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起高中学霸,我身边有个特逗的事儿——你肯定也见过类似的!我朋友家俩孩子,简直是“反向操作”:一个初中成绩中游晃悠,高中突然跟开了挂似的,最后冲进985;另一个呢,初中次次班里前三,高中越学越费劲,最后只上了个普通本科。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个人观察分享,不构成教育指导建议,孩子成长因人而异
聊起高中学霸,我身边有个特逗的事儿——你肯定也见过类似的!我朋友家俩孩子,简直是“反向操作”:一个初中成绩中游晃悠,高中突然跟开了挂似的,最后冲进985;另一个呢,初中次次班里前三,高中越学越费劲,最后只上了个普通本科。
当时我跟朋友吃饭聊起这事儿,她直拍大腿:“你说邪门不邪门?是不是我家老二脑子突然开窍了?”其实我观察教育这些年,发现高中能一直领跑的孩子,真不是靠“开窍”那么简单,他们身上都藏着几个“反常识”的特质——今天掰开揉碎了跟你唠唠!
会“偷师”的孩子,老师都怕
先说第一个,最厉害的不是“听课”的,是会“偷师”的!啥叫“偷师”?就是那种自己能琢磨出花儿来的孩子。
我见过一个高一男生,数学老师刚讲完三角函数,他下课就跑办公室问:“老师,这公式能不能推导到三维坐标系里?”把老师都问愣了!回头他自己上网找麻省理工的公开课还打印了一堆题回来啃。你知道吗?他说“课堂上那点东西就像开胃小菜,不吃饱我难受”——这劲头,想不进步都难!
这种孩子有个共同点:好奇心跟猫抓似的!不满足于老师讲的“是什么”,非要追着问“为啥是这样”“还有没有别的招”。高中课程节奏快得离谱!老师哪有时间每个点都讲透?这时候会自己找东西学的孩子,直接就甩开一大截了!
我侄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高一物理刚开课,他放学回家抱着课本不撒手,周末还泡图书馆借了本《时间简史》回来,说想搞懂“力到底咋回事儿”。当时我还笑他“你这是要提前毕业啊”,结果人家期末物理直接考了年级前三,把老师都惊着了——主动找知识的孩子,永远比被动等投喂的跑得远!
越难越兴奋?这种“变态”才是真学霸
再说个扎心的:能在高中一直拔尖的孩子,多少都有点“反人类”——遇到难题不但不躲,眼睛还放光!
我以前邻居家有个女孩,数学卷子最后一道大题,全班就她一个人敢碰。有次我去她家,看她对着一道解析几何题皱眉头,笔在草稿纸上划拉了快一小时,我都替她着急:“要不先歇会儿?”她头都不抬:“别吵!马上就出来了!”后来终于解出来,她“嗷”一嗓子跳起来,那兴奋劲儿,比考了满分还开心!
普通孩子遇到难题想的是“这题太难了,放弃吧”,他们想的是“这题有意思,我得把它拿下”。你想长期这么练,思维能力跟肌肉一样,越练越强!到了高二高三,题目难度往上飙的时候,这种孩子直接就“降维打击”了——别人还在啃基础,他们早就开始挑战拔高题了!
英语好的孩子,偷偷省出2小时
这一点好多家长都忽略了!我发现高中真正的学霸,英语基本都是“隐形优势”。
我见过一个男生,高一英语就能考130多分,他说“每天背单词20分钟就够了,语法课听听就行”。你猜他省下来的时间干嘛了?全砸在物理化学上!别人还在为英语阅读头疼,他已经开始刷竞赛题了,最后理综直接干到280+——英语好的孩子,等于每天比别人多俩小时学习时间!
而且现在优质学习资源,好多都是英文的!我之前帮一个孩子找物理实验视频,发现最清楚的讲解全是英文的,他英语不行,看得云里雾里;另一个英语好的孩子,直接边看边记笔记,效率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这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的,是越积越多的“复利效应”!
专注力强的孩子,像开了“免打扰模式”
现在的孩子,诱惑简直太多了!手机、游戏、短视频,哪个不比刷题有意思?但真学霸有个超能力:能给自己开“免打扰模式”。
我亲戚家孩子,周末写作业,手机直接扔客厅,从下午2点写到5点,中间连水都很少喝。他妈妈说:“有次我偷偷看他,他对着一道数学题笑,我还以为他走神了,结果他说‘这题解法太妙了,跟破案似的’!”当学习本身变成“乐趣”,专注力根本不用刻意练——他做题的投入度,比别人打游戏还高!
不过专注力这事儿,真得从小养。我见过最可惜的一个孩子,脑子特聪明,但写作业5分钟摸一次手机,最后高考差20分没上一本。能静下心来做事的孩子,到高中就是“降维打击”!
读书多的孩子,理解能力是“开挂”的
你可能想不到,高中各科都强的孩子,大多是“书虫”!
我以前带过一个学生,作文经常被当范文念,历史地理也次次高分。后来才知道,他从小就爱泡书店,科普书、历史书、甚至武侠小说都看。有次讲物理“能量守恒”,老师刚说完概念,他就接了句:“这不就跟《射雕英雄传》里‘内力转移’一个道理吗?”全班都笑,但老师说:“他这理解,比死记公式的孩子透彻10倍!”
读书多的孩子,脑子里像有张“知识网”,学新知识的时候,能很快找到“挂钩”的地方。比如学地理“气候成因”,他可能联想到之前看的《全球通史》里讲过洋流影响;学化学“分子结构”,他看过的科普书里早就有图解——这种理解速度,死记硬背的孩子根本追不上!
自律的孩子,早就赢在“管住自己”
最后说个最关键的:高中拼到其实是拼“自律”。
青春期的孩子,荷尔蒙上头,又赶上手机游戏诱惑,能管住自己的真不多!我见过太多聪明孩子,就栽在这上面:有的晚上偷偷打游戏到凌晨,白天上课睡觉;有的谈个恋爱魂不守舍,成绩一路下滑;还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发誓努力,明天就被短视频勾走了。
真学霸啥样?我认识一个女孩,手机里没有游戏软件,周末想放松了,就看半小时纪录片。她说:“我知道自己定力差,所以干脆把诱惑提前掐断。”不是他们天生自律,是他们懂得“不给自己留退路”——这种自我管理能力,比智商还重要!
家长看到这儿估计要问:“我家娃现在练这些还来得及不?”——我的答案是:啥时候都不晚,但越早抓越好!
比如自主学习能力,从鼓励孩子提问开始,别直接给答案,让他自己查资料;钻研精神,偶尔给他出点“跳一跳才能够到”的题,让他体验“攻克难题”的快乐;英语就每天积累,哪怕背5个单词也好;专注力可以试试“番茄钟”,从20分钟开始练;阅读习惯更简单,家长自己少刷手机多看书,孩子自然跟着学。
高中领跑的孩子,不是天生“学霸体质”,是这些能力慢慢攒出来的。早一天培养,孩子就早一天受益——学习这事儿,拼的从来不是智商,是方法和习惯啊!
你家孩子有哪个特质?或者你觉得哪个能力最关键?评论区唠唠!
来源:趣说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