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德元年(618年),西梁皇室后裔萧铣(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称帝,其地盘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东到大海,拥兵40余万,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武德元年(618年),西梁皇室后裔萧铣(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称帝,其地盘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东到大海,拥兵40余万,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彼时,北方主要有占据关中的李渊集团(唐朝)、占据河南的王世充集团、占据河北的窦建德集团,他们都志在统一天下。萧铣倒没有如此大的雄心壮志,只希望保有江南之地,做个割据之主。是故,当北方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萧铣并没有去掺和。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大唐秦王李世民在洛阳一战俘获窦建德和王世充,一举统一北方。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以宗室名将赵郡王李孝恭为夔州总管,以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摄行军长史,督率蜀地(今四川)的唐军顺长江东下攻打萧铣。当时正值秋汛,江水泛滥暴涨,长江水道不利于航行,萧铣判断唐军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遂缺乏战备。李靖恰好利用萧铣大意不设防的心态,率领唐军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克服艰难的水文条件突然杀出,连下荆门、宜都(今宜都西北)等要塞。
荆门、宜都系拱卫萧铣老巢江陵的门户,一旦被唐军夺取,江陵也将直接暴露在唐军威胁之下。于是,萧铣急令麾下悍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驻防清江(今清江入长江之口处),伺机收复荆门、宜都等城。
李靖建议李孝恭暂避文士弘锋芒,但李孝恭执意率军出战,结果被文士弘击败。文士弘获胜后,并没有趁机攻打荆门、宜都两地的唐军以扩大战果,反而纵容麾下士卒四处抢掠,士兵们皆背着抢来的财物,乱的一塌糊涂。李靖见文士弘部阵型混乱,遂当即率领唐军反攻文士弘,一路杀进文士弘的清江大营,斩首万余级,缴获战船400余艘,是为清江之战。清江一战,唐军歼灭萧铣最精锐的文士弘军团,沉重打击了萧铣三军的士气,也打开了通往江陵的大门。
清江之战后,唐军顺势攻取宜昌、当阳、枝江、松滋等地,江州总管盖彦举城降唐,李孝恭与李靖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原则,乘胜合围江陵城。李靖还搞了一处漂亮的心理战,他将缴获的战船全部顺长江漂下,并在战船上写满了“江陵失守”的大标语。下游的萧铣军以为江陵已然破城,遂无心勤王救援,如此一来,都不再救援江陵,困守江陵的萧铣终于扛不住了,并于当年十月打开江陵城的城门,迎接唐军入城。
萧铣投降后,各地的萧铣旧部也纷纷归降大唐,唐军兵不血刃收取长江以南,至此,大唐一统大江南北,天下重归一统矣。
来源:莽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