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身体出现这10个症状,或是肝脏出现了损伤,建议尽快就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0:10 2

摘要:六十多岁的老李,退休后生活过得悠闲自在,每天早上和老伙伴们一起打打太极,下午就回家看看电视、逗逗孙子。他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偶尔觉得有点疲劳,也没太放在心上,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的现象。

六十多岁的老李,退休后生活过得悠闲自在,每天早上和老伙伴们一起打打太极,下午就回家看看电视、逗逗孙子。他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偶尔觉得有点疲劳,也没太放在心上,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的现象。

直到有一天,老伴儿突然发现老李的脸色有点不对劲,仔细一看,竟然有些发黄,就连眼白也带着淡淡的黄色。老伴儿吓了一跳,赶紧催促老李去医院检查。

老李自己对着镜子照了照,也觉得情况不太对劲。他想起前段时间确实感觉有些疲乏无力,胃口也不太好,小便颜色也比以前深了些,但他总以为是没休息好,或者最近天气太热导致的。现在看来,这些症状可能并不简单。

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老李的病史和症状,并给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腹部B超等。检查结果显示,老李的肝功能指标显著异常,确诊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引起的黄疸。

医生告诉老李,他的肝脏可能已经受损一段时间了,只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这次出现明显的黄疸,说明肝脏损伤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老李和他的老伴儿都非常后悔,要是早点注意到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就医,也许就不会拖到现在这么严重了。医生也强调,肝脏是一个非常沉默的器官,很多肝脏疾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往往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因此,了解肝脏损伤的一些早期迹象,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至关重要。

那么,除了老李出现的黄疸、乏力、食欲不振、尿色加深之外,身体一旦出现哪些迹象,就可能提示肝脏出现了损伤,需要尽快就医呢?

肝脏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承担着合成、代谢、解毒、储存等多种功能,被称为人体的“化工厂”。然而,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即使部分功能受损,也可能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此常常被人们忽视。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往往提示肝脏损伤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以下这些迹象,可能是肝脏在向我们发出“警报”,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 黄疸:皮肤、巩膜(眼白)发黄

黄疸是肝脏疾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当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时,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黄疸的颜色深浅可能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呈淡黄色,重者呈金黄色甚至棕黄色。

2. 腹痛或腹胀:右上腹不适

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部。当肝脏发生炎症、肿大或者出现肿瘤时,可能会引起右上腹的疼痛或不适感,有时也会出现腹胀的感觉。这种疼痛可能呈钝痛、胀痛或隐痛,程度不一。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右上腹疼痛都与肝脏有关,但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3. 疲劳乏力:持续性、难以缓解的疲惫感

肝脏是重要的能量代谢器官。当肝功能受损时,能量代谢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疲劳乏力感,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可能伴有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

肝脏参与胆汁的合成和分泌,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肝功能受损时,胆汁分泌异常,可能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5. 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肝脏负责代谢胆红素。当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时,部分胆红素会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

6. 粪便颜色变浅:呈淡黄色或陶土色

正常情况下,粪便的颜色来源于胆红素的代谢产物。当肝脏或胆道出现问题,胆汁排泄受阻时,粪便中的胆红素减少,颜色就会变浅,呈现淡黄色或陶土色。

7. 皮肤瘙痒:难以忍受的瘙痒感

肝脏功能受损时,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胆汁酸浓度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这种瘙痒可能遍布全身,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8. 容易瘀伤或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容易瘀伤、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9. 下肢和脚踝肿胀:水肿

肝脏合成的白蛋白是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物质。当肝功能严重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时,血管内的水分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下肢和脚踝出现水肿。

10. 蜘蛛痣和肝掌:皮肤异常表现

蜘蛛痣: 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性皮损,形状像蜘蛛,中央有一个小红点,周围有放射状的细小血管。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和上肢。肝掌: 指手掌的大小鱼际处出现片状充血,按压后变白,放松后又恢复红色。

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可能与肝脏代谢雌激素功能减退有关。

提醒:肝脏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人们忽视,甚至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然而,肝脏一旦出现明显的损伤,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治疗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提高对肝脏健康问题的重视,及时识别肝脏损伤的早期迹象至关重要。

1. 控制饮酒,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敌人,90%以上的酒精代谢都在肝脏进行,长期过量饮酒容易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安全饮酒量(参考WHO):

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0g(约半瓶啤酒或一小杯白酒)女性:每日不超过10g最健康的做法:完全戒酒

酒精对肝脏的影响长期饮酒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是非饮酒者的5-10倍。4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戒酒3-6个月后,轻度脂肪肝可明显好转

2. 预防脂肪肝,控制体重

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超过3亿人受影响,其中20%-30%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和不健康饮食。

如何预防脂肪肝?

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减少精制碳水摄入,避免高糖饮食,如甜饮料、蛋糕、米饭过量等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豆制品,促进肝细胞修复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橄榄油),减少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加工食品)

运动有助于减轻脂肪肝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可降低20%脂肪肝风险,每减少5%-10%的体重,脂肪肝程度可明显改善。

3. 保护肝脏远离病毒感染(乙肝、丙肝)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人,慢性乙肝患者超过2000万,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防止血液传播安全性行为,避免不洁性接触避免非正规机构输血、文身、针灸等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治愈,乙肝则需要长期控制

4. 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性肝损伤

很多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

如何安全用药?

遵医嘱服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止痛药不要长期服用保健品,特别是成分不明的中草药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

5. 调整作息,减少肝脏负担

肝脏的修复主要在晚上进行,长期熬夜(23点后入睡)会影响肝细胞再生

肝脏最佳修复时间:23:00 - 3:00,建议23点前入睡,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早期肝病往往无明显症状,等到肝硬化或肝癌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因此,保护肝脏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尽早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小玉医生养生之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