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替戊醇干混悬剂来了!它为何被称为儿童“救命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4:37 1

摘要:在应对Dravet综合征——一种婴幼儿期起病、发作频繁、耐药性强且常伴发育落后的严重癫痫——的过程中,许多家庭都曾深陷“多方用药仍控制不住”的治疗困境。司替戊醇(Stiripentol)的出现,为这类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作为国际公认的联合治疗“增效剂”,它

在应对Dravet综合征——一种婴幼儿期起病、发作频繁、耐药性强且常伴发育落后的严重癫痫——的过程中,许多家庭都曾深陷“多方用药仍控制不住”的治疗困境。司替戊醇(Stiripentol)的出现,为这类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作为国际公认的联合治疗“增效剂”,它在传统方案(如丙戊+氯巴占)基础上,可进一步帮助部分患儿减少发作频率。其干混悬剂型具有果味、易分散服用、剂量精准等特点,尤其适合低龄患儿,为我国Drave综合征患儿提供了又一重要治疗选择。


一、司替戊醇是什么


司替戊醇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抗癫痫药物,不属于苯二氮䓬类。它已3.获批准用于3岁及以上Dravet综合征患者,与氯巴占及丙戊酸联合治疗。

该药通过多重机制发挥抗癫痫作用:

增强GABA_A受体功能,强化神经抑制;

抑制肝酶(CYP2C19、3A4等),提高合用药(如氯巴占)的血药浓度;

可能调控谷氨酸递质及离子通道。

它不仅自身具备抗惊厥活性,还能“协同增效”,提升联合治疗的整体效果,因此也被喻为抗癫痫治疗中的“增效助手”。


二、与常规治疗的对比优势


1.针对性强:


适配 Dravet 综合征这一高度药物难治型疾病,是循证证据较好的少数辅助药之一。


2.协同增效:


对氯巴占血药提升使两者合用效果优于单加别的传统药。


3.剂量可分级递增:


便于医生根据体重与耐受性逐步调节,减少一次性大剂量带来的不良反应。


4.干混悬剂服用更友好:


粉末加定量水摇匀成混悬,可细致调整 mg/kg;味道改善依从性。


5.对认知发育间接意义:


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强直—阵挛持续时间,有助于降低持续癫痫与反复缺氧的二次伤害风险。


三、基本用法思路(仅参考须遵医嘱)


1. 体重计量:医生按 mg/kg/日设计目标剂量(通常维持剂量约50 mg/kg/日,分 2~3 次),但多采用阶梯式:第1周约20 mg/kg/日,第2周约30 mg/kg/日,第3周达50 mg/kg/日。

2. 分次服用:餐中或餐后服(减少胃部不适),保持时间相对固定。

3. 干混悬剂重构:按说明书加入规定体积温开水(非热水)摇匀,现配现用或在说明允许的保存期内冷藏(参考标签,避免超过标示时间)。使用前再次摇匀。勿与葡萄柚汁、酒精同服。

4. 忘记一次:短时间内想起可补,接近下次则跳过,不可加倍。

5. 停药/减量:必须缓慢(数周)下调,防止反跳性发作或持续状态。


四、使用期间需要监测什么


1. 发作日志:每日记录发作类型、持续时间、诱因,便于评估是否有效。


2. 体重与食欲:每月称重一次(或医嘱更频),若持续下降>5%需告知医生。


3. 肝功能:ALT/AST、胆红素,初始与剂量调整期较频(如1–3个月一次),后期视情况。


4. 血常规:关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防罕见骨髓抑制。


5. 行为与睡眠:嗜睡、易怒、攻击、自闭样或注意力问题,如明显变化需评估是否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


6. 合用药血药水平(若条件允许):特别是氯巴占、去甲氯巴占,有助于解释嗜睡或共济失调。


7. 营养与代谢:必要时检测血氨(与丙戊酸相关)、维生素 D、骨密度长期随访。

五、家长常见问题速答


Q1:服药多久见效?

A:有些患儿数周内发作频次下降;需至少加药 2–3 个月后综合判定。

Q2:发作明显减少能否减别的药?

A:不能自行减停药物;医生会基于血药浓度与发作频率,逐步、单一变量调整。

Q3:体重下降怎么办?

A:与医生讨论:调整进餐结构、加能量补充、必要时减量。


Q4:嗜睡很重是不是“药太猛”?

A:可能是氯巴占代谢被抑制,常先减氯巴占而非直接停司替戊醇。


Q5:忘了一次会不会马上抽?

A:单次漏服通常不会立刻反跳,但频繁漏服会使血药波动增大发作风险。


Q6:干混悬剂能提前多份配好吗?

A:遵照说明书的“有效期”限制;超期或放置不当应弃用。


专家提醒

上海德济医院癫痫中心尚丽主任提醒:每个孩子的病因、癫痫发作情况、基因背景、既往用药、营养状况、合并症(如发热、感染、营养不良)不同,“别家剂量表”不可直接套用。与医生保持沟通,把客观数据(发作形式、发作频率、体重、睡眠)变成共同决策的“证据”,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来源:上海助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