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春天一到,阳光渐渐温暖,万物复苏。这是很多人感到轻松愉悦的季节,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春天的到来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去关注饮食和生活习惯。
然而,随着气温回升,春季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主食的选择上,不少人都想趁着春天享受美味的食物,但恰恰因为一些食物的选择不当,可能会使糖尿病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春季糖尿病患者在主食选择上的一些误区。如果你习惯了饭后吃一些常见的主食,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身体已经发生了变化。
很多糖尿病患者春天一到,嘴馋的毛病就犯了,尤其是看到早餐店里热气腾腾的豆沙包,总觉得香甜软糯,还“看着不像油腻”,就放下戒备,天天来一个。我接诊过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患者,血糖原本控制得不错,但最近来复查时,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往上飙了一截。
他百思不得其解,说自己没吃甜点、没喝饮料。我仔细问了一下,才知道他每天早餐会吃一个大豆沙包,图个“春季暖胃”。
问题就在这。豆沙本身含糖量极高,尤其是传统红豆馅,往往会加大量白砂糖,甚至市面上一些速冻豆沙包里,每100克糖分含量超过30克,相当于六七块方糖。
而且包子皮是面粉做的,高碳水,再加上高糖的豆沙,吃进去一肚子“高升糖组合”,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来说简直就是“车祸现场”。
你以为早上一包子没事,其实血糖一升高,胰岛素就得拼命分泌,像消防员扑火一样应付突发情况,时间久了,胰岛功能受损,血糖就更难控制了。
我后来建议那位患者换成一个蒸红薯或煮鸡蛋,糖化血红蛋白慢慢就又稳回来了。所以我常说,宁可吃点红薯,也别天天豆沙包,哪怕一个,看起来没事,累的可是胰岛细胞。
春天的玉米正当时,尤其是那种口感香糯的粘玉米,不少糖友都当成粗粮来吃,觉得比米饭健康。我有位退休教师,控制血糖很严格,每天步数也多,饭量也不大,可他餐后血糖一直不稳定,尤其是午饭后,动不动就飙到12以上。我觉得不太寻常,因为他饮食结构听起来没毛病。
我请他把每天吃的东西写个日记,结果发现,他午饭后几乎天天来一根粘玉米,还美其名曰“粗粮替代精米白面”。其实这恰恰是误区。粘玉米的淀粉结构和普通玉米不一样,几乎全是“支链淀粉”,这种结构特别容易被分解,吸收快,升糖快,而且玉米越糯,越是这类淀粉含量高。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典型——你吃进去时不觉得甜,但咀嚼久了淀粉被唾液酶分解,糖分逐渐释放,等你回过神来,血糖早就上去了。
我让那位患者把粘玉米改成蒸南瓜或糙米饭,餐后血糖立刻降了一截。所以啊,别以为“粗粮”就绝对健康,糖尿病人要分清粗粮也有“好坏”,宁可吃块红薯,也别把粘玉米当低糖主食吃。
春季天气多变,不少老年人觉得吃点热乎乎的白粥最养胃。但白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真正的“血糖炸弹”。
我碰到过一位六十岁的阿姨,她几乎每天三餐都有粥,早晚一碗小米粥,中午喝点大米粥,她觉得这样“顺肠胃”,还能降火。可三个月后,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从6.3飙到了7.5,还总抱怨饭后两小时心慌、口渴。
我们重新评估了她的饮食,发现问题就在粥上。白粥、米粥、水米比例越大,熬得越烂,其实越容易让淀粉完全糊化,一进胃里几乎不用消化就能被吸收,直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瞬间飙高。这就好比直接把糖水倒进身体里,对胰岛素来说是场折磨。
而且粥的饱腹感差,很容易吃多。一碗白粥如果配点咸菜、花生、鸡蛋,吃下去总量也不低,可人总觉得“不过是点水米饭”,一顿两碗不稀奇,结果就是血糖起伏不定。
我让那位阿姨把早晚的粥换成燕麦+蛋白食物搭配,血糖曲线立刻就稳了下来。糖尿病人控制血糖不是靠“吃清淡”,而是得吃对。宁可一口红薯,糖分释放慢,也比天天一碗白粥来得安全。
春天气候温暖,面条、冷面、拌面开始频繁出现在饭桌上,很多人觉得方便省事,而且比米饭好消化。可我得提醒,糖尿病人如果爱吃面条,而且喜欢拌着甜酱、加点糖醋汁,甚至用点番茄酱调味,那血糖就等着出事吧。
我接诊过一位外企高管,饮食上很讲究,平时不怎么吃零食,饭量也控制得好,但他的糖化血红蛋白总是居高不下。我问他主食吃什么,他说自己最爱吃“全麦拌面”,听起来很健康。
可问题来了,他的“全麦”是超市买的高筋面条,颜色稍微深一点,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全谷物,升糖速度一样快。更麻烦的是他拌面用的是自制糖醋酱,里面有蜂蜜、白醋、酱油、番茄酱,这一组合,糖分加盐分,血糖跟坐过山车一样。
从营养学角度讲,面条属于精制碳水,而且冷面、挂面等加工面制品升糖指数并不低,尤其是当中加入糖分调味,热量和升糖速度都直线上升。
我建议这位患者把拌面减频率,糖醋汁换成芝麻酱+醋的搭配,主食换成荞麦面或者煮南瓜配蛋白,果然三个多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回到了7以下。
这事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看似“清爽”的主食都适合糖尿病人,特别是春季胃口开、酱料丰富的饭菜,更得警惕那些“吃得轻松,血糖升得快”的组合。
说到底,春天饮食要顺时也要顺性,糖尿病人不怕吃,而是怕吃得太单一、太精细、太隐蔽的糖分。豆沙包、粘玉米、白粥、拌面这些主食,不是不许吃,而是不能天天吃、顿顿吃、吃错方式。与其让胰岛天天打仗,不如从一开始就避开这些“高血糖陷阱”。
宁可吃个红薯,升糖慢、纤维足,还有饱腹感;更别天天幻想粥养胃、面条轻盈。春天是养身的好时机,但只有管好嘴、动动腿、稳住糖,身体才会真正“春意盎然”。糖尿病不是节食病,而是懂得挑食的智慧病,希望你也能吃得舒服,血糖稳稳,身体越来越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人春天注意主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康晴.从化瘀法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影响,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07-20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