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一四二(年),岳飞被害,这是中国人千百年的历史沉痛。但近些年,总有些大聪明喜欢语出惊人,说岳飞是被宋高宗赵构杀害的,认为秦桧不过是替皇帝背锅。这种谣言,流传甚广。故而用万字长文来批驳一番,为大家披露岳飞被害前后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一一四二(年),岳飞被害,这是中国人千百年的历史沉痛。但近些年,总有些大聪明喜欢语出惊人,说岳飞是被宋高宗赵构杀害的,认为秦桧不过是替皇帝背锅。这种谣言,流传甚广。故而用万字长文来批驳一番,为大家披露岳飞被害前后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宋高宗赵构真的想杀害岳飞吗?
杀人得有动机,对赵构来说,岳飞有什么非死不可的理由吗?
一、赵构干嘛要杀岳飞?
我汇总了网上一些“大聪明”学者列举的理由,然后一条一条驳斥。
谣言1 / 岳飞要迎回二帝,赵构得下岗
第一个理由,就是岳飞一心要北伐,要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这样会导致赵构要下岗。
这个理由,完全是把赵构看成了不忠不孝的十足小人。且不说宋徽宗和宋钦宗是他的父亲和哥哥,赵构会害怕他们回来夺他皇位就任由他们在金国遭受屈辱?再次,赵构的母亲韦太后在被放回来时,宋钦宗托她给赵构带话:只要他能回到宋朝,回来就做一个老百姓,绝不会觊觎皇位。至于宋徽宗,在1135年就已经死了,更不可能威胁赵构的皇位。
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之战
其实就算宋钦宗回来了,他也没脸再做皇帝。即使赵构主动让给他,文武百官都不会答应。所以赵构怎么可能会因为害怕父兄回来会失去皇位,就忘记了靖康之耻呢?
另外别忘了,赵构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主动退位当太上皇的帝王。因为他没有生育能力,没有子嗣,最后还选了宋太祖赵匡胤那一支,也就是宋孝宗赵昚。要知道他可是宋太祖赵光义的子孙。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亲侄子呢?他是怎么想的,后世无法得知。或许是因为太祖皇帝打下了北宋江山,却被太宗皇帝的不肖子孙丢了。如今他作为南宋开国皇帝,再把皇位环给太祖皇帝子孙,那也算是一段佳话。
但不管怎么说,赵构能主动把皇位让给一百多年前的远房亲属,自己却做了太上皇。以这种胸襟,不可能是贪恋皇位之人。历史上其他的太上皇,主动让位的,都是让给自己的儿子。赵构是让位给几乎没血缘关系的养子。所以说害怕徽钦二帝回来夺他皇位的说法,是说不通的。
再说了,“收复中原、迎回二帝”是当时大宋上下一致的呼声,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你要是不喊这口号,反而认为你是金国内奸。人家陆游在临终时还在念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的文人谁没写过几句收复中原的诗?作为南宋最能打的名将岳飞,他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收复河山”的豪言壮语,这再正常不过了,怎么成了杀他的罪状了呢?赵构就是再气量小,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句话,就会对岳飞起杀心!何况“二帝”还是你赵构的父兄。
谣言2 / 杀岳飞表达和谈诚意
那些人的第二个理由,说赵构贪生怕死,是一个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投降派。杀岳飞是为了向金国表达和谈的诚意。
这个说法,真是把赵构当傻子。
首先,把赵构当做一个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之辈,就是个很大的误解。民间有很多这类故事,说赵构听到金兵一来,就吓得魂飞魄散,赶紧乘船逃到海上。据说有一次还把自己吓阳痿了,从此不能生育。还说赵构之所以定都杭州,就是想着金兵一来,就能从钱塘江乘船逃跑。
关于为什么要定都杭州的事,下面再谈。我们只看赵构本人,真的是后世认为的那么贪生怕死吗?
“赵构本是热血青年,奈何被后世黑化成贪生怕死的鼠辈!”其实人家年轻时也是个热血青年。两宋一共十八位皇帝,论个人勇武,赵构绝对能排前五。
在金军第一次南下,包围汴梁城的前夕,赵高的老爹宋徽宗,吓得赶紧退位给宋钦宗,自己躲到建康去了。宋钦宗也吓得赶紧求和。金人要求一位宋朝皇子前往金营当人质,其他王爷们,都吓得恨不能找个地缝躲起来。唯有年仅20岁的康王赵构,主动请缨出使金营做人质。那宋钦宗当然求之不得,表彰了一番,就连忙打发他去了金营。
在金营,面对金人的故意刁难和羞辱,赵构表现得有勇有谋、不卑不亢。还在射箭比试中赢了金国勇士。这让金国严重怀疑:这是一个冒牌王子。因为他们听说的宋朝王爷们都是作威作福、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孙公子,怎么可能有这般武力和身手?
