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6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位76岁的老人颤颤巍巍的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求救信,这位写信的老人身份可不一般,他就是我党最初的建党功臣之一:李达同志。
1966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位76岁的老人颤颤巍巍的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求救信,这位写信的老人身份可不一般,他就是我党最初的建党功臣之一:李达同志。
为什么李达同志会在1966年的那天给主席写一封求救信?事情还得从最初说起。
1890年,李达出生于湖南零陵的一个佃农家庭。
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李达同志于1905年考入了永州中学,开始了求学之路。
四年后,他又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成功考取了京师师范学堂,那一题这所学堂就是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
又是四年之后,李达凭借出色的成绩,成功考取了湖南省赴日留学生的资格,,在日本留学五年,李达同志增长了见识。
正当想继续学业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作为协约国一员的中国,本想借此收回被德国强占已久的山东,没想到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勾结,靖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转移”给日本!
消息一出,有志青年们群情激奋!这其中就包括李达,青年留日学生们迅速组成了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李达作为代表,被组织委派回国,领导青年爱国学生举行反日示威游行。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此时的李达同志已经找到了救国之路,他开始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仍然继续学业。
1920年夏,李达同志正式从日本毕业回国,回到上海,与陈独秀同志,李大钊同志,李汉俊同志等人共同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组织,并被公推选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组织上海局代理书记。
可以说,李达同志对早期党组织的创立是做过突出贡献的。
1921年9月,李达同志正式创办人民出版社,专门出版,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进步书刊和革命丛书。
1922年7月,李达同志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且在会议中结识了毛主席。
1922年11月,应邀担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
1923年,因湖南军阀强行命令自修大学闭校,李达暂时离开党组织,但是毛主席却从来没有忘记这位与他结下深厚友谊的革命同志,26年以后,主席亲自为李达同志恢复了党籍。
在离开党组织期间,李达同志也从来没有停止战斗,他以笔为刀,与国民党反动派做了激烈斗争。
1937年,李达同志出版《社会学大纲》,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梳理。
在坚持战斗的同时,李达辗转全国各大院校,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同志笔耕不辍,继续在全国各大院校任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也没能挡得住那场洪流。当巨浪袭来之时,任何挡在它面前的人或事物都是那样的无力。
当动乱越变越大,李达也受到了波及,有人向主席请示,主席的指示是:不登报,不点名,内部批判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在洪流面前,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了,洪流若是成了势头,任何人都不可阻挡。
很快,李达同志身上就被加诸了各种罪名。
最使他感到悲凉的是,那些曾经与他合作无间的同事,那些曾经听他教诲的学生,不管是为了自保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都纷纷将矛头指向了他。
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调查”的深入,和一次又一次的谈话,李达能感觉出,形势越来越紧张,批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根本不容解释也不容申辩。
李达感觉自己似乎一脚踩空,堕入了深渊中,而这一切,似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他迎来了无穷无尽的羞辱,迫害和折磨。
李达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如有一线之路,他也不想向主席求救,他的风骨不允许他这样做,可是思虑再三,他还是写下了那封求救信。
其实细究起来,李达同志的遭遇就是因为一句话,他反对“顶峰论”。就因为“顶峰论”,他就受到了批判和迫害。
他写出那封求救信之后,想要将信交到主席手中,更是千难万险,所幸,虽然屡遭挫折,但最终这封信还是被转了上去。
经过了重重审查,推敲和分析。最终,他的这封信被转给了王任重同志。王任重同志又将这封信转交给了主席。
主席立刻做出了批示,主席的批示也被下发执行,但由于当时的混乱影响,下发的速度非常缓慢。
可惜,当这封信被送回时,李达同志已经是油尽灯枯。
逝世的前一刻,李达同志仍然在盼望着这封信早日回到自己手中,他还想着能在这一切结束之后找毛主席说明这件事,可是一切都晚了。
而且由于不久之后,王任重同志也受到了波及,这封信没能及时交回李达同志手中,但是李达同志的病绝不能再拖了!
最终,经再三请求,终于得到当地批准,允许李达同志,入院治疗,但前提是必须使用化名。这岂有此理!
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去医院看病都有权利使用自己的真名,更何况是李达同志。
而当时,为了看病,居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使用,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为了挽救李达同志的生命,这一切也都顾不得了,不管怎么说,李达同志终于成功入院治疗。
但这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李达同志饱受摧残的身体没能战胜病魔,在无尽的痛苦中,李达同志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966年8月24日,李达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6岁。李达同志的愿望成为了永远的遗憾。李达同志的逝世是一场悲剧,党失去了一位卓越的理论家,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坚定的战士,一位谦和的师长。
但是,乌云只是暂时遮住了月光,日月的光辉永不消逝,一切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进得到最终的结论,实事求是,是一切原则的铁律。
冤屈总有昭雪的一天,五年后的1971年,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但主席还是坚持工作。
突然有一天,毛主席又想起了李达同志,他突然说“现在看来还是李达正确,他是反对顶峰论”的。这是一句迟来的评价,但无论如何,公平,还是到来了。
1974年,李达同志的追悼会如期举行,会场中央摆放的不仅有李达同志的遗像,还有一本整齐摆放着的《社会学大纲》。这是李达同志最伟大的作品,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写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人民日报》刊登了数封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写给李达同志的亲笔信,信中涉及各种问题,包括教育,哲学等等。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信中夹带的一张小票,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那样的纯粹。
如今,比起那些战功赫赫,英姿勃发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李达同志的名字似乎不那么引人注意,但是,历史会记得,李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来源:何以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