右出入,勣合击,大破之。帝至,咨美,赐奴婢四十口。)

薛仁贵,也曾被赏过十个。(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

其他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高丽的150万人陆续迁入中原,虽然不是一次性的,对大唐社会的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

对一个群体,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太深刻的感觉,但一旦接触之后,发现这些人要么是奴婢,要么是和你语言风俗不同的外乡人,那自然会产生轻视。

写到这,笔者想起了西方的斯拉夫人,也是非常勇猛好战,有尚武精神。斯拉夫(слав),在斯拉夫人的语言中是“荣耀、光荣”的意思,但有意思的是,到了另一些国家,斯拉夫反而成了奴隶的意思(英语:slave;德语:sklaven)。

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斯拉夫人太落后了,族群分崩离析,不论是欧洲封建国家,还是奥斯曼帝国,都喜欢从那里掳掠人口当奴隶,尤其是漂亮的女奴,充斥着很多国家的宫廷。时间一长,斯拉夫就成了奴隶的代名词。这一点和高丽人无疑是很相像的。

第二,是我的一个诛心之论。一般来说,一个人最看不起的,往往不是和自己差距很大的人,而是那些跟自己很像,却又比自己差一点的人。比如班级第一名的往往看不上第二名的,但对成绩平平的倒没什么感觉。比如某地的中心城市和当地另一个大城市,也会有这种看不上、瞧不起的心态。

高丽之于唐朝,也是如此。

高丽是一个定居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和唐朝很像,但很明显,他们不如唐朝的体量大,也不如唐朝先进、发达。

高丽人很崇尚文化,但也不如唐朝有文化。

史书记载,高丽人是非常爱看书的,对中原的典籍都非常喜欢,没结婚成人的孩子,都要昼夜用功苦读。(俗爱书籍,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

高丽人还很追捧大唐的艺术作品,比如欧阳询的字在他们国内就特别流行,高丽还专门派使者向唐朝求取过。(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高丽甚重其书,尝遣使求之。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

但问题在于,你喜欢的,我也喜欢,你喜欢的东西,还是我的原创,那我在你面前自然有全方位的优越感。

因为你再优秀,再努力,也不过是我的模仿者而已啊。

高丽的悲剧就在于,很多方面都和大唐很像,但总是每个方面都比大唐差那么一点点。

这方面,还不如那些游牧民族,虽然那些人更野蛮落后,更不知忠信节义,但人家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有独特的文化风俗,这样比较起来,也就有值得中原学习,或者利用的地方,而这些特质反倒是高丽人不具备的。

至于那些胡人,虽然不敢轻视大唐,但欺负你个大唐的山寨版也还是有点底气的吧。

“我欺负不了大唐,还欺负不了你吗?”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参考资料: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朝野佥载》《太平广记》

苗威:《高句丽移民研究》

拜根兴:《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

来源:文史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