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刘丽囡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市残联工作了两年,看到那些自闭症的孩子,她心里萌发了很多的感触。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这样的孩子的母亲。
2003年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刘丽囡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市残联工作了两年,看到那些自闭症的孩子,她心里萌发了很多的感触。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这样的孩子的母亲。
2009年儿子出生,但很快一个噩耗打破了她成为母亲的欣喜。
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儿子还是没有发出任何有意义音节的迹象,浑身软软绵绵,坐的姿势摇摇晃晃还直不起背。不到一岁,儿子就被确诊了发育迟缓和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倾向。当时大夫把一帮实习生叫过来说,“你们看,这就是典型的孤独症,这个孩子从进来开始就对人没有任何反应。”
不愿接受这个事实的刘丽囡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干预治疗。开始给他按摩,调整饮食,请一对一的专业老师进行训练。在进行高压仓治疗时,孩子一进高压仓就开始哭。听着声嘶力竭的哭声,大人也是心疼得不行。“这种治疗方式太遭罪了,我们就放弃了。”刘丽囡一家又开始想其他方法。
2岁的时候孩子被送到专业机构,进行爬、走、跨越等训练。刘丽囡也利用一切时间,带着孩子读绘本,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尽管如此,做了这么多努力,倾家荡产地去干预,3岁的时候孩子还是被正式下达了孤独症诊断书……
在儿子3岁到5岁时,刘丽囡带着他在城阳接受专业训练,学习康复知识,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本以为慢慢会好起来,可是等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刘丽囡还是发现儿子和同龄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听不懂、坐不住、语言表达不行、动作也做不到位……白天要全天跟着,晚上孩子还会夜醒,一两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之前刘丽囡一路学习、工作都是佼佼者,也是很要强的个性,拖着这么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和社会脱节这么久了又该怎么办?”这一刻刘丽囡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陪读五年半,成为儿子班里的第45个学员
尽管内心备受煎熬,但是看着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刘丽囡没有放弃,下定决心把8岁的儿子送进普通学校。没想到,报道的第一天,孩子一进门就坐到教室中间,把鞋子脱了,异常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老师说先把孩子领回去,以后只要孩子来,你就跟着来。就这样,刘丽囡成为一名陪读妈妈,在儿子的课桌旁,一坐就是5年半,成为班级里的第45个学员,孩子们都知道2017级有个陪读的阿姨。
在陪读的过程中,刘丽囡能感受到孤独症的孩子跟普通孩子不是一个世界的,儿子小学的作文全是背的,有一些比赛孩子干脆就不做了。为了给儿子自信,刘丽囡就陪着儿子去参加,让儿子尽可能地去参与集体活动。热心肠的她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久了,也都熟悉了,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她也帮着家长反馈。
2014年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推荐下刘丽囡接触了心理学,她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未必是毁灭,或许也会有一些光亮能够照进来。2015年她开始学习考证。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项是每天一篇一千字的研修笔记,坚持90天。但是刘丽囡足足写了8个月,在每天的朋友圈里更新。因此被一家机构发掘去做了文案编辑,由此她认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星妈”,和“星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
送进特殊学校,“孩子可能就要一辈子跟着我了”
努力过了,接纳结果。这些年,儿子的医疗费用花了上百万了,本以为孩子只是走得慢一点,但是也能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没想到2022年孩子进入青春期,睡眠问题再次复发,身体出现抽动,被迫休学。
刘丽囡再次受到打击,之前的努力好像都白费了。无奈之下,只能让孩子放弃学业,想着只要他身体健康、心态平和就可以了。于是刘丽囡在初中以后把儿子送进了特殊学校。她慢慢接受了自闭症是无法治愈的终身障碍,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可能改变的是自己对不同生命特质的理解方式、支持方式。
刘丽囡说自己就像牵着蜗牛散步,一直在与命运和解。后来她意识到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白走,就比如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深深地感受到孩子的变化为她带来的欣喜和冲击。而这些经历也成为她做心理咨询的重要养分。
在近十年的心理咨询执业过程中,她的来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在后天成长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让刘丽囡看到了作为父母,观念和信念的重要性,无论是焦虑抑郁情绪还是惧学厌学的状态,那都是孩子和家长在共同成长中遇到的课题。有了好的心态、正确的方向、积极的行动,看起来很难熬的一段时光,会成为后来生命历程的预备和祝福。要相信孩子,更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刘丽囡说“星妈”也不是孤军奋战,很多同命相连的家长会以不同的方式结识、互相支持鼓励。孩子出现了什么症状怎么缓解,吃哪些维生素等补充剂,大家都热心分享经验。
孩子每天两点一线,作为家长都希望他们能多伸出自己的触角,多看看这个世界。“自己不拧巴,孩子也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愿意尝试。”刘丽囡说。
搭建自闭症家长群,把痛苦转化成养料
这些年,她一直陆陆续续为孩子写养育日记,记录着他的变化。比如,儿子主动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等。生活中的那些小小的闪光点、进步点和变化点,都让她看到了一个生命成长中的美好和感人。
曾经的艰难困苦也为她积攒了丰富的阅历,让她可以在家长群中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这也是一份助人的资源。
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有的成绩一下就掉下来了,家长就很无措,特别的焦虑。“这些家长不像我,我从儿子5岁的时候就开始接纳了孩子要一辈子跟着我的事实了。”
可是从过去的深陷痛苦到现在的自洽平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现在的她每个下午和周末服务来访者,管理着两个自闭症家长大群,里面有近千名自闭症孩子家长,每天线上线下服务于有不同需要的孩子和家庭。她把那份无法避开的痛苦转化成自身成长和滋养他人的养料。如今,她已帮助了成百上千的家长走出心理困境。
来源:阿琼的育儿小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