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太空军副参谋长迈克尔·盖特莱恩中将近日在华盛顿麦卡利斯防御计划会议上发出警告:中国在近地轨道上演练的“卫星狗斗”表明其太空技术已取得显著突破,这让长期独霸太空的美国感到焦虑。盖特莱恩透露,商业监测系统观察到五颗中国卫星——包括三颗“试验-24C”和两颗“实
美国太空军副参谋长迈克尔·盖特莱恩中将近日在华盛顿麦卡利斯防御计划会议上发出警告:中国在近地轨道上演练的“卫星狗斗”表明其太空技术已取得显著突破,这让长期独霸太空的美国感到焦虑。盖特莱恩透露,商业监测系统观察到五颗中国卫星——包括三颗“试验-24C”和两颗“实践-6 05A/B”实验卫星——在2024年进行了“同步且受控”的复杂机动,展示出令人瞩目的能力。他形容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狗斗。”
传统上,“狗斗”指战斗机在空中近距离缠斗,涉及高速机动和战术对抗。但在太空环境中,因无空气阻力或升力,卫星机动依赖推进器,动作相对缓慢且受燃料限制。因此,这里的“狗斗”并非激烈战斗,而是类似“近距离交会与操作”(RPO)的复杂接近与机动。盖特莱恩强调,这些卫星的动作“同步且受控”,可能涉及:跟踪与监视(靠近目标观察或收集情报)、干扰或操控(理论上具备抓取、拖曳甚至破坏能力)、战术演练(测试在轨协调性与控制精度)。这显示出中国在卫星机动性、轨道控制和多星协同技术上的显著进步。
从技术角度看,这种能力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达高水平。高精度轨道控制让 satellites 能在轨精确调整位置,保持相对关系,依赖先进的导航与推进系统;五颗卫星同时机动并同步,体现强大的指挥与通信能力。这种技术既可用于和平目的(如卫星维修、碎片清理),也可能具备军事用途(如反卫星作战或干扰敌方资产)。例如,日本Astroscale公司曾用类似技术捕获太空碎片,而中国的“实践”与“试验”系列卫星被认为在测试军民两用技术,西方专家推测其可能配备机械臂或接近传感器,用于监视或操作其他航天器。
“太空狗斗”引发中美太空竞争热议,其战略意义深远。美国认为,中国可能在演练反卫星能力,威胁其依赖的通信、导航和侦察卫星——中国2007年成功测试反卫星导弹、2013年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反卫星武器,已显示积累。盖特莱恩指出,美国与“近乎匹敌对手”(如中国、俄罗斯)的技术差距正缩小,若不加大投入,太空主导权或将旁落。他还将此与俄罗斯2019年“套娃”卫星跟踪美国卫星的行动相提并论,凸显警惕。美国公开此事,既是警告,也可能是为太空军争取预算的心理博弈,而中国坚称其太空计划以和平为目的,指责美方渲染威胁。
对于追求太空“优势”的美国太空军而言,中国的崛起不仅是技术挑战,更可能重塑太空战格局。盖特莱恩强调,太空军的使命是保障联合部队作战能力,但面对中国在轨技术的快速进步,美国传统主导地位正受考验。这种能力可能形成“恐怖平衡”:中国日益增强的卫星作战潜力或迫使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可能促使双方克制,避免冲突升级。从商业角度看,中国或在探索提升卫星经济性的技术(如燃料加注),但其军民两用性质让美国无法掉以轻心。
太空不再是美国的“独角戏”。随着中美并驾齐驱的格局逐渐成型,未来的太空博弈将更复杂微妙。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或许是美国太空战略的最大课题。
来源:瞩望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