于是,金国要求宋朝重新换一个皇子来做人质。而这时宋钦宗完全不顾赵构的安危,派军偷袭金人大营。这也让金人更加确信了赵构就是个假皇子。赵构也是趁乱夺得一匹马,快马加鞭,逃回宋朝。民间有一个“泥马渡康王”的传奇故事。
而在1126年,金军第二次南下,赵构又被派去金国大营求和。这次显然是上门求死。所以他中途折返,驻节相州,很快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
后来靖康之变发生,东京失守。徽钦二帝连同汴梁城的金银财宝、香车美人,都被金国打包带走。而正是赵构辗转到河南商丘应天府,当时称作南京。在那里登基称帝,延续了大宋国祚。
此后十一年,在金军的进逼下,赵构一直在四处辗转。一直到1138年,才定都杭州,也就是临安。意思是这是临时安顿之地,是提醒所有的宋人:我们一定要收复中原,回到汴梁开封的。以至于南宋的皇帝死后都不下葬。而是选择一个地方暂时存放,就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中原,葬回皇家祖陵。
从赵构的人生轨迹来看,到一一三八年,他才刚满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可能就成了毫无血性的投降派呢?
“赵构和岳飞本是相互信任的君臣,后世讹传赵构对岳飞处处忌惮猜忌”从一一二七年的靖康之变,到一一三八年定都杭州。这十一年来,赵构一直在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武将抵抗金国。和岳飞的君臣关系也一直非常好。其中在1134年赵构给岳飞的一封亲笔书信,就表示他们君臣关系不一般。其中一句是
“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
这时赵构对岳飞是何等信任!岳飞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直接密奏赵构,不需要通过枢密院。
1136年,岳飞因为母亲去世,加之眼睛患病,决定要丁忧三年。但朝廷要求他赶快回到军中,带兵北伐。眼看枢密院发的公文得不到岳飞的回应,赵构便亲自写了三道《起复诏》。其中第三封《起复诏》,在2008年拍卖出了830万元高价。而写于1134年的那封信,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以,就是在1138年定都杭州之前,赵构和岳飞的关系一直不错的。岳飞的四次北伐,都是得到赵构许可和支持的。南宋中兴四将中,岳飞最年轻,但最受赵构重用。
当然,你可以说,在定都杭州之前,赵构一直在四处漂泊,他必须要依赖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但另一方面,他也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人和金国媾和。
不过你不能因此就认为赵构就是一个投降派。边打边谈,是再正常不过的策略了。如果像明朝崇祯皇帝一样,面对农民军和清军两路攻击,依然一根筋地双线作战、死磕到底。最后都便宜了满清。
“到底是谁主导和谈?赵构真的是一味苟和的鼠辈?”说到了和谈,我们就看看,赵构到底和金国做了哪些和谈。
其中有两次最有名的和谈,一次是1138年的十二月(这时候已经定都杭州),南宋和金国的第一次和议达成。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国使者脚下,“奉表称臣”,承认宋为金国的藩属,接受金国“赐给”的河南之地,并每年贡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岳飞对这次和议十分愤怒。但更愤怒的是另一员大将韩世忠。他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但赵构对岳飞、韩世忠只是置之不理。这次明显是赵构自己理亏心虚,怎么还有脸因为岳飞反对和议,就惩罚他呢?
