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蛙联手,开启一场生态革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5:01 1

摘要:初秋的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稻浪翻滚,鸭群穿梭啄草,蛙声此起彼伏。“这里的鸭不叫鸭、蛙也不叫蛙,叫‘工作鸭’‘工作蛙’,它们都是田里的劳动者。” 村党总支书记赵文龙的话里,藏着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的蝶变密码——从733户人家中有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

初秋的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稻浪翻滚,鸭群穿梭啄草,蛙声此起彼伏。“这里的鸭不叫鸭、蛙也不叫蛙,叫‘工作鸭’‘工作蛙’,它们都是田里的劳动者。” 村党总支书记赵文龙的话里,藏着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的蝶变密码——从733户人家中有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长安村用“鸭蛙稻”的探索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答卷。

长安村的智能育秧中心。李子豪 摄

“生态突围”打破“双重困局”

2017年,原长林咀村与六波庵村合并为长安村,合并后的村庄面临着“双重困局”:全村有95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被评为省级贫困村;赖以生活的水稻种植因为长期施用化肥,不仅土壤板结、水质变差,亩均收益更是低至“够吃不够花”。

长安村党员干部忧心忡忡、围坐议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田里蛙声连片,沟渠里的水捧起来就能喝。后来化肥农药用多了,蛙没了、水脏了,钱也没多赚。”这段共同记忆成了突破口,让大伙想起了原长林咀村探索种植的“鸭蛙稻”。

2014年,原长林咀村党支部挑选了4户党员家庭,在14亩稻田里率先试水“鸭蛙共生”模式:鸭子负责吃杂草、松土壤、产粪便,青蛙专吃害虫,冬季再种上紫云英当绿肥。这场青蛙和鸭在稻田里合作完成的生态修复运动,不仅减少了对水稻的危害,而且种出的稻谷香气扑鼻。

经过走访调研、试种示范,长安村党员干部迅速动员村民,推广种植“鸭蛙稻”。“起初种‘鸭蛙稻’时,我觉得只是个‘花架子’。后来发现,党员家的稻子没打药,收的米还更值钱。”村民刘迪云看到试种户的收益后,算了笔账:过去20亩田年投入化肥农药5000元,改种“鸭蛙稻”后,每亩5只鸭、每只8元,仅花800元,青蛙成本几乎可忽略,“现在一亩地多赚1000元,20亩就是2万元!”

2022年5月,长安村党总支统筹引领全村全面种植“鸭蛙稻”,从起初的14亩到目前的4500亩,3年间“鸭蛙稻”铺满田间,2024年更拿下绿色产品认证,彻底走出“越施肥越穷、越打药越亏”的恶性循环。

鸭稻蛙生态共赢。李子豪 摄

“共生密码”解锁发展动能

“鸭子是‘活犁耙’,青蛙是‘生物杀虫器’,它们联手做了场生态修复。”赵文龙蹲在田埂上解释“鸭蛙稻”的科学逻辑:鸭子穿梭时翻动土壤,让根系呼吸更畅;粪便自然发酵成有机肥,替代70%的化肥;青蛙捕食稻飞虱、螟虫等害虫,让农药使用量减少90%以上。

这种“稻护蛙、蛙吃虫、鸭除草、鸭粪肥田”的共生系统,不仅让土地“喘了口气”,更让稻米品质跃上新台阶。2024年,长安村“御稻山再生大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每公斤售价较普通大米高出4元,仍供不应求。

为让生态模式走得更远,村里建起智能育秧中心,统一培育抗虫性强、适合本地的稻种,通过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六统一”:统一供种、统一育插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过去各家各户乱种,品质参差不齐;现在合作社把控全链条,大米袋子上能溯源到哪块田、谁种的。”合作社负责人说。

生态好转带来的惊喜不止于稻田。如今的长安村,沟渠里的水重新变清,越冬的候鸟多了起来。村民们说:“晚上能听着蛙声睡觉,早上被鸭叫唤醒,这日子舒服!”

生态价值打开无限空间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得抱团把产业链做长。”赵文龙的思路很清晰:以“鸭蛙稻”为核心,联动长香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在合作社带动下,长安村不仅种稻,还发展再生稻,亩产提升至800公斤;加工环节引入碾米、包装生产线,把稻谷变成真空包装的精品米,附加值提高30%;销售端对接武汉、荆州等城市商超,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

“村集体收入从‘合并初期几乎为零’到2024年的105万元,靠的就是产业链分红。”赵文龙算起集体账。合作社每年按利润的15%给村集体分红,农机合作社服务周边村庄收取服务费,“这些钱又投回村里修水渠、建晒谷场,形成‘赚钱-投钱-再赚钱’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长安村,田埂上停着村民的小汽车,新房一排排拔地而起。从省级贫困村到“生态小康村”,长安村用“鸭蛙稻”证明,守护绿水青山,就能种出“金稻穗”,而党组织的引领,正是这场绿色革命的“播种机”。

正如稻田里那片不断延伸的绿,长安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步,村里计划发展“稻田间研学”“生态米体验工坊”,让“工作鸭”“工作蛙”不仅能产粮,还能引来游客,让生态价值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更多可能。

福建莆田秀屿成立县域海洋经济产业专家特聘团

作 者 | 通讯员 李子豪

编 辑 | 刘琼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xcgbbtg@vip.163.com

来源:乡村干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