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阿司匹林问世以来,它就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指南普遍建议,阿司匹林单药可长期用于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二级预防。
从阿司匹林问世以来,它就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指南普遍建议,阿司匹林单药可长期用于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二级预防。
但是这一建议缺乏长期、大规模研究的考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也可能存在更好的选择。
怎么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问题。简单来说,对于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是首选和基础,而氯吡格雷则用于特定情况。
即两者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但作用机制不同。选择哪一个或如何组合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阶段来决定。
一、直接对比:阿司匹林 vs.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 (COX-1),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 。
氯吡格雷:抑制P2Y12 ADP受体,阻断血小板活化。
阿司匹林:胃肠道刺激较大,可能引起出血、溃疡。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
氯吡格雷:起效较慢(需数天达到最大效果) 。少数患者因基因多态性(如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导致“氯吡格雷抵抗”,药效不佳。
指南地位:阿司匹林是长期二级预防的基石和首选。氯吡格雷用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或与阿司匹林联用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期(DAPT)。
二、临床应用场景
1.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无论是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后的患者。
方案:阿司匹林 + 一种P2Y12抑制剂(通常是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持续时间:通常至少持续12个月(具体时长根据出血和缺血风险由医生决定)。在此期间,两种药必须同服,不能二选一。
2. 长期单药维持期(>12个月)
首选:对于大多数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完成DAPT疗程后,会降级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作为长期的二级预防方案。因为其性价比最高,证据最充分。
换用氯吡格雷的情况: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如出现哮喘、荨麻疹、严重胃肠道不适(如出血、溃疡)等。
有高胃肠道出血风险:即使使用了胃保护药(如质子泵抑制剂)仍无法耐受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抵抗:虽不常见,但若临床考虑存在,可换用氯吡格雷。
最后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合并疾病、其他用药)等进行综合评估。
3. 单纯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防(未置入支架)
首选依然是阿司匹林。如果无法使用阿司匹林,则选用氯吡格雷。
循证医学时代就是反复验证不断纠错,更新认知的过程。随着新证据的出现,我们的观点也要随着改变。
近期,《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大规模meta分析,研究者们对7项临床试验共计28982名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用于CAD二级预防的效果较阿司匹林更好,5.5年时氯吡格雷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较阿司匹林组更低,风险比0.86,长期用药安全性相当。
分析结果显示,在超过5年的随访期间,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比阿司匹林更好地预防MACCE,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这主要源于心肌梗死和卒中事件的减少。
总结与建议
1. 不是“二选一”,而是“谁为基础,谁为补充”:阿司匹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氯吡格雷最重要的角色是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支架术后的强化治疗,以及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品。但是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显示出更加有益的效果。
2. 绝对不要自行选择或停药:抗血小板治疗是“双刃剑”,既能预防血栓,也会增加出血风险。选择哪种药、用什么剂量、用多久,必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长期二级预防,除非您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否则医生通常会首选阿司匹林。如果存在胃肠道疾病,出血的高危因素,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副作用会增加。而氯吡格雷,可用于阿司匹林过敏、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不耐受等情况,长期应用可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当,且安全性更高。
来源:健康小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