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十点,我在便利店刷手机买单,前面那哥们掏出银行卡,一插一拔,不到五秒,机器就提示“密码错误次数超限”。
昨晚十点,我在便利店刷手机买单,前面那哥们掏出银行卡,一插一拔,不到五秒,机器就提示“密码错误次数超限”。
他当场愣住,收银员小声提醒:可能卡被复制了。
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是换成我,卡里的年终奖还能剩多少?
我回家把这篇银行内部培训稿翻出来,越看越后怕。
原来现在的小偷早就不偷钱包,他们偷的是数据。
ATM上那个不起眼的灰色小盒子,可能是假读卡器;键盘底下多垫了一层薄膜,就能记下你按的每个数字。
更离谱的是,有人把微型摄像头装在广告灯箱里,专门对准输密码的手。
你以为自己在取钱,其实是在直播。
银行也不是没动作。
他们推无卡取款,手机贴一下ATM就能吐钞;NFC支付连手机都不用掏,手表一碰就结账。
听起来很酷,但漏洞也藏在细节里。
朋友上周在地铁口用NFC买咖啡,后面人挤人,手机晃了一下,莫名其妙多刷了两杯。
他去调监控,发现那人把改装过的POS机藏在袖口,专门蹭着别人手机偷信号。
密码这关更闹心。
生日、手机号后四位、六个8,这些组合早被破解软件跑过几万遍。
银行建议三个月换一次密码,还要每张卡不同。
可谁记得住?
我现在把密码写在手机备忘录里,又怕手机丢了更惨。
后来干脆用指纹加刷脸,结果有次戴帽子没识别出来,急得我当场输错三次,卡直接锁死。
芯片卡确实比磁条卡难复制,但芯片怕弯怕摔。
我同事把卡放牛仔裤后兜,坐高铁时一屁股坐弯了,ATM直接吞卡。
银行柜员说芯片断了只能换卡,里面的定期理财差点取不出来。
现在他把卡当祖宗供着,出门用卡套,回家放铁盒,就差没供香了。
最离谱的是调包。
去年我妈在菜市场取钱,前面大妈假装问路,后面小伙把废卡塞进出卡口。
老太太没细看,拿着假卡就走,真卡被转走两万。
银行调监控,发现整个过程不到二十秒。
现在我妈取钱前要先摸一下ATM有没有多余的胶痕,取完钱还要对着摄像头举卡确认卡号,活像个特工。
说到底,钱放在银行也不是保险箱。
我现在养成三个习惯:取钱先看ATM有没有多余的洞洞,输密码用手挡着,取完钱立刻手机查余额。
大额转账用指纹加短信双验证,小额用NFC但只绑一张每月清零的零钱卡。
别嫌麻烦,真被盗刷的时候,这些步骤能救命。
记住,小偷永远比你勤快。
你多一个动作,他们就多一分麻烦。
来源:小杨和老纪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