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钦显皇后的梓宫入葬地宫前,需要提前办理的各项事务都有哪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00:07 3

摘要:梓宫经由口门以及应行支搭一切棚座等项,本衙门遵照部文,敬谨备办。 理合咨行贵府。希为查照备案施行可也。”

慈禧太后梓宫入葬地宫,应办各事项都有哪些?

慈禧太后照片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九月十六日,东陵承办事务衙门为咨行事。

恭照本年九月二十七日,孝钦显皇后的梓宫奉移菩陀峪定东陵,十月初四日永远奉安。

慈禧陵老照片

慈禧陵老照片

所有应行安设册宝石几、 五供、将军石柱、开凿柱窝、并大红门栅栏及合掩龙门石工、平垫道路、成砌燎池、拆砌。

慈禧陵内景

梓宫经由口门以及应行支搭一切棚座等项,本衙门遵照部文,敬谨备办。 理合咨行贵府。希为查照备案施行可也。”

慈禧太后的梓宫入葬地宫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慈禧陵地宫

一、安设册宝石几

清朝无论皇帝、皇后入葬时,都要将香册和香宝陈放在方形的须弥座形的石座上,册东、宝西。有的陵将册宝座设在明堂券,有的设在门洞券,有的放在金券里。

宣统元年八月,商讨慈禧陵地宫安奉册宝石几的地点问题,道光帝的慕陵设于金券门内,同治皇帝的惠陵设于明堂券内,慈安陵因为门洞券内有碍人夫行走援案设于金券门内,慈禧陵最后是采取了和慈安陵一样的设置地点。

慈禧陵的册宝座设在金券里,梓宫入葬前几天就要将石册宝座移放到金券内。

真实的慈禧香册、香宝是在十月初四日寅时,慈禧梓宫入葬前,由顺承郡王“讷勒赫”和贝勒“载润”送入地宫金券内,摆放在册宝座上的。

十月初四日巳时,慈禧太后的梓宫葬入地宫永远奉安。

二、摆放石五供

石五供

在慈禧梓宫入葬前,会在方城前的月台上搭起芦殿。从芦殿到陵寝门(琉璃花门),再从陵寝门到大殿搭起坡度缓慢的戗桥,这样,棺椁就能比较容易抬进芦殿里了。

由于慈禧陵的方城到陵寝门距离较近,如果入葬前就把五供(炉、瓶、烛台)摆放到祭台上,五件器物的高度超过了戗桥的高度,这样,戗桥就不能搭了。

所以这五件器物(炉、瓶、烛台)先不摆到祭台上,等慈禧入葬后再摆上。那么这五件器物做好后放在哪里呢?

在慈禧陵东墙外前后院相接的拐弯的旮旯建了三间库房,专门存放 石香炉、2个石花瓶、2个石烛台。将这三间房子叫“尊藏五供库”。实际上,把地宫内的2个自来石、4个龙山石也都储藏在了这座库房内。

慈禧陵石五供

慈禧入葬以后,才将石五供摆在了祭台上。两个自来石也在地宫用上了。四个龙山石移到了慈禧陵神厨库内。然后将库房拆除。

慈安陵的情况和慈禧陵是一样的,在慈安陵的西墙外拐角处也建了尊藏五供库。等慈安入葬后,想将五件器物将西墙扒开个豁子门运进院内时,风水官说不宜动土,不能扒开豁子门。

只得搭架从西墙墙顶上把五件器物运进了院内。随后把五供库房拆除。慈安陵的尊藏五供库拆得很彻底,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三、安设将军石柱、开凿柱窝

需要在方城隧道券内地宫入口处地面铺石上左右各安一根直径约20多厘米的石柱,称之为“将军石柱”,要在铺石上凿出一个圆孔来,即柱窝,把将军石柱插入石窝里。

在梓宫沿着斜坡墓道进入地宫时,用两条绳子拴住梓宫,然后再把绳子的另一端绕在将军柱上,这样可以稳稳有序控制梓宫匀速进入地宫。也有的把将军柱称为“礶石”或者“贯石”。

多数陵在入葬后把凿有石窝的铺石换上没有石窝的铺石。也有的陵不换新石。比如慈禧陵和崇陵就没换,现在仍可以看到石窝。

四、需要拆安宫门、琉璃槛框

慈安陵的隆恩殿

《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七年九月,慈安太后梓宫入葬时,因为慈安陵的隆恩门中门门口只松宽2.30米,太窄,梓宫进不去,于是决定将门框拆下来,临时安一个活门框,等梓宫进入后,再将门框安装好。

