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片杉树林是2003年退耕还林栽下的,如今长势旺盛,胸径都快突破20厘米了……”聊起岚关乡的林地,胡朝刚张口就能道出细节,每一片林子的树种、树龄、生态状况,都清晰印在他的脑海里,堪称山林的“活地图”。
他叫胡朝刚,在岚关乡一干就是30年,从青涩小伙到两鬓染霜,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林地,用汗水浇灌每一片枝叶,把自己活成了山林里的“活地图”。
“这片杉树林是2003年退耕还林栽下的,如今长势旺盛,胸径都快突破20厘米了……”聊起岚关乡的林地,胡朝刚张口就能道出细节,每一片林子的树种、树龄、生态状况,都清晰印在他的脑海里,堪称山林的“活地图”。
这份“了然于胸”,源于他初到岚关时的“笨功夫”。为摸清辖区7255公顷林地的“家底”,他用整整三个月时间,走遍了全乡3个行政村的所有山林。遇到偏远林区,当天无法往返,他便借住在村干部家中,第二天天不亮就又扛着工具出发。
每天傍晚回到林业站,再累他也雷打不动完成一件事——把当天的巡查情况详细记在笔记本上。如今,他办公室的抽屉里,10余本泛黄的笔记本整齐码放,页页字迹虽已有些模糊,却字字句句都藏着他对这片山林最深沉的牵挂。
“守护山林,不怕苦累,就怕看不住林子。”作为原岚关乡林业站站长,胡朝刚始终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落在行动上。岚关乡森林覆盖率高,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而他的“移动办公点”,常常是那辆跑了10余万公里的旧摩托车。
每年森林防火期,天还没亮,胡朝刚就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山间小道上,逐个检查辖区6个防火卡点。遇到年龄较大、对智能设备不熟悉的护林员,他会手把手教对方操作灭火水枪、风力灭火机,还耐心演示如何用智能手机上传巡查记录;看到村民在林边干农活、孩子在林间玩耍,他总会停下车,拿着防火宣传册反复叮嘱。
今年春节期间,为守住“零火情”底线,胡朝刚连续30多天坚守岗位,没回一趟家。大年初二,他接到群众举报,有村民在林区违规祭祀。挂了电话,他驱车 10余公里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焚香烧纸的危险行为。事后,他没有简单批评,而是蹲在地上,结合近年来的森林火灾案例,给村民讲规定、说危害,让大家真正明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听得村民连连点头称是。
近年来,松线虫病成为威胁当地森林的“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胡朝刚主动扛起责任,带着年轻同事查阅专业资料、走遍患病林区实地勘察,反复试验不同的防治方案。经过数月摸索,他们终于总结出“清理病树 + 药剂防治 + 监测预警”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在全乡推广实施。这一方案有效遏制了松线虫病的扩散,为守护岚关乡的绿色屏障筑牢了防线。
“守土有责,寸步不让。”这是胡朝刚坚守生态保护底线的信念。面对非法盗伐、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他带着队员在林区蹲点守候,沿着山路追踪线索,织密林区“防护网”,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在森林防火宣传上,他带头组建防火宣传队,深入林区周边村寨开展“地毯式”宣传,山间响起循环播放的防火广播,村口张贴着醒目的警示标语,队员们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用火规范,同时加密林区巡逻频次,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在生态修复工作中,胡朝刚同样冲在前面。参与植树造林项目时,他翻山越岭勘察地形,对照土壤检测报告,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科学筛选杉树、松树等适宜树种,精准规划种植密度。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曾经的荒山渐渐披上绿装,岚关乡的林区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只要还走得动,我就还会守着这片林子。”胡朝刚望着眼前的青山,眼神坚定。30载岁月流转,他把青春献给了山林,用行动诠释了林业人的使命与担当;而这份守护,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业工作者,继续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家园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新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