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拉锯战,没有眼泪,像决定今晚吃炸酱面一样干脆。2000年婚礼结束,俩人把喜糖往同事桌上一撒,转身就扎进央视夜班,日子爽利得像一条直线。
“别孩子,咱俩也能过一辈子。
”——当年这句话,康辉和刘雅洁一拍即合。
没有拉锯战,没有眼泪,像决定今晚吃炸酱面一样干脆。2000年婚礼结束,俩人把喜糖往同事桌上一撒,转身就扎进央视夜班,日子爽利得像一条直线。
爽利到2018年,直线突然折了。
母亲尿毒症晚期,病房白得晃眼,老太太攥着儿子的手,一句抱怨都没有,只是眼神往门口飘,像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小人儿。
康辉后来回忆,那一刻他忽然懂了:原来“不生孩子”不是两个人的事,是六个人的遗憾——父母、岳父母、他和妻子,外加一个从未出生的孩子。
更早的2005年,父亲肝癌走的那天,他在机房配音,手机静音,错过最后一班车,也错过最后一面。
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护士转述的:“别让康辉着急,工作要紧。
”这句话像钉子,一钉就是十几年。
他后来把钉子写进自传,说:“我欠我爸一个道别,更欠他一个孙子。
”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丁克?
康辉没打官腔,只说:“如果时光能倒转,我大概率会让老妈抱上孙子,哪怕家里鸡飞狗跳。
”这话听着像认怂,其实是把刀口对准自己——原来“坚定”也会过期,原来“自我”也会打脸。
不过日子还得往下过。
他和刘雅洁养了一只白猫,起名“妞妞”,猫窝就放在客厅C位。
每天《新闻联播》片头曲一起,妞妞准时跳上沙发,尾巴扫过遥控器,像个小监工。
朋友打趣:“你俩把猫当闺女养?
”康辉笑:“不然呢?
总不能把遗憾当宠物。
”
外人看央视名嘴,觉得他们光鲜、理性、刀枪不入。
只有身边同事知道,康辉每次录完深夜班,都会绕到机房楼下的小花园抽一根烟——那是父亲当年住院时,他偷偷哭过的角落。
烟掐了,抬头看看楼上亮着的剪辑灯,再回家给猫添粮,日子就这么缝缝补补往前走。
说回丁克。
其实当年做决定时,他们也怕后悔,于是列了一张“风险清单”:养老怎么办?
孤独怎么办?
万一离婚?
清单写满三页A4纸,最后一条是“父母失望”。
俩人一合计,觉得前几条都能用钱和规划解决,唯独最后一条,只能硬着头皮赌。
结果赌输了,输得不算惨,却足够疼。
疼到后来,康辉在书里写:“人生不是平均分,是选择题,选A就得认A的代价。
”这句话被无数育儿号转烂,他却私下跟同事吐槽:“其实我当时想写的是‘选A也可能想偷改答案’,怕太丧,才改成鸡汤。
”
丧归丧,日子照样有光。
刘雅洁迷上烘焙,周末烤一炉柠檬磅蛋糕,满屋黄油香;康辉把父亲留下的老式收音机修好,每天清晨放一段《新闻和报纸摘要》,权当父子对话。
妞妞在脚边打滚,尾巴扫过木地板,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像极了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有人问他们:“现在劝年轻人别丁克吗?
”康辉摇头:“不劝,只提醒——别把‘不生孩子’当成浪漫革命,它更像一场延迟爆炸的雷,埋得越深,炸得越疼。
”说完补一句,“当然,炸完也得自己扫碎片,别指望别人替你哭。
”
故事说到这儿,其实没结论。
有人看完想立马生娃,有人更坚定丁克,都正常。
康辉用亲身经历只证明了一件事:所谓圆满,不是选项完美,而是爆炸之后,你还有力气把碎片拼成新的形状。
哪怕形状歪歪扭扭,至少它属于你。
来源:螃蟹不是果粒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