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前的30年真的有司马南先生鼓吹的那么好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9:47 2

摘要:今天早上上班路上刷短视频,正好碰到个挺扎心的片段,讲的是有人杠司马南的观点。坦白说,我原来对这事还真不上心,可这视频里,主播几句话噎得司马南都没辙,听着是真解气。你说当下这个社会,谁还没在网上刷到过“否定改革开放”的声音?有人嘴里喊着“为老百姓说话”,可实际上

今天早上上班路上刷短视频,正好碰到个挺扎心的片段,讲的是有人杠司马南的观点。坦白说,我原来对这事还真不上心,可这视频里,主播几句话噎得司马南都没辙,听着是真解气。你说当下这个社会,谁还没在网上刷到过“否定改革开放”的声音?有人嘴里喊着“为老百姓说话”,可实际上,却老爱翻陈年旧账、比烂,什么都得和早几十年前扯一番。这种论调,别说普通人心里膈应,连倒腾小摊的张姨家,都忍不住点头骂一句“光说不练”。

其实,视频那主播一开场就没惯着,他连着扔出几个刺儿的问题,句句带火。你听着,觉得像是所有人窝在心头那些“说不出来的难受”,一下子都被戳破了。比如他反问:“你们真想回到那个年代?啥都要票,肉票、布票、粮票,都攥手里飞快。别的不说,那会小孩子吃上一块糖都稀罕得能炫一礼拜。”这一说,屏幕前不知多少人想起小时候家里柜子里头排的茶叶蛋,能放半个月都舍不得多嗑。哪像现在,外卖下单三十分钟不到,炸鸡、奶茶一堆,还能挑口味。

网友里就有提起:那会儿没有贫富差距?是没差距——大家一块儿穷,有啥差别?城里人家顶多能吃点肉,农村的亲戚,进城一趟扛着鸡蛋都得盘算三天。你说幸福不幸福?那是真说不出口的“苦中作乐”。以前家里有人送块花布都像捡了宝,现在年轻人一年扔几十件“快时尚”,买错尺码都懒得换。

我当年在东北小镇上长大,头一回见冰箱还是邻居家开了个理发店,被人羡慕得不行。别说彩电和洗衣机,就连一台风扇,家里得攒仨月粮票和奖金才能买来。有一回,我妈咬咬牙添了点钱给我买条新裤子,走路都得小心不沾脏。你要是真惯着以前那种日子,试问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还能安安心心去奋斗?

最有意思的是,主持人翻柜子似的拎事实,没空喊口号。他说,要真让喜欢怀旧的,人家司马南当年在地方台露个脸也算混得不错,可身边多少油盐酱醋的小买卖,一年也别想顾得起。当然了,过去社会的有些规矩,比如“门都得锁好,东西没几样敢放院里”。可要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大伙也知道,家家没啥偷的,真没多少东西能被光顾。要硬说是社会主义精神好,倒不如说是日子太紧了,怕丢不起。

司马南常拿工业自主、自给自足说事,听着倒挺民族自豪的。可那些年真正能买到的东西有多少?皮鞋要拼关系,化肥紧着分,你春天缺一袋,地里就少收一成。这几年呢?城里老刘家开了个小餐馆,冰箱、空调全都有,点个菜半小时送过来。不能说现在没毛病,可比起藏沙吃饭、盼分票子的日子,咱是真说不上哪朝更好挨。

下面还有人留言,说现在社会太浮躁,物质多了反而不知足。我倒觉得,这种比较本质上还是偷懒。谁都能挑点毛病,但站在大街上,早上天没亮就扫大街的环卫工,夜里关灯后还在后厨忙活的厨师,哪一个不是在靠自己的手,让生活变得更宽裕?现实是,十几二十年前还为饭碗发愁的家庭,现在大多能稳定上下班,多点权衡和选择空间了。想回去?也就是嘴上念叨,真让搬家,张口都摇头。

其实,这些年出来的各种声音,我最抵触那种把所有变化当成错误的调调。这历史几十年走下来,咱中国哪步是顺顺当当过来的?现在饭桌上还能听见有人回忆“以前没压力,好像一切都公平”,可是你再问,她们当年攒钱买锅、排长队买肉时,嘴里那些叹气,是不是都忘了?有个舅舅特别实在,跑运输的,大半辈子没坐过飞机,第一次飞,跟我说:“侄子,有机会也得试试,不比蹬三轮差劲。”他眼里头那种满足,是以前苦日子给磨出来的。

说句不客气的,网上这股“极左怀旧风”,有时候像是找个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改革开放这条路肯定难,随处还有不公平,也有失败的人,但大多数老百姓确实活得更有奔头。司马南之类人总挑刺,不停地把现在所有灰色面都说得天塌地陷,真想把世界调回那三四十年前拮据的格局去。他们嘴上高喊为民请命,背地却不是真想自己回去过清汤寡水的老日子。说多了,全是套路。

不否认,眼下大家手里多几个选择权,有人浮躁了,有人不满了,反倒是那些最早下海、吃过苦的长辈,更懂得珍惜。“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公”,这话听着质朴,是爸妈那辈人心底最真切的感悟。路还远着,看得见的难事还有不少,只是没人真愿掉头——脚底下吃过苦的地方,心里门儿清。

说到底,过去那些情怀,总是隔着层雾看月亮。咱可以怀旧,但别光看老电影里的笑脸不看饭碗里的米饭。历史的车轮不能停着倒退,有些人盼着回头,实际是不敢承认今天的难处,也不愿面对新麻烦。要是真有那么多“极左想法”把话说成了风向,都想回去,估计天亮的时候多数人还得跑回新社会的怀里。过去的苦是笔账,未来的好日子,还是要自己踏踏实实过出来。

反正,我写这些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爱听,大家都各有立场,拍砖的也欢迎。不过一句话,人总得看看自己脚下的路,别光顾着回头念情怀,忽略了生活里那些最真实的改变。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