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工地搬砖时被工头拍着肩膀说"张哥,你这腰不行了,回家歇歇吧"。揣着攒下的3万块血汗钱,看着儿子发来的购房首付账单,我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抽了半包烟——直到邻居老刘头拎着一筐黑乎乎的草根路过,说这叫"地笋",他去年种了8亩净赚16万。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工地搬砖时被工头拍着肩膀说"张哥,你这腰不行了,回家歇歇吧"。揣着攒下的3万块血汗钱,看着儿子发来的购房首付账单,我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抽了半包烟——直到邻居老刘头拎着一筐黑乎乎的草根路过,说这叫"地笋",他去年种了8亩净赚16万。
当晚我就跟着老刘头去后山看地。那片荒了十年的坡地,石头比土多,他却拍着胸脯说:"这草贱得很,撒把种子就能活!"现在想想,当时要是怕累、怕赔,哪有现在银行卡里躺着的20万?
1. 选地就挑"懒地"
别信网上说的"肥沃良田"!地笋最怕积水,我选的半坡地,30厘米深的土层,下完雨两小时就渗干。去年邻居老李贪省事种在平地,一场暴雨烂了一半根,哭着来我地里取经。
2. 春播有个"黄金48小时"
3月中旬,等连续3天温度稳定在15℃以上再播种。种子先用30℃温水泡24小时,捞出来拌细沙撒,盖土不能超过1厘米——这是老刘头传我的"睁眼播种法",意思是盖土薄到能看见种子轮廓,出芽率能到90%。
3. 除草就靠"一锄头定乾坤"
苗长到10厘米高时,必须人工除草!别用除草剂,会伤根。我每天早上五点下地,一垄一垄用小锄头勾,虽然累点,但这遍草除干净了,后面三个月都不用管——去年偷懒少除了一遍,杂草比苗还高,减产20%!
4. 采收要掐"白露尖"
11月初,看地笋顶端刚冒白芽时就得挖,这时候淀粉含量最高,药厂抢着要。挖的时候用窄口锄头斜着刨,别把根茎弄断,断一节少卖3毛钱。我去年雇了两个村民,一天挖一亩,管饭加工钱才150元/人。
5. 加工有个"阳光存折"
挖出来的鲜根别洗!带着泥直接摊在竹席上晒,每天翻三次,晒足15天直到掰断没白芯。去年试过烘干,电费花了800元,干货颜色还发黑,药厂压价2毛/斤,血的教训!
6. 留种要学"蚂蚁搬家"
采收时挑最粗的根茎,截成10厘米长的段,埋在沙土里过冬。今年开春我扒开一看,每个段都发了3个芽,省下买种钱1500元——这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农民就得这么精打细算。
(附:地笋种植成本收益表
项目十亩地总成本十亩地产量收购价总收益净利润种子/肥料5000元30000斤3元/斤90000元85000元(第一年)人工/运输8000元35000斤3.2元/斤112000元104000元(第二年)现在每天早上,我还是习惯去地里转一圈,看着那片曾经的荒地长满绿油油的地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农村不是没机会,是得肯弯腰、肯琢磨。你要是也想返乡创业,不妨试试这"打头草",记住,土里真的能刨出金!
来源:农人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