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的2025年中美洲国家菌草产业发展官员研修班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开班典礼,来自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古巴、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这6个国家的30名学员参加本期研修班。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赖海榕
东南网9月9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通讯员 林良辉)9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的2025年中美洲国家菌草产业发展官员研修班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开班典礼,来自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古巴、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这6个国家的30名学员参加本期研修班。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赖海榕、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等出席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现场 郑悠扬 摄
赖海榕在致辞中说,福建农林大学是菌草技术发明单位。经过40多年发展,菌草技术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拓展到菌料饲料、生态治理、生物质材料等领域,已推广到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为服务世界减贫事业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斐济、莱索托、南非等19国建立了菌草技术培训示范中心或示范基地,与埃及、马来西亚等40国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举办403期国际培训班,培训学员16738人次。
赖海榕说,本期研修班安排了丰富的课程,既有菌草技术的讲解,也有示范基地的考察。“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了解菌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探索适合本国条件的菌草产业发展路径。我们也期待以菌草为纽带,与中美洲各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贫实践、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教授在致辞中说,30多年各国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应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新型产业为发展中国家减贫、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现己创立了新学科“菌草学”。一株幸福草,万家幸福路,菌草之路将越走越宽。林占熺说:“我们愿借此机会,与中美洲各国分享菌草技术的成功经验与实用模式,共同探索符合本地条件的应用路径。大家来时是学员,我希望回去后是传播菌草技术,造福人类的使者;大家来时怀着希望而来,我希望回去后是带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6个国家的30名学员参加本期研修班 郑悠扬 摄
作为学员代表,洪都拉斯科马亚瓜省省长安娜・朱莉娅・弗洛雷斯・阿吉霍说道,菌草技术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绿色瑰宝”,突破了传统农业局限,融合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和产业增收于一体。她说,中美洲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菌草技术在推动当地生态修复、提升农业附加值、带动民众就业等方面,具备不可估量的应用潜力,完全有望成为助力中美洲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正是双方深化科技合作、共促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学习先进技术和探索未来合作提供了宝贵平台。
开班典礼由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主持。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