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商领域税收风险精准监管的探索与实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7:54 1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电商领域存在的交易隐蔽性强、征管对象复杂、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等特点,导致税款流失风险加剧,给税收精准征管带来了风险挑战。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电商税收风险精准监管体系,成为当前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电商领域存在的交易隐蔽性强、征管对象复杂、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等特点,导致税款流失风险加剧,给税收精准征管带来了风险挑战。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电商税收风险精准监管体系,成为当前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国家税务总局聊城市东昌府区税务局坚决扛牢主责主业,聚焦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以新兴电商领域税务风险监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以数治税效能,从数据归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等关键环节实施闭环监管,推动了税费征管基础进一步夯实,税收风险进一步化解。

一、聚焦风险疑点,确定防控重点

电商行业因其交易模式灵活、数据隐蔽性强、参与者众多等特点,存在诸多涉税风险,识别电商领域税收风险是应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挑战的首要举措。

(一)锚定“虚假注册”,找准“登记类”风险。电商主体不办理税务登记,比如个人网店、代购、微商等,未按规定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或税务登记,长期“零申报”。通过分拆业务、注册多个小微企业,规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或企业所得税税率。纳税人身份选择错误,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错误选择“核定征收”或“查账征收”,导致税负异常。

(二)抓牢“收入成本”,定位“申报类”风险。收入方面,通过个人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私户收款,未将收入全额申报纳税;直播打赏、社交电商分佣、虚拟商品交易等新型收入模式未规范申报。成本费用方面,受“有票一价、无票一价”影响,存在未取得发票等不合规扣除;关联企业转移定价,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或避税地。电商企业通过私人账户发放工资、奖金,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跨境电商企业虚构“出口”业务,骗取出口退税或免税政策。

(三)紧盯“虚开虚抵”,识别“发票类”风险。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现象普遍,电商企业不主动开具发票(尤其是C2C交易),可能导致收入未全额申报。电商企业接受虚开物流费、广告费等成本费用发票,同时受利益驱使可能存在对外虚开发票情况。

(四)针对“管理缺失”,发现“遵从类”风险。电商平台未向税务部门共享商家交易流水、支付信息等交易数据,税务部门无法开展精准监管;电商企业因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普遍存在库存混乱、账实不符,造成未能如实申报、反馈真实交易。

二、聚焦经营主体,科学分类施治

在电商税收风险监管中,科学划分经营主体类型是精准识别风险、高效配置监管资源的基础。

一是锚定B2B电商风险,多维举措筑防线。B2B电商在电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尽管企业工商与税务登记相对规范,业务运作仍存在税收风险:部分电商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通过不合理定价调整利润分配,转移高利润业务、操纵价格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破坏税收公平;发票开具乱象频出,开具不实甚至虚开发票扰乱税收秩序;跨境B2B电商因涉及不同国家税收政策,企业易出现政策适用错误,导致申报纳税失误。区局将运用大数据构建关联交易定价分析模型,比对多维度数据定位异常;依托电子发票系统全流程监控发票,建立预警机制;组建跨境税收专家团队,开展政策培训服务,加强国际征管协作,防范跨境税收风险。

二是破解B2C电商难题,精准施策促规范。B2C电商直接面向消费者,交易量大、频率高且方式灵活,税收征管难度大。部分企业因消费者索票率低,通过隐瞒销售收入逃避纳税,如不入账、挂往来账或利用多账户、第三方支付隐匿收入;促销活动税收监管不到位,如打折、赠品、抽奖环节税务处理不规范;发票开具存在内容错误、未按实际开具、推送不及时等问题。深入学习并积极落实《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探索建立电商数据共享机制,利用网络爬虫收集信息与企业申报收入比对;在顶层设计方面制定促销活动税务管理指引,要求企业活动前备案;组织发票开具培训,建立监督机制,推出索票奖励措施。

