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小区里张大爷又坐在长椅上叹气了。前几天他感冒发烧,想给儿子打个电话,可想到儿子白天要赶项目、晚上要陪刚上小学的孙子写作业,犹豫了半天还是挂了。最后自己裹着厚外套,哆哆嗦嗦走到社区医院,缴费时看着钱包里皱巴巴的零钱,突然想起年轻时有人劝他交社保,他却摆
凌晨三点,小区里张大爷又坐在长椅上叹气了。前几天他感冒发烧,想给儿子打个电话,可想到儿子白天要赶项目、晚上要陪刚上小学的孙子写作业,犹豫了半天还是挂了。最后自己裹着厚外套,哆哆嗦嗦走到社区医院,缴费时看着钱包里皱巴巴的零钱,突然想起年轻时有人劝他交社保,他却摆摆手:“我多存点钱,再把儿子教好,还怕老了没人管?”
这话,是不是像极了曾经的我们?
过去总觉得,养老的底气要么是“存人”——攒下靠谱的人脉,养出孝顺的孩子,老了自然有人搭把手;要么是“存钱”,把钱叠得厚厚的,日子就稳了。可真等岁月往前挪几步,才发现这些曾经的“定心丸”,藏着太多说不准的变数。
年轻时跑业务、拼事业,我们总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酒局上碰过杯、合作里帮过忙,就觉得这些人脉是养老的“后路”。可去年小区老王突发中风,躺在病床上时,他翻遍通讯录,那些曾经一口一个“哥”的朋友,要么说在外地出差,要么说家里孩子要高考,到最后,守在病床前的还是老伴一个人。我们总以为人脉是“人情债”,可等老了走不动、帮不上忙,那些基于利益的往来,往往就像秋天的落叶,风一吹就散了。
至于“养儿防老”,不是孩子不孝顺,是他们真的顾不上。前几天碰到张大爷的儿子,他眼睛里全是红血丝,说自己每月要还八千房贷,孩子报兴趣班又是三千,白天在公司被领导催着赶方案,晚上回家还要帮老人交水电费。“我也想天天陪着我爸,可我要是不拼,这个家就转不动了。”他说着说着就红了眼。我们这代人的孩子,赶上了最卷的职场,扛着最重的生活压力,他们不是不想为父母遮风挡雨,是自己早已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去年小区里还有对老两口,因为儿媳生二胎需要人照顾,老太太只能两头跑,一边帮儿媳带孩子,一边惦记着家里卧床的老爷子,最后自己累得住院,不是孩子不孝,是生活的难题,早就把“养儿防老”的期待,磨得只剩无奈。
多少人想着“我多存点钱,老了就有底气”,可钱这东西,从来不是越存越安心。张大爷年轻时攒了二十万,本想留着养老,结果儿子生意失败,他不忍心看孩子为难,把大半积蓄都拿了出去;后来自己记性差,被人骗着买了不靠谱的理财,剩下的钱也打了水漂。更别说这些年物价涨得快,十年前一百块能买一大袋菜,现在逛趟超市就没了,存钱就像在沙滩上筑城堡,看着结实,可潮水一来,就什么都留不下。
可同样是小区里的李大爷,日子却过得大不一样。每天早上,他提着鸟笼去公园遛弯,中午在老年食堂吃两荤一素,下午还能和老伙计们下下棋。上个月他膝盖疼住院,出院时医保报销了八成,自己只花了几千块。他常说:“我年轻的时候,每个月工资不多,但社保从没断过。那时候觉得扣钱心疼,现在才知道,这每月按时到账的养老金,才是真能靠得住的‘老伙计’。”
这就是社保和“存人”“存钱”最大的不同:它从不会因为你老了、没用了就离开,也不会因为生活的变故就消失。你年轻时每个月交的钱,就像给未来的自己铺了一条稳稳的路,等你六十岁退休,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盼着谁的帮忙,每月都有一笔钱准时到账,够你买菜、买药,够你偶尔给自己添件新衣服;等你身体不舒服,不用怕给孩子添麻烦,不用怕没钱看病,医保能帮你扛下大半压力。去年国家还上调了养老金,李大爷的退休金又多了两百块,他笑着说:“你看,国家还记着我们这些老人,这比什么都安心。”
当然,不是说人脉和孩子不重要。逢年过节时孩子打来的电话,老朋友偶尔的问候,这些温暖是日子里的光。但养老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自己提前给未来铺好路。就像李大爷说的:“社保不是万能的,但有了社保,你老了不用伸手向孩子要钱,不用因为看病愁得睡不着,这就是最大的体面。”
人这一辈子,拼到最后,拼的不是你有多少朋友,不是你存了多少钱,而是你有没有给自己留好一份稳稳的保障。别等像张大爷那样,凌晨坐在长椅上叹气时才后悔,从现在开始,按时交社保,给未来的自己一份踏实,也给孩子少添一份负担,毕竟,养老的底气,从来都是自己给的。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