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浒中好汉们见面最喜欢的就是一起喝酒吃肉,吹吹牛,谈些武艺,较量一下枪棒。很多好汉,更是不近女色,整日打熬筋骨。这么说吧,就连宋江这样的小吏在行走江湖的时候都会扛着一把朴刀装一装门面。
水浒中好汉们见面最喜欢的就是一起喝酒吃肉,吹吹牛,谈些武艺,较量一下枪棒。很多好汉,更是不近女色,整日打熬筋骨。这么说吧,就连宋江这样的小吏在行走江湖的时候都会扛着一把朴刀装一装门面。
作为梁山泊魁首的宋江,江湖上声名显赫的呼保义,他的武艺究竟如何呢?
通过水浒中的三个片段,对宋江的武艺,我们能知晓一二。
一是速杀阎婆惜。宋江与阎婆惜抢夺招文袋。阎婆惜死命不放,宋江用力拉扯,结果露出压衣刀来,宋江抓刀在手,阎婆惜在那里喊叫,宋江一手按住阎婆惜,一手刀落,鲜血飞出,宋江怕她不死,再来一刀,阎婆惜人首分离,这一下干净利索。
二是揭阳镇上怒对穆春。揭阳镇上,宋江打赏了才艺主播薛永成了榜一大哥,这一行为抢了当地大哥穆春的风头,毕竟薛永用揭阳镇这个平台并没有交使用费,穆春已经人工关闭了打赏功能。于是,二人发生了冲突,宋江这时候是很勇的,拉开架子就要跟穆春打斗一番,这架势仿佛他是武松附体一般。只是这打斗被薛永出了风头,我们没能领略到宋江的风采。
三是浔阳江上为了避免穆家兄弟找麻烦,宋江和解差连夜逃跑。慌不择路的情况下,三人上了一艘黑船,船行至江心,艄公唱起歌来“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宋江一下子就虚了,在艄公询问几人是吃板刀面还是馄饨的时候,宋江更是来了一句“家长休要取笑”,在得知馄饨和板刀面都是死后,宋江连反抗都没有,只是抱头痛哭、再三求饶,浑然不见揭阳镇上的那种霸气。
我们不难看出,宋江的武艺可以用“武松”来形容,也就是武艺稀松平常,对付一般的妇女、普通人尚可大战几十回合,遇到真的绿林好汉就不灵了,只能祭出终极大招——好汉饶命了。对了上面所说的艄公叫船火儿张衡。
别看宋江武艺平常,人家可是有徒弟的。书上说:因他两个(孔明、孔亮)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我在此间住半年了。
被宋江指点了武艺的孔亮,在酒店外和武松打斗,除了拉开架势时是站着的,其余时间一直被武松按在地上摩擦,感受武二哥的铁拳和打的母亲的温度。
有时候,我不禁在想:宋江这样的武艺是怎么敢收徒弟的呢?孔明和孔亮这对兄弟是猪油蒙心了吗?这师傅就非拜宋江不可吗?
这事仔细一琢磨其实也不难,用东北话来说就是“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
宋江对自己的武艺恐怕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否则他不可能行走江湖上做到“能屈能伸”,该出手时不含糊,该怂的时候跪得快,这是宋江的心得。
不过,长期以来,宋江都在结交各路江湖人士,这些人里少不了武艺出众的,而江湖好汉们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也总是喜欢较量一下枪棒。宋江的理论经验是在不断提升的,对于枪棒武艺也是有一些心得的,唯一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罢了。这点有点类似于《天龙八部》里面的王语嫣,见识过人却手无缚鸡之力。打起架来不行,在一旁动动嘴,指点一二还是可以的。宋江这样的经验指点孔明和孔亮一二还是有些富裕的。
孔明和孔亮兄弟家是白虎山的大户,可不是什么土财主,也是吃过见过的。一般而言,地主家的孩子都不傻。按照宋江的说法,是孔家兄弟主动拜宋江为师的。宋江所做的不过是点拨了几句罢了。他们真的不知道宋江的斤两吗?恐怕未必,宋江真下场比试的话,孔明兄弟恐怕也能打得过他。
都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兄弟二人求的不是宋江的武艺,而是宋江的“名”。别看宋江的武艺不咋地,但是人品和名声那绝对没得说。凭借着及时雨的好名声,宋江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走到哪里都有面子,这么说吧,宋江的名字在江湖上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孔明兄弟就是想借“势”罢了,江湖上宋江的兄弟太多了,而且真假难辨。那就干脆认个师傅吧,这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有了这份资源,在江湖上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走到哪里都是“朋友”。
至于功夫,那玩意儿又不是非找宋江学不可,以孔家的实力完全可以聘请一些名师来指点。
宋江虽然给不了他们武艺上的大幅度提高,却能把他们带到一个更新、更高、更大的平台。
无论是宋江还是孔家兄弟都生活在江湖之中,江湖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玩转了人情,就玩转了江湖!
来源:贡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