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6点,老铁山还裹着层薄雾,微凉的北风掠过山脊,刚准备好设备的监测员就发现,迁徙的猛禽已悄然登场——红脚隼贴着树冠低空掠过捕捉蜻蜓,凤头蜂鹰展开宽翼在气流中盘旋,日本松雀鹰穿破云层匆匆而过。到了上午9时,由赤腹鹰集成的小群不断从远处升起,在空中不断盘旋,形成
9月8日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传来好消息
老铁山秋季猛禽监测单日记录猛禽1146只
今秋首个“千猛日”准时到来
猛禽迁徙大幕正式拉开
清晨6点,老铁山还裹着层薄雾,微凉的北风掠过山脊,刚准备好设备的监测员就发现,迁徙的猛禽已悄然登场——红脚隼贴着树冠低空掠过捕捉蜻蜓,凤头蜂鹰展开宽翼在气流中盘旋,日本松雀鹰穿破云层匆匆而过。到了上午9时,由赤腹鹰集成的小群不断从远处升起,在空中不断盘旋,形成“鹰柱”后变换队形直接过海,13只、15只、28只……一波接一波的集群从不同的方向南迁飞。监测员们期待的“千猛日”到来了!
当日共记录赤腹鹰546只、凤头蜂鹰316只、日本松雀鹰217只,为“千猛日”的主力军,雀鹰、苍鹰、黑鸢、白腹鹞、鹊鹞、红隼、红脚隼、燕隼等12种猛禽悉数登场。
“今年‘千猛日’的出现时间、猛禽种类与往年基本一致,赤腹鹰、凤头蜂鹰是首个千猛日的主力军”,保护区副局长王小平介绍,“这类猛禽偏好集群迁徙,通常数十只至数百只结伴而行,场面壮观。随着赤腹鹰大群过境,后续将迎来更多猛禽集中迁徙,保护区有望接连出现千猛日。”
自8月25日启动秋季猛禽监测工作以来,保护区已累计监测猛禽16种4000余只。尽管受前两周连续阴雨影响总量偏少,但惊喜不断:东北地区首次记录的鹃头蜂鹰、10年来未现身的鹰雕,先后“混”在赤腹鹰、红脚隼、凤头蜂鹰等“第一梯队”中登场,为前两周的监测增添超级惊喜!
作为中国鸟类迁徙东部通道的关键驿站,老铁山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东临黄海,西临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猛禽等候鸟跨越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每年数十万只猛禽在此集结南迁。而“千猛日”(单日监测猛禽超过1000只)在老铁山迁徙季已成为常态,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中国大陆第一观猛胜地”的独特生态价值。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吴耀辉
来源:大连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