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妻四妾中的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讲出来别不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20:46 1

摘要:一提“三妻四妾”,大伙脑子里不免蹦出点浮想联翩的画面:大宅子里,男人端着茶坐在正堂,身旁围着好几个穿着华服的小娘子。这词儿现在还经常被用来说风流的富人,可要搁回两千多年前,事情可没那么戏剧化、也没那么随便。其实“三妻四妾”这说法啊,根本跟咱们以为的男人随手挑人

一提“三妻四妾”,大伙脑子里不免蹦出点浮想联翩的画面:大宅子里,男人端着茶坐在正堂,身旁围着好几个穿着华服的小娘子。这词儿现在还经常被用来说风流的富人,可要搁回两千多年前,事情可没那么戏剧化、也没那么随便。其实“三妻四妾”这说法啊,根本跟咱们以为的男人随手挑人当老婆不是一码事。最早说“立三后”,还是齐国那位喜欢开玩笑的国君提出来的,他一句玩笑话,结果流传千年,把不少人都给带歪了。古人家的“大院子”,真没那么容易塞满那么多女人,不光看男人的愿望,还要看时代规矩怎么定的。

其实吧,在春秋、战国那些年,婚姻制度一直是一夫一妻制。咱们常说“正妻”、“嫡母”,这是有讲究的。所谓正妻,才真是堂堂正正写进族谱的,其他那些听起来花里胡哨的名头,都顶多算是身份的补充。平常说的“平妻”,跟后来清朝八旗的“侧福晋”差不多,地位虽不及正室,但起码不是被随意呼来喝去的妾。你家的长子,必须得正妻生的才叫“嫡长子”,像王爷家那些庶出的儿子,纵使才能再出众,家族里的长辈还是眼角眉梢都带着微妙的鄙夷——这东西,真就是传统等级的一部分,谁都逃不掉。

话说妾室的种类还真不少。不是说谁模样标致点、贤惠些就能进门当大妾,有时候,妾室竟会是战俘、罪犯,甚至是当年没地位的小官女儿。妾室之间,也有差别。有的得宠点,半年能见一面主子;有的,连院门都问不进去,只能在后厨忙活。咱们如果细翻明清那些家族日记,会发现有些妾室,日子过得还不如普通的丫鬟——只不过她们带着“妾”的身份,连反抗都不敢。说起来,这比宫里那点争风吃醋还多了份悲凉。

说到“媵”,这玩意也是不少人搞不清的。有人以为媵就是陪嫁妾,其实,媵更多是贵族女儿出嫁时带过去的陪房姑娘,有时候就是亲戚家的女儿,沾点主人的光,吃穿不愁,但地位也只是略高于丫鬟。丫鬟嘛,就再正常不过了。大户人家里,烧火做饭、端茶扫地的,甭管你再灵巧,终归是仆人,院里那些当家太太,平常话里话外都流露出来:这些丫头们,隔层墙、隔层命。

但最有意思的,还是侧室这档事。侧室做得好,真有可能“扶正”,一下子翻身做主。明代有个江苏盐商,最早讨了个年轻漂亮的妾,后来因正室无子,家里老人居然破例把这妾转为主母,整个家族里都议论,“这妾成了主母,福气大”。你看,古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一碗端不平,但偶尔也有翻身的机会。可要说侧室地位一步一步上爬,真得看主家爷的脸色,也得看婆婆娘家的能量——不是单靠“长得美”就能让老天爷开眼的。

不过换句话说,古代男人在有三妻四妾的表面光鲜下,日子其实也不太轻松。家里女人多,矛盾可不少。正妻怕失宠,妾室盼翻身,侧室想稳固地位。家族里的老一辈,有时因为谁新进门闹得鸡飞狗跳。比较奇葩的一件事是,明代有个郡王宠爱新妾,正妻带着全家的丫鬟在宴席撒泼,最后闹的郡王大伤脑筋。这种故事细细琢磨,你会发现,整个家宅早就不是一池春水,而是一锅杂味的汤——谁都猜不到下一个风波会因谁而起。

到现代,三妻四妾就在法律上彻底禁绝了。谁敢公开纳妾,估计第二天就上热搜。男女双方的身份早不是躲在家里悄悄算计,都讲究个平等、透明、自主。“结婚证一张,谁也不用藏着掖着”,这话虽然有俗气,但也说明时代过了那个“多妻多福”的年头。身边的朋友聊起来,基本全是“你家有个好伴侣就够了,谁还扯那些乱七八糟的”——现代人讲感情,讲尊重,说到底还是过日子踏实。

但怎么说呢,咱们翻看“三妻四妾”这个历史词,更多是看到古人的无奈和现实。有人觉得“多一个女人多一份福气”,可在那些后院深深的老宅里,多少争宠的泪水、多少枯坐的身影。更荒诞的是,很多妾室其实连名字都进不了家族谱,风流一场,到最后,只是个随风消散的故事。家族兴旺时,主母受尽尊敬;家族败落后,妾室很少能独立撑起一个局面——那些被历史涂写的身影,往往就是沉默的牺牲者。

有时我也琢磨,古人究竟在三妻四妾里图的是什么?是权力的延伸,是血脉的铺垫,还是那点说不清的虚荣?现代的一夫一妻制,或许没那么热闹,但却平稳。我们家里老人常唠叨:“日子稳定才是真福气。”这话顺口、却实在。历史弯弯绕绕绕了那么多道,最后让我们明白,幸福从来就不是人数多或者权力大堆积出来的。

讲了这么多,三妻四妾到底该怎么看?有人说,过去的习俗就是人性难改;有人说,现代社会一夫一妻才有公平。回过头来,再看那些老宅院的烟火气和留白,不管是三妻四妾,还是一夫一妻,我们大多只是希望,有份温暖,有份体面,别把人都活成了牌桌上的筹码。或许,真把这件事讲清楚,也不过是一地鸡毛后,才懂得柴米油盐里最真实的那一面。

来源:在溪边采摘芬芳的野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