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湖北人,连湖北的十大“红茶”都不知道,是不是挺尴尬的?”
“作为湖北人,连湖北的十大“红茶”都不知道,是不是挺尴尬的?”
晨光漫过东湖,适合就着樱花饮茶。
第一口是千年月光。
恩施姑娘指尖的玉露茶,还沾着唐朝山寺的钟声。
你细看茶汤里浮沉的叶芽,陆羽《茶经》的墨痕正化作涟漪,
那分明是长江水写给大地的情书。
第二口有人间温度。
赤壁青砖茶在俄罗斯壁炉上化开时,汉口码头当年的茶船正驶进光谷的玻璃幕墙。
土家阿婆的三道茶总在火塘边絮叨:"苦时看江心月,甜时念旧年霜。"
最后一口该你续写。
当茶筅搅动春雾,武当山的云竟落在你办公桌的马克杯里。
你看,楚人的茶从来不止是茶:汉阳门的潮声,归元寺的晨课,
还有地铁穿过江底时,你背包里那罐未拆封的春茶,都在等一个沸腾的契机。
「通山红茶」
这茶生在幕阜山脉的云雾里,芽叶吸饱了山泉水汽,
经老师傅双手揉捻发酵,炭火慢焙出松果香。
汤色琥珀透亮,入口是蜜桃般的甜润,喉间回甘像山涧清泉,连泡三巡仍有余香。
老茶客们总念叨它当年的传奇,
清末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室下午茶,巴拿马博览会摘得金牌,
杨芳林古街因它热闹成“小汉口”。
如今非遗技艺复活,瑶山红茶裹着新春的年味,
在采茶戏声里沏出咸宁人的质朴情怀。
「宜都宜红茶」
它像位历经沧桑的老茶农,把百年制茶智慧都炖进这抹琥珀色里。
清咸丰年间诞生的"宜红功夫",曾随万里茶道远销欧亚,
老茶厂的石磨至今留着马蹄印的凹痕。
当地人总说"三道火工出真味",柴火香裹着蜜糖甜,
入口是晒过三秋的板栗香,回甘里带着武陵山脉的晨雾。
老辈人爱用粗陶碗泡它,看茶汤漾开圈圈年轮,
恍惚望见码头帆影与茶马古道的叮当驼铃。
「利川工夫红茶」
选用武陵山区高海拔小叶种茶树原料,
经八百年古法炭焙工艺,汤色琥珀透亮,
带天然兰花香与蜜果甜,入口柔滑不涩,回甘绵长。
当地土家人至今保留着"火塘焙茶"的传统,
老茶工手执竹匾在柴火灰烬上慢焙,茶香与柴火气息交融,
仿佛能品出百年茶马古道的风霜。
冬日煮一壶工夫红茶,配着土家腊肉喝,暖意从舌尖漫到心口,
连呼吸都带着鄂西山林的草木清气。
「五峰宜红茶」
清道光年间由江西师傅传入五峰深山,
茶汤红浓透亮像宝石,果蜜香混着山雾的湿润,入口醇厚得像含了颗土家蜜饯。
当年英国商人特意来采花乡设茶庄,百年古茶道青石板上还留着马蹄印。
这茶耐泡,三泡后冷汤会凝出"冷后浑",
土家人说那是山灵在茶汤里打了个盹。
「宜昌宜红」
这茶像山里的姑娘,条索紧细带金毫,
泡开是琥珀色的温柔乡,蜜香裹着花果甜,喉头一抹暖阳似的回甘。
老茶客说它"冷后浑",茶汤凉了反而更稠滑,像土家人火塘边熬的山药粥。
五峰土家采茶调里唱"四月采茶茶叶长",
百年木仓里发酵的工夫,把武陵山的云雾、清江的水汽都酿进叶子里。
如今这非遗茶成了乡愁的载体,海外游子闻到蜜果香,
恍惚看见三峡大坝的晨光漫过茶山。
「孝感红」
汤色红亮如琥珀,松烟香裹着蜜糖甜,入口醇厚回甘。
其种植史可追溯至土地革命时期,那时茶农肩扛箩筐穿梭山间,
茶香伴着革命烽火,酿成了独特的“红色味道”。
孝感红条索紧细显金毫,三泡后仍香高味醇,秘诀在于当地温润气候与肥沃土壤。
它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更承载着民俗温度,
重阳节晚辈奉茶尽孝,雕花剪纸艺人以茶道会友,
连“开秧门”习俗都要沏上一壶,祈愿丰收。
这茶红得透亮,红得实在。
「羊楼洞米砖茶」
一砖一故事,泡开三百年茶香传奇。
唐时入药,明清沿万里茶道走红欧亚,晋商俄商争着抢货。
它用红茶片末蒸压成砖,乌亮棱角配“火车头”印花,像块能喝的古董。
汤色深红透亮,松木香裹着焦糖甜,入口醇厚不涩,喉间回甘带着老茶馆的烟火气。
冬日煮一壶,暖香漫过青砖墙,
恍惚看见驼队穿越风雪,茶砖在茶马古道留下体温。
这茶还藏着养生密码:茶多酚配氨基酸,
刮油解腻一把手,新疆牧民喊它“生命之砖”。
「唐崖红茶」
茶条索细秀紧实,乌润金毫间透出橙红透亮的汤色,
花果香随热气袅袅升起,轻啜一口,鲜醇滋味裹挟着硒土滋养的气息滑入喉间,
回甘里仿佛能品出唐崖土司600年风霜的厚重。
这片红茶自三国时期扎根湘鄂川黔交界地,是土司进献朝廷的“贡品”,
亦是茶盐古道上的“硬通货”。
土家人采茶制茶的歌谣仍在山间回荡,
传说土司出征前必以油茶汤壮行,茶汤入喉,将士们士气如虹。
「荆门红茶」
茶农说这是“云里摘来的蜜罐子”,
发酵时满作坊飘着焦糖香,茶汤红艳得像浸了山石榴,
入口是桂圆干泡在蜂蜜里的绵长回甘。
当地有“三碗不过岗”的趣谈,
头碗醒脑,二碗润心,三碗就着荆门矮子馅饼吃,连饼渣都舍不得剩。
这茶早成了荆楚人家待客的“红丝带”,
逢年过节必用竹篓装着,让山外的游子捎上几两“家的甜味”。
「咸安砖茶」
这可比奶茶更有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就诞生的"老古董",当年可是沿着茶马古道走了上万公里,
蒙古马帮驮着它穿过雪山草原,连慈禧太后拉肚子都靠它治好的"贡茶"。
您看这茶砖棱角分明像块黑巧克力,
掰一小块煮奶茶,汤色红亮得像琥珀,
米香混着菌花香在舌尖打转,喝完全身暖洋洋的。
冬天围炉煮一壶,配着桂花年糕,连茶汤都是历史的温度。
此刻长江水正沸,茶香漫过黄鹤楼的檐角,在你我掌心跳跃。
办公桌上那杯唐崖红茶还温着,手机弹窗跳出樱花季的倒计时,
该去东湖绿道摆个茶席了!
翻出抽屉里压箱底的青瓷盖碗,掰块咸安砖茶煮奶茶,
朋友圈刚晒图就收获蒙古族同事的点赞。
茶汤里的千年月光与地铁报站声共振,
背包里那罐未拆封的春茶,终会在某个加班的深夜,
与长江对岸的万家灯火撞个满怀。
来源:风烟食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