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北京隆重举行“九三阅兵”。这一场展现国力、凝聚民心的盛事,吸引了全国14亿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不少企业主动组织员工集体收看,尤其是以内容创作为主的网红公司。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北京隆重举行“九三阅兵”。这一场展现国力、凝聚民心的盛事,吸引了全国14亿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不少企业主动组织员工集体收看,尤其是以内容创作为主的网红公司。
素材来源于网络
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也在这天带领全公司收看了阅兵直播。镜头前,他情绪激动,言辞铿锵:“两岸必将统一,我们这代人一定会亲眼见证!”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公开承诺——若国家启动统一行动,他个人将捐赠5000万,总额不低于一亿,并强调“账户上绝对有这笔钱”。
相关视频迅速冲上热搜,不少网友直呼“热血沸腾!”“这才是中国企业家的担当!”。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经济学家宋清辉公开发文,直指张雪峰此举为“表演性爱国”,批评他“煽动极端情绪”“把爱国当生意”,更强调“真正的爱国是理性而深沉的,不是喊口号、搞激情营销”。
素材来源于网络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位公众人物之间的观点碰撞,在网络上迅速引爆讨论。
有网友态度鲜明地支持张雪峰:“中国需要敢说真话、有行动力的企业家”“能公开承诺捐一个亿,不管怎样,比只会批评的强多了。”
也有人赞同宋清辉:“别被‘网红式爱国’带偏节奏,默默做实事才是真”“太高调的承诺,往往最难兑现。”
更中立的网友则留言:“不管是不是表演,能传递正能量就值得肯定”“爱国本来就可以大声说出口,质疑别人并不会显得自己更高级。”
素材来源于网络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爱国”到底该如何表达?是否只有低调务实才算真诚?公开表态、慷慨陈词,就一定是表演吗?
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爱国从来不是单一的模样。
它既可以深沉如默默研发核心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也可以热烈如公开声援、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重要的是发自内心,而非流于形式。
素材来源于网络
张雪峰愿意公开承诺,并以真金白银作为支持,无论动机是否被质疑,至少他把“爱国”落到了具体的行动数字上。而宋清辉的发言,也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爱国不应沦为煽动情绪的工具,或变成某种“流量密码”。
真正的爱国,既需要热忱,也需要理性;既允许激情表达,也应接受公众监督。最关键的是——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我们不必急于给任何人贴标签,也不该简单否定别人的热情。这个世界上的爱国,本来就可以既有慷慨激昂,也有沉默笃行。
来源:道听途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