不但没惩罚岳飞,朝廷还加封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官衔来安慰他。岳飞是倔脾气,朝廷连发三诏,他都不接受。最后还得赵构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
但这次和议保了没多久,金国发生政变,完颜宗弼,也就是评书里的金兀术,掌握了金国大权。1140年,金国撕毁合约,金兀术亲率十万大军,要收复陕西河南等地。于是岳飞再次北上,开始了第三次第四次北伐。
描绘大金铁浮图的《中兴瑞应图》,宋版萧照作,现存上海龙美
岳家军最高光的时刻,最荡气回肠的各大战役,几乎都发生在这一阶段。岳家军多次以少胜多:
杨再兴三百骑兵,杀死金兵两千多人。岳云率领八千背嵬军,大破了金军的拐子马、铁浮屠。颍昌之战中,岳家军斩金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完颜宗弼的女婿夏金吾;俘金兵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不可一世的金兀术本人,也被围困在开封,凶多吉少。金兀术被打得彻底怀疑人生了。只想赶紧北渡黄河逃回北方。这时候有个汉奸太学生,却劝金兀术不要走,因为南宋朝廷有权臣,岳飞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立功。
金兀术这才想起,在临安还有他们的间谍秦桧。于是赶紧写信给秦桧,于是才有了秦桧以枢密院之名,连下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班师回朝。
1141年七月二十日,岳飞大军抵达朱仙镇,眼看要对刚逃出开封的完颜宗弼围追之时,岳飞一天之内收到了十二道金牌。岳飞锥心痛恨,军民百姓无不痛哭流涕。所有人都知道,失去这次机会,收复中原就再无希望了。岳飞对着临安的方向,愤惋泣下:
“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果然,岳飞一退兵,死里逃生的金兀术马上重新打回了开封,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
1141年正月,不服气的完颜宗弼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
完颜宗弼确实怕了岳飞,加之上次被打得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攻灭南宋。于是主动提出重新和谈。宋朝这边一看不打仗了,第一件事就想着剥夺武将的兵权。重文抑武,可是大宋立国的基本国策。赵构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不意味着非要杀了岳飞。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赵构要杀岳飞。
另一边,秦桧正在全权负责与金国的和谈。这一年十一月七日,有了臭名昭著的“绍兴和议”。
这就是第二次和议,原本战场形势一片大好,完全可以签订一个有利于南宋的和平协定,谁知道这个绍兴和议,比第一次和议更加屈辱和卖国。从此宋金两国,就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分治。南宋彻底失去河南。
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原本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战争前线都是在法国境内。但莫名其妙地德国国内突然宣布投降了。于是在巴黎和会上,德国就成了任人瓜分的鱼肉。至于德国为什么突然投降,待会再讲。
再说岳飞,被调离了军队,在枢密院当副使,才一个月,就被小人盯上了。
这个小人就是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的张俊,也是跪在岳飞墓前五座铜像之一。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张俊这浓眉大眼的家伙,怎么也要迫害岳飞?真正谋害岳飞的凶手到底是谁?岳飞之死,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二、岳飞被害的历史细节
自从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后,赵构没有任何杀他的举动。反而没多久金兀术又发兵南下,然后又派岳飞北上应敌。这是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最后一次领兵。回来之后,就在临安当了枢密院副使。既然回朝廷当官了,自然就被拿掉了兵权。
与此同时,朝廷在秦桧的主持下,全心全意和金国和谈。因为金国那边也是元气大伤,打不动了,主动跟南宋和议。
终于在一一四一年十一月,南宋与金国达成了被举国唾骂的“绍兴和议”。
而这时候的岳飞,却莫名其妙地被关进了监狱,受尽折磨和拷打,已经奄奄一息。到第二年一月,民族英雄岳飞含冤被害。
这时候绍兴和议早已达成两个月了。哪些说赵构杀岳飞来向金国表达和谈诚意的朋友,不觉得逻辑很荒谬吗?和谈都完成了,干嘛还要杀岳飞?
金国当然希望岳飞被处死,但金国再蠢,也不会跟赵构提这种要求啊。赵构再傻,也不会自毁长城,自己毁掉最大的谈判筹码。
所以在谈判时,金国并没有提出以杀掉岳飞为和谈条件。如果提出这种条件,岳飞就不会死了。因为这等于提醒南宋,金国是多么害怕岳飞。而赵构要是敢拿岳飞的人头来换来偏安媾和,那如何向全天下交代?以后谁还替他赵宋家卖命?
