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淌千年的荆河水,孕育了 “中华善城” 滕州的醇厚底蕴;传承不息的班墨精神,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教育根基。在这片浸润着 “善” 之基因的土地上,滕州市至善学校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以 “让教育臻于至善,让至善影响一生” 为办学初心,紧扣 “做强市直学校、建设‘善教
流淌千年的荆河水,孕育了 “中华善城” 滕州的醇厚底蕴;传承不息的班墨精神,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教育根基。在这片浸润着 “善” 之基因的土地上,滕州市至善学校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以 “让教育臻于至善,让至善影响一生” 为办学初心,紧扣 “做强市直学校、建设‘善教’学校、打造‘五多好课堂’” 三大主线,将滕州的 “善文化” 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在校园里播撒 “善” 的种子,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未来。
完善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就 “至善” 新路径
走进至善学校校园,一方 “三步走” 五年规划蓝图格外引人注目。其中,2025 年被醒目地标注为 “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年”,如同为学校发展按下了 “加速键”。围绕 “领航市直、齐鲁名校、争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 的三级目标,学校精心构建 “一二三四五六” 发展格局,细化推出 “学在至善十大工程”,从 “善” 校园文化建设到心理健康教育落地,从课程体系优化到师资队伍培养,每一项任务都被拆解成具体的 “施工图”,标注着清晰的时间节点与量化指标。
“我们不做纸上谈兵的规划,而是把愿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任务清单,让每一位教职工都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成’。” 齐鲁名校长、至善学校党支部书记孟楠指着规划蓝图介绍道。在这份蓝图的指引下,学校各部门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原本抽象的 “高质量发展” 目标,正一步步变成校园里的生动实践 —— 规划中的慈善文化主体广场雏形初现,心理健康辅导室的预约表排得满满当当,教师们的教研笔记上写满了对 “五多好课堂” 的探索思考,一幅 “至善” 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化浸润升级:让 “善” 在校园里可感可触可传承
“精・和・善” 三个鎏金大字,镶嵌在学校人工湖的观景石壁上,阳光洒下时,仿佛为这三个字镀上了温暖的光芒。作为扎根班墨故里的学校,至善学校深谙 “善文化” 的育人力量,将千年文脉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校园场景:小学部的 “科学教育” 文化长廊里,墨子的 “小孔成像” 原理被做成互动装置,孩子们踮着脚尖摆弄镜片,在光影变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中学部的 “善化路” 旁,学生们用废旧纸箱、塑料瓶创作的 “善” 主题雕塑错落有致,“节约向善” 的理念在手工创作中悄然传递。
文化的力量不止于 “看”,更在于 “行”。学校将 “一身正气、一颗善心、一手绝活、一项特长” 的 “四个一” 育人理念,融入学生成长档案的评价体系:课堂上主动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可获得 “友善之星”;参与社区公益服务,能积攒 “慈善积分”;在兴趣课上学成一项技能,会被授予 “特长勋章”。这种 “看得见的善”,让孩子们从小懂得 “善” 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日常的举手之劳。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2025 年以来,学校已有 48 人次学生在枣庄市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滕州市编程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当问及获奖感受时,八年级 (2)班学生李雨桐笑着说:“老师常说‘善思才能善创’,我在研究编程项目时,总想着怎么让程序更实用、更方便大家,或许这就是‘善心’给我的灵感吧!”
课堂革命升级:“五多好课堂” 激活成长新动能
“同学们,木兰替父从军究竟是‘孝’还是‘勇’?不妨分成两组,用课文里的语句当论据,来一场辩论!” 开学第一课,上午 9 点 30 分,该校七年级(3)班的语文课上,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讨论声。有的同学捧着《木兰诗》逐句圈画,有的快速在笔记本上梳理观点,还有的举手争取发言机会 —— 这正是至善学校 “五多好课堂” 的日常场景。
“所谓 ‘五多好课堂’,即 ‘目标精准好、内容适切好、过程灵动好、评价多元好、成长可见好’。” 山东省家庭教育名师、至善学校校长王桂桐介绍道。为了让课堂真正 “活” 起来,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数学课上,学生用积木搭建几何模型理解公式;英语课上,通过情景剧演绎对话场景;科学课上,在实验室里动手验证猜想。每一堂课都像一场有趣的 “探索之旅”,让孩子们从 “要我学” 变成 “我要学”。
课堂的进化,离不开教师的成长。学校推出 “三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团队)和 “青蓝同盛” 计划,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 “集备通课、常态课赛课、专题研讨” 等活动,手把手传授教学技巧。本学年,已有 90 余人次教师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一支 “善教、乐教、会教” 的教师队伍逐渐成型。
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 “小组竞优”“比星赛旗” 等学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班级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 “奋斗目标”,每周评选 “星级小组”;在校园里,“学习之星”“进步之星” 的照片张贴在宣传栏里,成为大家追赶的榜样。这种 “比学赶超” 的氛围,让学生们的成长看得见、摸得着:学校 “善辩” 社团一路过关斩将,夺得滕州市初中辩论赛一等奖;小学部 “心至善舞” 社团凭借灵动的舞姿,获评枣庄市优秀社团 —— 这些亮眼的成绩,正是课堂革命结出的累累硕果。
从顶层设计的精准布局,到文化浸润的润物无声,再到课堂革命的活力迸发,滕州市至善学校以 “善” 为纽带,将滕州的城市文脉与教育实践紧密相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我们会继续守护‘至善’初心,让‘善文化’像荆河水一样滋养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带着‘善心、善思、善行’走向更远的未来,为‘中华善城、现代滕州’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力量。” 齐鲁名校长、学校党支部书记孟楠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学生,眼中满是期待。阳光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照亮了这所学校充满希望的明天。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