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AI)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从低谷到复苏的显著转变。2024年,存储行业迎来价格回升与技术升级的双重利好,国产存储产业链从上游芯片到终端应用加速融合,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人工智能(AI)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从低谷到复苏的显著转变。2024年,存储行业迎来价格回升与技术升级的双重利好,国产存储产业链从上游芯片到终端应用加速融合,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4年,全球DRAM和NAND Flash销售收入创下16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标志着存储市场的全面复苏。这一复苏的背后,是AI需求的大幅增长。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千亿级,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生态爆发,原始语料库规模大幅提升,倒逼存储系统在容量、速度与能效上实现跨越式突破。为满足AI训练时代高强度的数据处理需求,以HBM(高带宽存储)为代表的内存成为发挥高性能的关键要素之一。SK海力士去年HBM业务在第四季度贡献了内存销售额的40%以上,显示出高端存储产品的强劲需求。
国产存储厂商在AI推理时代的技术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韧科技通过算法优化,降低对高性能硬件的依赖,将部分HBM+DDR架构需求转移至DDR+SSD组合,为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江波龙企业级固态硬盘等产品已在互联网、运营商等领域完成验证和批量出货,2023年企业级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66.30%,显示出国产存储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大容量存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AI本地化部署的推进,企业级存储需求向大容量持续进阶。2023年,忆恒创源整体存储容量出货规模超过3000PB,高性能PCIe5.0 SSD在多个领域加速渗透。预计国产固态硬盘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比有望突破50%。在消费级市场,智能手机、AI PC的存储容量需求显著提升,旗舰机已标配1TB,基本款最低也从512GB起步。QLC技术标准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大容量存储的普及,预计2025年QLC存储产品产能占比将接近20%,服务器成为QLC应用主力。
定制化需求在AI智能终端部署中日益凸显。智能穿戴市场对存储尺寸、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江波龙推出的超小尺寸eMMC和超薄ePOP4x产品,展现了国产厂商在定制化存储领域的技术实力。工业化市场的定制化需求同样旺盛,德明利推出的SATA SSD主控芯片TW6501,为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车载存储在智能驾驶趋势下向集中大容量转变,小鹏汽车等厂商与国产存储企业的合作力度空前,推动了车载存储技术的升级。
国产存储产业链的加速融合,离不开技术底座的创新。长江存储的“晶栈”Xtacking架构历经四代技术演进,为闪存带来了更高的输入输出速度、存储密度和品质可靠性。2025年,三星电子与长江存储签署混合键合技术专利许可协议,标志着国产存储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多家存储模组厂商适配长江存储的闪存颗粒,部分产品良率甚至不低于国际一线颗粒型号,推动了国产生态的发展。
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存储市场的复苏,也为国产存储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大容量存储到定制化解决方案,国产存储厂商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随着AI需求的持续增长,国产存储产业链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存储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