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埃及,大家脑袋里的第一画面估计都是那几个尖尖的大金字塔。可其实,要真聊到让这个国度多了几分人味儿和疯狂故事的人,还得提一嘴那个被后世拍成无数电影的女人——克利奥帕特拉。有人叫她艳后,有人觉得她是野心家的样板,反正她在古埃及这地界上混得风生水起。只要她在,其
要说埃及,大家脑袋里的第一画面估计都是那几个尖尖的大金字塔。可其实,要真聊到让这个国度多了几分人味儿和疯狂故事的人,还得提一嘴那个被后世拍成无数电影的女人——克利奥帕特拉。有人叫她艳后,有人觉得她是野心家的样板,反正她在古埃及这地界上混得风生水起。只要她在,其实那时候的罗马人也根本不敢轻易直接吞了埃及,硬生生让这个国度多扛了二十年。
话说克利奥帕特拉出生那年,家里就不差事——托勒密王朝,马其顿渊源,亚历山大大帝那一波传下来的血统。说白了,她一落地就自带高分身份,啥都不愁,真没必要去争这些;可偏偏她要争,争得比狗血剧还狗血。托勒密家族有个很“离谱”的规矩,皇室兄妹得自己结亲,估计怕王权分出去。轮到艳后这代,就要和亲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结婚——这婚姻,外人看着,和咱们现在说的“家族利益交换”没两样。
但这姐们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角色。跟弟弟一起登基那会儿,她早就打定主意,权要抓在人手里。你说她狠也行,说她格局大也行,反正不满足于“名义上共享”。这边宫里宫外,她一改托勒密王族那点高傲,让朝臣们觉得“这姑娘不光美,还会办事”,在百姓面前也时不时露下脸。后来她还闹出一招,公开请贤,搞得文士武将都愿意给她帮忙,没多久掌控力蹭蹭往上窜。
可弟弟托勒密当然惦记自己位置,毕竟说是两个人一块坐天下,实际眼瞅着姐姐专权越来越过火,自己都变成挂名的了。托勒密没自己折腾,宫里两位老狐狸——萨克斯和欧利松——天天给他递主意,说要把艳后赶出去重整朝局。这三人一合计,竟然真把艳后给逼出了首都,让她带着几个心腹远走南方边陲。
到了异乡,换了别人就这时候一蹶不振了,可她偏不。咱们中国有句老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艳后这会儿就是这么个劲头。她边给老百姓发粮食安家,边撒钱招兵买马,磨刀霍霍等机会。那个年头,谁也别指望外来的女人能靠自己东山再起,可她就是一口气撑下去。
就在打算回宫砸场子的时候,罗马大佬也忙着在地中海互咬。没轮到艳后什么事,可宫里传来劲爆花边消息——托勒密杀了靠近罗马的大将西拉,向罗马的顶头大哥送上人头,指着那意思“我能帮你收拾掉姐姐”。但那阵子罗马元帅恺撒正好情绪不佳,根本不领情,这托勒密秀了半天存在感,反而自讨没趣。
艳后这边冷不丁打听到恺撒在亚历山大待着,一想机不可失,得做点文章。当时一帮人还在琢磨怎么见恺撒不丢脸,她突然来主意,让仆人把自己裹进一只厚厚的羊皮筐里,就那么捣鼓着送进了恺撒寝宫。你说场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就跟现在社交网络搞“盲盒见偶像”似的。可偏偏艳后从筐里钻出来——衣衫不整,满脸憔悴,把恺撒那点冷漠直接搅化了,当场气氛变了调。
从恺撒那屋里出来,她不再是被赶出去的公主,而是“罗马贵人的心头好”。恺撒帮她弄回王宫,还安排她跟弟弟重新执政,但谁都知道,她才是真正操盘手。扒拉一下那阵子国事,什么战乱,什么内讧,大多被她用一招妙手稳住。直到托勒密再闹事,这回艳后一点不客气,联手罗马军队直接把弟弟连人带江山给放翻了。
你要说艳后这一套“美貌+脑力”的套路,至少在恺撒这里屡试不爽。两人有过一段人人羡慕的日子,甚至艳后还生了个孩子。那孩子在朝堂上走跳,连当地百姓都觉得未来不愁,但罗马那帮老臣子看不惯——“自家皇上让异族女人拐得团团转”,朝堂天天开批斗会。可恺撒本身就是个“我行我素”的主,根本不在乎这些,带着艳后跟在罗马东逛西逛,还专门嗯了座神庙,黄金塑像堆出来就给艳后留面子。
可人算不如天算,好景不长。转眼就出事,恺撒被刺杀,蝴蝶效应一路波及到埃及。艳后带着自家孩子逃回故土,一回来就处理了个老账,把另一个弟弟也“清理”了——不让人卡自己后路。这种手段,说狠是真狠,但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你不收拾好自家人,就得被别人收拾。
这会儿罗马大乱,两个大人物开始出现,一个叫屋大维,后来变成奥古斯都,一个是安东尼。两人刚开始还合作——分家开,两边各管一摊。安东尼缺军费了,联系艳后想借点银子,不光因为钱,也指望靠着艳后的地盘稳住罗马东部。艳后心思活络,早就准备故技重施,隔着海摆排场,金船珠衣招摇过市,见安东尼那一刻风头出尽,直接让老安心花怒放。两人再续前缘,还生了仨孩子,一家四口混得热火。
这时候,艳后靠与安东尼的联盟,硬是把埃及扳着没让罗马彻底吃掉。可罗马人那会儿早就不乐意,都在背后咬牙切齿,传得沸沸扬扬。“这女人要翻天”,民间把艳后说成是国祸瘟神。安东尼为了艳后,干脆不演了,把屋大维的姐姐撵回家,和克利奥帕特拉公开结婚。这事儿一出来,罗马贵族气得要翻车,说国法不容。
没多久双方擦枪走火,真刀真枪打起来——亚克兴那场海战,安东尼拼了老命,艳后一看局势不妙就先溜了,安东尼也跟着跑,直接把东部大军弄没了。屋大维乘胜追击,杀进埃及。眼看着安东尼自尽,艳后这会儿也不肯束手就擒。她还想拿自己的美色再交涉一把,但屋大维看不顺眼,讲究“国法大义”,对她理都不理,还给她订了游街示众的计划。艳后一听——面子不能丢,宁死不屈,转身找毒蛇自戕。
不过讲真,有人说她其实不是被蛇咬死的,说不定就被屋大维整死也是可能。她的死,跟罗马和埃及命运一样,也没给世人留下什么结局上的答卷。埃及变成罗马的一省,她那些年咬得紧的王权家族自此也变成历史笑谈。
艳后的一生,真是波澜壮阔。一边是宫廷里头那些乱七八糟的家族纠纷,一边又能和罗马的重要人物谈笑风生。看着她用自己的魅力和脑袋跟世界较劲,有人说她坏透了,也有人觉得,这才是有魄力的女人。说白了,她让埃及靠着自己的手段,暂时没被罗马踩烂。
我们现在能听到她的故事,既有夸张的电影,也有市井的八卦。可在那个杀伐决断的年代,她能活得如此风生水起,靠的不只是美色,更有一肚子的机灵和果敢。换做一般女人,谁能在权力漩涡里,前后斩断几条亲缘,还能和两个世界级枭雄周旋?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外人看着风光,自己心里未必轻松。艳后最后选择带着谜团离开,她的人和她的故事,都留给了后世猜测和惋惜,真真假假,谁又能说明白?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