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当烂好人了!”广东女孩的觉醒日记,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08:38 1

摘要:“小圆随笔”那句“我们不是善良,是病了”像一根刺,戳进很多广东打工人的群聊。

“小圆随笔”那句“我们不是善良,是病了”像一根刺,戳进很多广东打工人的群聊。

屏幕那头,有人回了个苦笑表情:原来天天加班到十点、借钱借到吃泡面,不是热心,是病。

先说便利贴女孩小雅。

她在广州天河上班,工位抽屉塞满同事甩来的报销单。

一次项目复盘,PPT上全是她的名字,奖金却进了别人口袋。

她憋到夜里两点,才在出租屋厕所哭完,第二天用“课题分离”把任务清单甩回去:你的锅,自己背。

两周后,她第一次准点下班,路过便利店买了杯柠檬茶,发现天还没黑。

再说人肉ATM晓琳。

她在佛山做设计,工资刚到卡就被闺蜜“江湖救急”。

最穷那次,她卡里剩37块,对方一句“你不是还有信用卡吗”让她瞬间清醒。

她开始用“破唱片”复读机式回复:我也紧张,真帮不了。

三轮下来,借钱群安静了,留下的反而是那个转账备注“不急,你先喘口气”的老同学。

还有家庭和事佬小芳。

潮汕媳妇,婆婆一句“你太瘦生不出”能让她失眠整晚。

后来她搬出“非暴力沟通”四件套:感受、需求、请求、感谢。

饭桌上她第一次说:“您担心孙子我理解,但请别拿我身材开刀。

”婆婆愣住,饭后默默给她盛了碗猪脚姜。

三件事串起来,像一面镜子:不敢拒绝的代价,是把自己活成背景板。

怎么破?

把“好人病”当成感冒治。

1. 划清界限:先分清“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写在便利贴贴屏幕边,每天看三遍。

2. 学会拒绝:把“不”字练到像呼吸自然,先对镜子说,再对同事说。

3. 延迟答应:别人一开口,先回“我看看日程”,给自己十分钟冷静。

4. 肯定自己:每天睡前写三件今天做得好的小事,哪怕只是按时喝水。

5. 练习表达:把“我没事”改成“我有点累”,让情绪有出口。

6. 接受冲突:吵一架不会天塌,反而让对方知道你的线在哪。

7. 模拟练习:找好友扮“难缠甲方”,预演借钱、推活、催婚场景。

8. 不做隐形人:开会别坐角落,发言哪怕一句“我补充一点”。

9. 寻找支持:加本地“自我关怀”小组,每周一次,把委屈倒出来。

心理学补一刀:美国心理学会去年报告,讨好型人格里女性占六成,根源多是童年那句“你要乖”。

认知行为疗法的精髓,是把“我不够好”翻译成“我此刻有点紧张”,正念则教你把注意力拉回呼吸,而不是别人脸色。

公司也开始动。

广州某互联网大厂把“心理安全”写进KPI,领导带头在例会说“我昨天焦虑到胃痛”,下属才敢提“需求排期太紧”。

当环境允许人开口,好人病自然降温。

最后留个小作业:今晚睡前,对镜子说一句“我今天已经够好了”。

说完别打分,直接关灯。

明早醒来,世界不会因为你少帮一次忙而崩塌,但你的背可能没那么酸了。

评论区聊聊,你上一次说“不”是什么时候?

来源:变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