有位朋友就说:不对啊,我记得完颜宗弼给南宋写了一封信,要求必须处死岳飞,然后再来和谈,否则就免谈。
没错,的确有这么一封信,信中确实有这么一段话: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金国的意思很明确,是说你们南宋一边说请求和议,一边又派岳飞在河北图谋,并且岳飞还杀了我的女婿,这个仇不能不报。你们必须杀了岳飞,两国和谈就能成。
但这封信并不是公开信,并不是发给南宋朝廷,更不是发给宋高宗赵构的。而是发给金国在南宋的大间谍秦桧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秦桧一边在主持和谈,一边拉拢张俊等人,搜集罪状,诬告岳飞谋反。
细节2 / 千古之冤莫须有,定罪书死后补发关于岳飞之死的细节,我想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两个名词:
一个是风波亭,一个是莫须有。
岳飞屈死风波亭,韩世忠就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意思是岳飞谋反这事或许有吧。韩世忠当场驳斥: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堂堂南宋第一名将,就以莫须有之名害死了。这秦桧连理由都懒得编了,连装都不装了。可见他权势熏天到什么地步!
哪怕时隔千年,我们再看岳飞之死的细节,依然能发觉其中是何等的荒唐和诡异。
首先,罪名是莫须有。
自始至终,朝廷官方都没有给岳飞出具任何定罪书,死的时候连个罪名都没有。而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经过了长达一年的三司会审,列举了十大罪名。每一条都是有理有据。虽然杀了袁崇焕,客观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但从大明律法来看,袁崇焕死得并不冤。
而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并没有得到公开审判,就在牢里受私刑、私下逼供,(张俊还对张宪私设公堂、动用私刑)。最后到死,都没有给岳飞定下一条官方的罪名。这在中国古代史上十分罕见的。
至于大理寺发布的那条《刑部大理寺状》,是岳飞死后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天补上的,这一天是农历除夕。也就是人已经死了,才给他补发了定罪书。
其次,谁也不知道岳飞是怎么死的?因为没有罪名判决,所以不知道岳飞是以什么样的刑罚被处死的。砍头?绞死?还是赐毒酒?又或者是更残酷的处死方式?
岳飞的部下张宪和长子岳云,据说是被斩首弃市。唯独岳飞的死,时间、地点、方式,都语焉不详。
或许你说,岳飞不是屈死风波亭吗?当然是在风波亭被处死的啊。
屈死风波亭只是小说评书的说法,史书并没有记载一个风波亭的地方。现在杭州的风波亭是露天公园的一个亭子。那里当然不可能是处决朝廷一品大员的地方。而按照《说岳全传》的说法,风波亭是杭州大理寺监狱里的一个小亭子。
明清时刑部大牢里,都有这种小亭子,供家人朋友来探望狱中犯人的地方。所以,岳飞屈死风波亭的真相,其实是屈死在刑部大理寺监狱。也就是说,岳飞在监狱里已经惨死了,压根没有押到外面公开处决。
为何说岳飞是死于狱中呢?
根据记载,岳飞死后是杭州大理寺的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半夜背着岳飞的遗体出了临安城。如果在外面处死的话,那是轮不到狱卒去处理尸体。
而根据《建炎以来朝野遗记》记载:
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
这句话是说:岳飞是死于大理寺的狱中,狱卒在上面的授意之下,假意请岳飞沐浴,然后被人锤击胸部而死。
这个说法,也和《宋史》里“秦桧手书字条给监狱,然后岳飞就死了”的记载相吻合。
因为岳飞被下狱几个月了,一直查不出证据,相反齐安郡王赵士㒟以全家百口人性命担保保岳飞没有二心。连原本曾弹劾岳飞的何铸,也说岳飞为无辜受罪。气得秦桧赶紧将主审官何铸,换成了万俟卨。然而罪证一直无法成立。但岳飞不死,秦桧无法向金国交差,最后不得已,只能在狱中秘密处死岳飞。
按照南宋大理寺的规定,死于狱中的犯人一般要堆放到大理寺的西北角,然后埋葬在大理寺的墙根附近。岳飞原本也是如此。不过有个义士隗顺,偷偷将岳飞的尸体背出去,秘密安葬。然后和儿子为岳飞守墓二十年,最终等到岳飞被平反。
从岳飞下狱,到他惨死,好像一直没看到赵构的出现。自始至终千方百计要陷害岳飞的,正是后世跪在岳飞墓前的那五个人,分别是:
秦桧,秦桧的妻子王氏,张俊,万俟卨,罗汝楫。
细节4 / 王氏跪在岳飞墓前一点不冤有人对王氏也跪在岳飞墓前感到不解。觉得罪不及家人,何况还是个女流之辈。其实王氏一点也不冤枉。
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罗汝楫
首先她的出身就有问题。王氏的祖父是北宋名相王珪,她的父亲王仲岏是王珪的第四个儿子。王珪的长女生了个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女词人李清照。所以李清照和王氏,是姑表姐妹关系。难怪李清照的词里,既不提岳飞,也不提秦桧。
因为李清照的舅舅、表弟和表妹夫,都是投降金国的带路党。尤其是秦桧王氏夫妇,正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王氏恰好又是她四舅舅的女儿,你让李清照如何评价他们?