陵寝门中门宽度与隆恩门门口稍微宽一点,按道理也将门框拆下来,却没见到记载。

慈禧陵与慈安陵的尺寸基本上是一样的。慈安太后入葬把隆恩门口的门框拆下来,那么慈禧太后入葬也应这样做。

因此,慈禧太后入葬时,把慈禧陵的隆恩门和陵寝门的中门门框都拆下来过。同时也可以知道,慈安太后入葬时,陵寝门中门的门框也拆下来过。

五、大红门栅栏

陵园总大门大红门中门理论上讲是棺椁通行的门,但实际上无论帝后梓宫,还是妃嫔的金棺、彩棺都不从大红门通过,进入陵园。

而是将大红门东或西侧的大红门拆出一个墙豁口,安上栅栏,梓宫和棺椁都从墙豁口进入陵园,然后再把墙豁口砌好如初。

慈禧陵神秘消失的“五供库”

由于道光帝的慕陵首创了皇帝陵的后院窄于前院的规制。从此以后,皇帝陵和皇后陵的院落都呈前宽后窄的形式。这种形式,使每座帝后陵的左右进深墙各出现一个直角拐弯。

慈安陵和慈禧陵的后院都比前院窄,所以每陵东西进深墙各有一个直角弯。

因为慈安陵和慈禧陵的后院小,进深比较短,如果陵建成后就把石五供的香炉、二烛台、二花瓶直接就摆放在石祭台上,这样搭建陵寝门至方城之间的戗桥就会受到影响,因为五供高于戗桥。

所以,只能在慈安和慈禧入葬后,才能把石五供的香炉、花瓶、烛台摆到石祭台上。在摆到祭台上之前,在慈安陵西墙外的拐弯处和慈禧陵东墙外的拐弯处各建了一座3间的库房,称“尊藏五供库”。

宣统元年,慈禧入葬后,把香炉、烛台、花瓶摆在祭台上后,龙山石临时存放到神厨库院内,俟慈禧陵礼部营房建成后,再移到礼部龙亭库长期存放。

礼部龙亭库建成了,龙山石也没有移,仍存在神厨库内至今,从而将龙山石保留了下来。慈禧陵东墙外拐角处的尊藏五供库的房基还保留着。

慈禧陵的“五供库房”是建在东墙的拐弯处,从慈禧陵明楼上向西拍的慈安陵大殿的老照片上,能拍到慈禧陵西墙外拐弯处建有一座大清水脊的房子。

孝钦显皇后死后恭画圣容

溥伟

溥伟

慈禧太后死后,恭亲王“溥伟”上了一道奏折,奏报了为慈禧绘圣容(画像)开笔吉期等事项。

孝钦显皇后圣容

奏折内容如下:“恭照孝钦显皇后圣容应由内务府恭绘,咨行钦天监选择吉期去后。

兹据该衙门选择得于二月二十五日辰时开笔吉。所有应行恭备一切事宜,交各该衙 门敬谨办理。为此奏闻。

谨奏等因于宣统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奏,奉旨:“知道了”,钦此。

慈禧太后画像

这里可以看出,画圣容动笔是要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的。这幅慈禧画像很可能是这次所绘的“慈禧圣容”。

孝钦显皇后圣容画像

清朝,康熙皇帝和同治皇帝的画像就是死后画的。尽管慈禧太后在生前拍照了大量照片,但她死后的圣容也要按传统由人绘画。所绘的朝服像是供在寿皇殿悬挂用的。

孝钦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的整个葬礼筹备历时近一年,期间持续举行诵经、设斋、焚香等佛事活动,由大量僧人参与,耗费巨资。

祭奠慈禧太后的活动

虽然没有单独列出“念经”的具体金额,但此类宗教仪式是丧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花费已包含在总体开支之中。

纵观清史,读史明志,我们终将在历史中相遇,这里是清史研究室,揭开那些隐藏在清宫里不为人知的隐秘往事,走进那些被淹没在后宫里的红粉佳人们。关注我,和我一起了解更多“清宫后妃”的传奇人生。

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是原创首发,创作不易,请勿搬运,侵权必究!欢迎大家收看下期,文章定期更新中,敬请期待!

来源:小蜗在梦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