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腻柔滑的口感,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无论是娇嫩的婴幼儿,还是咀嚼吞咽不方便的老年人, 都是吃蛋方式的首选。
要说鸡蛋怎么吃口感特别好,那就不能不提蛋羹了。
细腻柔滑的口感,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无论是娇嫩的婴幼儿,还是咀嚼吞咽不方便的老年人, 都是吃蛋方式的首选。
而且,蛋羹完美保持 的营养价值,既不像炒蛋那样增加脂肪含量,又不会因加热产生。对那些 DHA 鸡蛋、叶黄素鸡蛋等害怕热油造成营养损失的产品,就更加适合了。
对很多新手来说,唯一的麻烦是:蒸蛋羹有技术含量,成功率不够高。
这时候,可以试试蒸蛋器蒸蛋羹,或者微波炉蒸蛋羹。
善于烹调电器,能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特别是在夏天,不需要在灶台前点燃天然气,煮沸蒸锅里的大量水,不会熏得整个屋子都很热,对下厨人真是太友好了。
在细说操作之前,咱们先讲讲蒸蛋羹的科学原理。
蒸蛋羹这事,说到本质上,就是手搓一个蛋白质凝胶产品。
所谓,就是蛋白质分子拉起手来,形成一个大网,把好多水分子网在里面,让它们不能流动。
别小看这个凝胶,里面学问可多了。蛋白质分子既不能快速靠近、聚集成团,又不能距离太远拉不上手、成不了网。
水太多了,蛋白质的大网拢不住,凝不成;水太少了,蛋白质扎了堆,口感就不柔滑。
水分子需要乖乖呆在蛋白质的大网中,不能蒸发逃逸,留下很多空洞。
所以水分含量要适当,温度要严格控制。一切都需要恰到好处。
理论上说,凝固速度是越慢越好,70 度水浴加热十几二十分钟效果更理想。但是早上没这个时间啊,主厨人希望最好几分钟就搞定。
用蒸蛋器,大约 8 分钟就能解决。如果还嫌慢,那就上微波炉这个神器。
具体怎么做呢?我以早上一人份蛋羹为例给大家讲一讲。
一个鸡蛋去壳 50 克,加 80 克室温的白开水搅匀。一份蛋,加 1.0~1.5 倍的水。
表面上加的是罗勒碎。蛋液里加了小半勺蘸寿司的鲜味酱油。
酱油增加咸味,罗勒起到去腥作用,而且助消化。愿意放白胡椒粉、小葱花等也是可以的。
不加酱油直接加盐也可以。
有人喜欢做好蛋羹再加酱油,也可以。但就容易不均匀。表面泡了酱油就太咸,下面没有酱油就嫌淡,然后再加酱油......很难准确控量。注意控盐,尽量少加点。
搅拌会产生泡沫。不用那么麻烦搞纱布过滤,把泡沫赶到一个角落上堆起来,它们会慢慢破碎掉的。如果还不破,就用筷子或餐刀帮忙。不考虑卖相的话,泡沫就留着,不影响口感。
松松扣上盖子(或用一个盘子盖上),1 分钟高火(700 瓦)。
轻轻拿开盖子,看了一下(快凝固时,千万不要动它!会严重损害凝固效果的)。
感觉凝固不太够,又加了 50% 火力,15 秒(这时候千万不可以随便加一分钟,一定会过度的)。
然后不要马上拿出来,让它在微波炉里自然凉几分钟。这就利用了热力的持续作用,等着蛋白质凝胶网络继续完善。
凝固非常好,口感很细腻。
如果蒸两个鸡蛋怎么办?高火加热约 1 分半钟,再用 50% 火力加热 1 分钟。如果还不够的话,就用「解冻」档再继续加 1~2 分钟。
鸡蛋清凝固的温度约为 60 度,鸡蛋黄凝固的温度约为 70 度。所以加热到 70 度就足够了。
第一个要点就是避免温度过高,决不能达到沸腾温度!一旦内部水分蒸发,就会产生很多孔,质地也会变老。
第二个要点是,蒸蛋时必须保证均匀加热。要用汤盘,或平碗,或平底玻璃盒。铺的表面积越大越好。否则,下面已经热了,上面温度还不够。
即便用普通蒸锅来蒸,道理也是完全一样的。必须用汤盘来保证蛋液各部分加热均匀,并严格控制蒸制时间,绝对避免蛋羹内部达到沸腾温度。
最后再说一下蒸蛋羹的升级版。
【升级版 1】如果有去油鸡汤、肉汤等,用鲜汤替代白开水蒸蛋羹,就更美味了。
【升级版 2】如果有脱脂牛奶,用它替代白开水蒸蛋羹,营养就更丰富了,特别是可以补钙。
而且脱脂奶一点都没有奶腥味,讨厌牛奶的老人孩子都吃不出来。我十几年前在养生厨房电视节目里就推荐过这个低脂奶蛋羹的食谱。
【升级版 3】放入沸水焯过的虾仁、熟鸡肉丁、熟豌豆、甜玉米粒、香菇丁等一起蒸,颜色漂亮,口感丰富,就可以当成一道大菜了。
请注意,因为蒸蛋羹的温度不足以充分使虾仁、肉块充分杀菌,也未必能让生豌豆中的凝集素彻底灭活,给老人孩子吃的时候,还是把这些配料先焯到半熟再加入蛋液中,会比较放心。
微博 /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委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与烹饪营养分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营养与食品分会副主委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理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来源:阿慕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