当时是公元1129年秋,金国兵分两路,大举南下,要活捉宋高宗赵构——喊出的口号就是“搜山检海捉赵构”。
王氏的父亲王仲岏,是抚州知州。金军兵临抚州城下时,王仲岏马上举城投降。
王仲岏的三哥王仲嶷,在今天的江西宜春当知州,看到金军一来,也是马上献城投降。
这兄弟俩贪生怕死,不战而降。让金兵没费一兵一卒就满载而归。事后遭到百姓和士人的唾骂,朝廷只好免除他们官职。
而这时候秦桧夫妇呢?虽然被扣留在金国。但小日子过得非常不错。秦桧在给金国王爷完颜昌做幕僚,深得完颜昌的信任和喜欢。还多次得到金国皇帝丰厚的赏赐。
这时候的秦桧,当然也顾不上他的岳父。等到秦桧夫妇回到南宋,秦桧当上了宰相,就积极为岳父王仲岏与王仲嶷复官。虽然遭到多名官员弹劾,但在秦桧的庇护下,王仲岏与王仲嶷兄弟毫发无损。
此后十余年,王家有了秦桧这个靠山,不仅王仲嶷步步高升,还有王仲岏的儿子和侄儿们,个个身居高位、横行朝野。史书说王家子弟“凌夺百姓田宅,甚于强盗”。
所以当时的王家,是出了名的投降派带路党。王氏出身于这种家庭,自然天生就有做带路党的潜质。但她是个女流,本人没法做汉奸带路党,不过她成功地帮助丈夫秦桧,成为了最大的内奸带路党。
而在杀岳飞这件事上,王氏也是背后的重要推手。原本秦桧迟迟下不了杀岳飞的决心,但王氏就在背后劝说:
老爷,做大事就该果断,要知道缚虎容易放虎难哪。
这一语惊醒梦中人。
是啊,如果这次放过岳飞,一旦战事又起,南宋肯定又得派岳飞北上抗金。到那时,发再多金牌也不可能召回他了。而自己和金国勾结的事迟早会东窗事发。只有杀了岳飞,南宋再也无力北伐,那赵构就只能依靠我跟金国求得和平。
想到这,秦桧连忙写了一张字条,塞进橘子里,让人马上送给主审官万俟卨。万俟卨便指使狱卒,将岳飞秘密杀害。
所以岳飞之死,有王氏在背后煽风点火。将她的铜像跪在岳飞墓前,一点也不冤。
细节5 / 赵构为什么“宠信”秦桧?有人可能觉得奇怪,秦桧是有黑历史的啊,政治上很不清白,为什么赵构那么相信他?
的确,秦桧在靖康之难时被当作俘虏一同被带到金国,在金国呆了三年,受到金国贵族的特别信任和厚爱,还被完颜昌任命为参谋军事。按理说,这是他怎么也洗不白的黑历史。
▲剧照:宋高宗与秦桧
1103年,完颜昌率兵进攻今天的江苏淮安,秦桧作为参谋随行。十月,秦桧就携家眷离开金营,取道涟水,返回行都临安。见到了宋高宗赵构。
按照秦桧自己的说法,他是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
这个说法只能糊弄鬼,秦桧作为一个文官,竟然能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而且还能带领家眷,毫发无损地逃到杭州。甚至连贵重的家当财产,都带了回来。这事连网络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朝廷上下都怀疑是完颜昌故意放他回来的。不过当时的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和秦桧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的忠心。至于赵构为什么信任秦桧,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猜测:
一是秦桧肯定说自己是学汪精卫曲线救国,假装投降骗取金国的信任。
所以后来一得到机会马上逃了回来。要知道在被俘虏之前,秦桧曾表现得铁骨铮铮。因为当时金国要扶持张宗昌当傀儡皇帝,秦桧据理力争,要求立赵家人当皇帝。结果自己被抓到金国去了。
这事赵构自然是知道的,因此早就认定了秦桧是对他们赵官家是忠心耿耿的。而这三年在金国一定受尽了屈辱和磨难,如今好不容易逃回来了,怎么还能怀疑人家呢?