三是攻克C2C电商痛点,创新举措强征管。C2C电商以个体经营者为主,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经营灵活,税收监管困难重重,传统税务登记制度难以适应,对电商申报数据与真实交易数据无法翔实比对,税收精准监管存在“盲区”;个体经营者财务核算不规范,收入支出记录不全,常通过现金、私人账户交易隐匿收入;纳税申报意识淡薄,因缺乏财务知识和对政策了解有限而未按时申报。区局将探索通过电子税务局向电商推送登记提示,采取核定征收与大数据评估结合,根据经营规模等核定应纳税额,利用大数据评估实际收入;通过平台发布政策、举办线上讲座培训、建立咨询热线,为新登记个体提供一对一申报辅导。

三、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监管

根据平台经济的虚拟性、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点,从数据归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等关键环节实施闭环监管,实现风险的精准预判、精准应对和精准监控。

(一)抓实“数据归集”环节,做好风险精准预判。一是数据采集内部“全”。以电商企业取得平台开具“信息技术服务费”发票为切入点,深挖后台数据“富矿”,用好金税三期核心征管、发票管理系统相关资源,深入研究税收数据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开展综合对比分析,筛选疑点数据。二是外部数据收集“广”。以商业品牌为关键字,分别在抖音、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品牌网店,查看网店销售信息,统计网店热销商品的链接销量和商品销售价格,初步预估其线上销售额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差异。

(二)抓严“数据分析”环节,做好风险精准应对。一是实地查验数据。梳理归集数据后获知的预判风险点,团队人员实地逐一核实,调取电商企业的银行流水,查阅工资发放、营业账簿、购销合同等,同时对企业占用的土地、房产以及仓库存货情况一一进行核实。比如,调取辖区某有限公司*个银行账号,涉及**万笔资金往来信息,经初步核查,该企业资金流水与申报收入差距近**余万元。二是后台核实数据。为确认风险点,结合资金流水数据、资产负债表数据,细致梳理核对企业网店后台导出的结算单明细和企业销售统计报表。比如,辖区某电商公司,经过该企业同意授权,技术人员登录网店后台,导出在京东平台取得的销售收入、佣金支出等电子证据,确认漏记收入***万元。

(三)抓活“数据利用”环节,做好风险精准监控。一是筛选电商平台风险。以电商平台商家收到的由电商开具的技术服务费发票为依据,按一定比例估算出电商平台商家的销售额,与其自行申报的销售额进行比对,从而筛选出差额较大、税务风险较大的电商企业。二是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将电商企业纳入风险预警评估系统,建立电商行业风险分析模型,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根据风险等级对电商企业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应对措施,有效堵塞征管漏洞。

四、聚焦从严治税,建立长效机制

针对辖区电商行业税收风险防范工作实践,积极构建“数据驱动、精准识别、分类管理、多方共治”的电商税收监管体系,既保障了税收公平正义,又促进了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一)严格依法治税,强化合规意识。针对从事直播电商行业的相关人员普遍税法遵从度较低,主动纳税意识薄弱等问题,加大对该群体的税法宣传力度和针对性辅导,通过平台对其进行税收风险提示和案例警示,营造依法纳税氛围。联合电商平台开展税法普及活动,提供“合规操作指南”,对直播主播、网红等新兴群体进行定向辅导,避免因“无知性违规”引发风险。

(二)推进信息共享,加强行业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商税收大数据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物流、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数据,引入灰豚、禅妈妈等第三方销售数据,构建全链条交易监控网络。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流程,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电商涉税风险模型,通过扫描个性化指标开展常态化监控。探索在平台电商实现“支付即开票、交易即开票”,从根源上避免隐匿收入造成的税款流失。

(三)建立联合惩戒,拓展税收共治。持续加大电商领域“信用+风险”新型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积分制度,将纳税信用纳入电商平台商家评分体系,对高信用企业提供流量扶持、优先展示等激励;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如限制平台入驻、冻结支付账户),与市场监管、公安、海关、网信办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打击“空壳公司”“虚假地址”等逃税行为。同时,进一步健全举报奖励机制,拓宽税务违法违规举报通道,对提供重大线索的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监督。

来源:家在东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