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满枝板栗无人采,心酸果农泪涟涟。金秋时节,本该是收获喜悦的时候,不少山区栗农却望着满山板栗摇头叹息。
满枝板栗无人采,心酸果农泪涟涟。金秋时节,本该是收获喜悦的时候,不少山区栗农却望着满山板栗摇头叹息。
“请人采摘一天要一百多块,板栗收购价才一块四,摘得越多赔得越多!”一位种植户无奈道出困境。在板栗产区,1.4元/斤的收购价已持续多年,远远低于种植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管理积极性。
不少栗农只能任由板栗老死枝头、烂在田间。
01 产业困境,收购价持续低迷
在多个板栗主产区,收购价格已连续数年低迷。不少地区板栗收购价仅为1.4元/斤,甚至更低。这样的价格远低于种植成本,栗农们面临着“越丰收越亏本”的尴尬局面。
收购商压价现象普遍。一些经销商利用板栗不易储存的特性,在收购过程中压价,栗农在出售板栗时没有议价能力,价格受制于人。
社会购买力下降也是因素之一。板栗非生活必需品,在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国板栗产量饱和,进一步压低了价格。
02 连锁反应,栗园荒废与产业萎缩
低价导致恶性循环。由于板栗价格持续不高,部分栗农缺乏积极性,对板栗园疏于管理,品种多年没有更新,板栗口感和品质有所下降,影响整体销售价格。
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无力上山采摘板栗。请人采摘费用过高,很多种植户觉得不划算。
即使能够采摘,也多是低矮树枝上的板栗,然后拿到市场上零售,价格相对较高。
出口受阻加剧困境。受国际局势影响,板栗出口不利,造成了板栗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饱和。
03 深层次问题,产业链条薄弱
缺乏深加工企业是板栗产业的痛点。本地没有大的深加工企业,内部消化不了,完全走原果,卖原料,价格势必走低。
板栗不易储存,集中上市期短。板栗常温储存时间短,易生虫,收购时间集中,栗农没有足够的仓储能力来错峰销售。
品种更新滞后也影响了市场竞争力。主要板栗产区品种多年没有更新,如金华、岳王、丹泽、9113、9210等品种虽然质量不错,但面临市场需求变化的挑战。
04 解决路径,多方合力破局
引进和培育板栗产业新品种是提高品质的关键。通过对现有板栗采取嫁接的方式进行品种更换,提升板栗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板栗品牌。
发展深加工产业是提高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发挥地方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势,开展板栗产品深加工,积极争取政策扶持,逐步建立板栗产品深加工体系。
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运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淘宝、京东等线上购物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推介会等活动,全面推介板栗产品。
2025年9月,罗田县开展了 “走千家进万户”板栗村播活动。9支主播团队前往板栗主产乡镇的核心基地,通过“线下采摘体验+线上直播带货”双线融合模式,让罗田板栗从山间枝头走向全国餐桌。
其中,学员毕春霞单场直播销售额达22万元,刷新了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纪录。
示范引领合作组织共同发展。提高林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林农增收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合作社的指导力度,提高板栗合作社组织化程度。
建立“农户、合作社、集团”三级产购销平台,以解决板栗滞销问题,增加林农经营信心,提高板栗价格。
05 呼吁关注,守护栗农希望
在此,我们诚挚呼吁: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板栗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帮助栗农改善品种、提高品质、拓展销售渠道。
农产品采购商和加工企业能够深入产区,了解实际情况,建立直接采购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农,同时开发更多板栗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电商平台和直播机构能够继续关注农产品上行问题,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农民掌握网络销售技巧,让更多优质板栗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市场。
消费者能够更多关注板栗产区的实际情况,选择购买来自这些地区的优质板栗,既品尝到美味,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金秋的阳光洒在板栗树上,硕果累累本该带来丰收的喜悦。
让我们携手助力,让这些“铁杆庄稼”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让笑容重新回到每一位栗农的脸上。
来源:何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