第二件事,是秦桧在金国时,赵构的父亲宋徽宗,曾经让秦桧写信向金国首领完颜宗翰求情。
可能秦桧没少跟赵构吹嘘,说自己在金国如何关心照顾宋徽宗。虽然没能让金国把宋徽宗放回来,但他老人家在北方吃得好、住得好,而且还宝刀未老,在那里又给你添了好几个弟弟妹妹呢。
赵构自然选择相信秦桧这些鬼话,这样至少让他感到心安理得。否则跟他说实情,说:
“你爹和你哥啊,天天在那吃黑馍馍、睡雪窝子,还要给金国人跳科目三,那是要多惨有多惨啊,你那些后妈生的孩子,都不是你爹的,而是被金国将士玩弄后生下的野种!”那赵构会怎么想?
赵构第一件事,肯定先砍了跟他说实话那个人!
而秦桧的话,才是赵构想要听到的。也正是秦桧促成了第一次和议,没多久金国就把宋徽宗的灵柩送回了杭州。这让赵构更确信了秦桧的说法,看来金国并没有虐待宋徽宗。
当然这只是按照情理逻辑的个人猜测。而真相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这个待会再说。
有的朋友就问:为什么两次和议,赵构都让秦桧负责?尤其是第二次和议,是全权交给秦桧。难道赵构真的不怕秦桧是内鬼吗?
因为赵构别无选择。
一是秦桧是宰相,这事只能他去办,何况这是要在历史上留骂名的差事,没人会去抢着干。
二是金国指定要和秦桧谈。 就像帝国主义列强,和大清签订合约时,指定要和李鸿章谈一样。因为李鸿章总能给出比帝国主义预想的还要多的赔偿。
如此看来,最有杀岳飞动机的,就是秦桧。因为这是他金国主子下达的任务。同时只有杀了岳飞,干掉了主战派,那赵构就只能依靠他秦桧。
跪在岳飞墓前的第三人万俟卨,他只是秦桧的马仔。
他作为岳飞案子的主审官,是杀害岳飞的直接凶手。并且在秦桧死后,万俟卨成了宰相,极力阻止为岳飞平反。
三、同为中兴名将,张俊为何害岳飞
跪在岳飞墓前的第四人,是大将张俊。
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干嘛要害岳飞?这让很多人想不通。
我们先看张俊是如何陷害岳飞的。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都统制王贵诬陷岳飞,王贵屈从;又收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
张俊又私设公堂,对张宪严刑逼供。所以,张宪的死,张俊是罪魁祸首。
虽然身为武将,张俊却是跟秦桧站在一起的主和派。从他后来所得到的荣华富贵就知道,当主和派给他带来了泼天的富贵。
3.1 / 张俊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南宋,要说头号富豪,张俊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张俊富可敌国张家良田一百万余亩,每年收租米六十万石以上,相当于南宋最富庶的绍兴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以上。
通过巧取豪夺,张俊还占有了大批园林、宅第。仅所收房租一项,每年就多达七万三千贯钱。也就是仅房租一项,就年收入七亿三千万文钱。张俊的子孙曾经一次捐献给南宋朝廷十万石租米,清单上分别开列了江东和两浙路六个州府所属十个县,共计十五个庄的租米数额。
张俊家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为了防止被偷,张俊命人将那些银子铸成一千两,也就是四十公斤一个的大银球,名叫“没奈何”。意思是小偷都搬不走它们,看见银子也无可奈何。
如此富可敌国,还天天想着去和金国打仗干嘛呢?所以张俊是武将里最积极主张和议的,而且积极鼓动收缴韩世忠、岳飞的军权。
张俊是什么时候反水的呢?具体时间不好说,但1138年定都到杭州临安,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起码在这个时候,张俊和秦桧已经勾结在一起,两人一个控制军队,一个掌控朝廷枢密院,两人联手架空了赵构。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自从赵构到了杭州之后,就和岳飞的关系疏远了。两人的秘密书信中断了。
3.2 / 张俊和岳飞的核心矛盾是什么但张俊什么时候开始忌恨岳飞的?
