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了。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肥胖、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
大街上,四处可见的奶茶店,生意兴隆。
阳光暖暖的午后,人手一杯的奶茶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冒着一丝烟火气,却啃噬着新一代的年轻人们。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喝奶茶。
老人家一般都会拒绝不喝,或者说喝不惯,也不是奶茶的群体。
一句喝不惯也成为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沟壑,而这沟壑却需要年轻人们耗费往后多年的时间和健康去填补。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了。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肥胖、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
奶茶可谓是含糖饮料中的“翘楚”。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含糖饮料的定义是,在制作过程中人为添加糖,含糖量超过5%的饮料。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软饮料、果汁(不包括100%果蔬汁)、运动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奶茶等。
相关的科学文献也说明了过量或者长期喝奶茶,对我们的健康影响颇大。
2025年1月8日,江苏大学附属高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BMC Public Health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and timing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 in U.S.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NHANES 2007–2010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摄入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与加速衰老相关,这一关联部分由肥胖介导。值得注意的是,在下午6点到凌晨,喝含糖饮料尤其加速衰老,表现出更高的生物年龄。
结果表明,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尤其是夜晚,可能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本研究中含糖饮料包括:软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果汁饮料、苏打水、碳酸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等,而标有无糖、不加糖的饮料被排除在外。
值得一提的是,奶茶等高果糖饮食还促进癌症生长。2024年12月,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etary fructose enhances tumour growth indirectly via interorgan lipid transfer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饮食中的果糖会促进癌症生长,癌细胞本身无法利用果糖,而是吸收肝脏代谢果糖的代谢物,溶血磷脂酰胆碱,作为癌细胞可用的营养物质,从而加速肿瘤生长。
综合各种文献知识可以看出,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相关,它还能促进癌症的生长,加速衰老过程,所以我们应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
不喝奶茶喝什么呢?
可以喝一喝茶,选择一些新鲜的淡茶可以很好的补充茶多酚,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可以喝一喝黑咖啡,适量喝一喝也对身体有益。
当然,最普通也最有营养的就是白开水了,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白开水,水可谓是七大营养素之一,因此日常喝一喝水,也是十分利于身体健康的。
其实我们最后也唠嗑下所谓的疾病群体,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疾病趋势,这些趋势的产生也跟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有关系。
像以前没有电子产品没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夜间生活的时候,谁知道熬夜是什么鬼呢,我们也听不到谁谁谁晚上突然猝死的情况,如今,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以往都是过了晚上8点,基本都是黑灯瞎火了,哪有现象的灯火通明,通宵达旦。
因此,现在的我们,想要保护好我们的健康,不妨活得更加原始一些,睡早一些,吃粗糙一些,把心情整理整理,闲的的时候摆花弄草,吃天然食物,吸新鲜空气,喝自己烹的茶,活出我们的健康人生。
来源:临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