很可能是源于赵构下令让岳飞实行均田制,并且军事屯田。所以岳飞岳家军,是不需要朝廷粮饷的,因为岳飞在湖北搞了很多军事屯田。很多人说岳飞也是大地主,其实岳飞搞的是南宋版的生产建设兵团,并没有将这些田宅私有化,据为己有。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
赵构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土地政策呢?因为岳飞在北伐过程中发现大量隐藏田产,赵构想把这些田产收归国有化。这直接触及到了张俊这种大地主的利益。
有一个历史事实,很多人不知道,当时南宋很多官员将领的大量田产,是在中原和黄河北方。是在金国的控制范围呢。但金国为了拉拢这些人,是保护他们这些田产的。
而张俊是甘肃人,是西北军阀,他的很多田产就在陕西甘肃一带。他力主和谈,他的田产就受到金国保护。否则金国随时可以没收。
这同样可以拿李鸿章来做对比。
类比案例1. 李鸿章卖国李鸿章家族在日本东京银行,存款了三千万两白银。所以他一直反对和日本交战。中日甲午战争,是光绪皇帝年轻气盛主动开战的,李鸿章是坚决反对的。不但反对,还害怕日本会输,便主动把军舰撤回福建马尾港,结果全军覆没。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了,对李鸿章个人来说是小事。但要是日本输了,那对他个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因为他那三千万两白银,就会被小日本吞掉。
所以张俊和李鸿章是同样的心理。张俊也是反对北伐,反对和金国交战。卖国贼只会考虑个人利益,哪管国家民族大义呢?
这事也像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
类比案例2. 一战德皇被犹太偷国当时德军在战场上高歌猛进,战场都快推到法国巴黎家门口了。突然从祖国的大后方传来消息:
德皇威廉二世跑路了,被人从皇宫赶出来了,现在到处来寻找军队。
原来德国境内发生了政变,德皇被赶下台,他们建立了一个所谓的魏玛共和国。他们是谁?就是德国的犹太资本集团。全欧洲的犹太财团,都不想看到英国法国输掉战争,所以德国必须要投降。
于是欧洲历史上最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前方的德军正节节胜利,后方的德国政府却宣布投降了。这事让全世界都看傻眼了。英法美做梦也没想到,天上会突然掉下这么大的馅饼。。
有人说:德国不是这些人的祖国吗?为什么还盼着祖国呢?犹太资本是没有祖国的。对德国人来说,这些人就是一四五零带路党。不,应该叫窃国大盗。
后来的巴黎和会,魏玛共和国在出卖德国的时候,比秦桧还狠。如果是正宗的德意志日耳曼人,怎么会干得出这么无耻的事呢?
这件事让一个青年美术生气得七窍冒烟、怒发冲冠,后来他在《我的奋斗》里写道:
他们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种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
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彻底消灭这帮东西。
接着说岳飞。
四、岳飞触犯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岳飞全力推崇的土地政策,是直接触犯了江南大地主的利益。而岳飞北伐,不论成功与否,对南方士绅大地主们都毫无好处。他们不但要出钱出粮,他们的土地还会被国有化,被岳飞拿去当军屯田。
秦桧就是江南大地主的代表,他本人是南京人。他老婆王氏,爷爷就是丞相,家中几代人都是江南大地主。张俊更是南宋一等一的大地主!
对他们来说,敌人从来不是北方的金国,相反金国还会保护他们的田产。他们的敌人,是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
因为岳飞:
要么去北伐,他们要出钱出粮,还会激怒金国,坏了他们的“好日子”;
要么就回来搞“土地革命”,搞均田制,将他们大量田地收归朝廷。
这等于是对他们来回的开刀放血。这些人能不恨岳飞吗?就算金国不愿杀岳飞,他们也要非得弄死岳飞不可!
正因为如此,张俊和秦桧,很自然地就勾结在一起了。
五、苗刘兵变后,赵构已成傀儡
张俊手握重兵,在镇压苗刘兵变时,赢得了赵构的信任。何况赵构从一开始,就是个光杆司令。压根没有自己的军队。各路军阀,除了韩世忠、岳飞等少数几个值得信任,其他军阀都只想把他当傀儡。
“定都杭州,控制皇帝”于是在主和派投降派的拥戴下,赵构被带到了杭州。杭州是不适合做首都的,真要想收复中原,当然应该去南京。这样至少可以学东晋,利用长江天险,对抗北方骑兵。
但对那些江南大地主来说,杭州才是最好的,因为他们要防的不是金国,而是要防其他的军阀。
如果其他军阀听说你张俊秦桧控制了皇帝,那他们肯定会带兵来勤王。当年苗刘兵变,就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而南京离中原太近,各路军阀很容易就汇集过来。尤其是岳飞和韩世忠的军队,就在中原和金兵交战呢。他们随时都会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回南京,围剿你张俊、秦桧。
而在杭州,只需要张俊的部队,就足以控制大局。他和秦桧,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直接以赵构的名义,发一道金牌诏令,就能轻松把岳飞、韩世忠这种大将召回来。只要说一句,皇帝想见你,你能不回来吗?
岳飞就这样被骗回来了,很快就被关进了监狱。或许他到死都没能见到赵构。
事实上,自从一一三八年赵构被张俊秦桧等主和派弄到杭州之后,就彻底成了傀儡。在史书上我们只看到秦桧忙前忙后的身影,而赵构,似乎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那之后,赵构和岳飞的关系突然跌到冰点。赵构没有理由忌恨岳飞,更没有理由杀岳飞。是秦桧以赵构的名义,杀了岳飞、岳云、张宪。
这也解释了,秦桧明明在政治上那么不清白,赵构为什么还无原则地宠信他?而岳飞一心精忠报国,赵构为何还要杀他?因为这一切并非赵构的本愿,赵构是被控制了。秦桧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这也解释了,赵构身为皇帝,与金国有刻骨铭心的家仇国恨,怎么会突然跟金国妥协求和,竟然还会接受向金国下跪称臣的耻辱条件?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没羞没臊没有半点血性吧。何况他当年也是个热血青年。那最好的解释:就是他被控制了。两次和议,都是秦桧等人全权负责的,赵构根本没有发言权。
“苗刘兵变,赵构从此换了个人”赵构是什么时候成为傀儡的呢?
最早要追溯到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绝对是赵构人生最大的转折点,自从这次兵变后,赵构就突然变得心灰意冷、心气全无了。因为那次兵变不但让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而且在惊吓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从此绝后了!
事后他又被张俊等人“护驾”到了杭州,从此深居简出,只看到秦桧等人忙碌的身影,1138年后的《宋史》,都很少出现宋高宗赵构的名字了。
后来他在五十来岁年富力强的时候,竟然把皇位传给了太祖一脉的养子,自己早早当起了太上皇。如果是有实权的皇帝,谁愿意主动把皇位让给一个养子?
也有人认为,赵构的接班人,其实也是秦桧等人选定的。因为太祖一脉和赵构血缘关系疏远,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不会被清算,不会被打击报复。殊不知,太祖一脉,比太宗的子孙有血气得多。宋孝宗一上来就给岳飞平反,后来的宋理宗,都在对秦桧和王氏家族进行了清算。
有人就问了:赵构为什么对张俊那么厚待呢?张俊死后的谥号是“忠烈”!这就让很多人想不通。
其实很简单,站在赵构的立场,张俊是绝对的忠臣,因为在苗刘兵变时张俊就带兵勤王,后来面对金军南下的追杀,张俊的军队始终护佑在赵构左右。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张俊绝非浪得虚名,与金军交战无数。
张俊虽然手握军权,但他只想升官发财,从来没有篡位之心。张俊鼓动朝廷收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也说得有理有据,赵构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所以对赵构来说,张俊的“功绩”比岳飞大得多,岳飞只是个民族英雄,对他赵构本人帮助不大。人家赵构最危险的时候,你岳飞在哪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赵构并没有杀害岳飞的动机和理由,但他也无力阻止岳飞被害。苗刘兵变后,赵构心气全无,军政大权更多的是在张俊、秦桧之手。向金国求和,也是赵构所希望的,他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偏安一隅做个太平天子的命运。
本质上赵构和东晋的司马睿一样,虽然被拥立为皇帝,但权力实际上被控制在权臣和世家大族手里。赵构如果敢不听张俊、秦桧的话,那他们就会像王敦、桓温一样直接造反,或者废了你赵构!
绍兴二十五年,桧病,帝幸桧第问疾,诏加封建康郡王。是夜,桧卒,在得知秦桧死后,宋高宗赵构竟然大松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心里话:
“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意思是“从今以后,我的靴子里终于不用放刀了“”。
这话就表明了赵构是被秦桧控制的傀儡,表面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有谁知道他的靴子里总是藏着一把刀呢?
来源:兰国沧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