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姨,他今天又和我吵架了。”“姐,小于又摔倒了。”“老师,这根线怎么编?”……在康巴什的朝乐蒙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她叫赵雪梅,今年49岁,她是基地的“主心骨”,也是基地残障人士口中的“赵妈妈、赵阿姨、赵姐、赵老师”。
“阿姨,他今天又和我吵架了。”“姐,小于又摔倒了。”“老师,这根线怎么编?”……在康巴什的朝乐蒙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她叫赵雪梅,今年49岁,她是基地的“主心骨”,也是基地残障人士口中的“赵妈妈、赵阿姨、赵姐、赵老师”。
赵雪梅像一株在阳光下倔强生长的向阳花,从东北黑土地到鄂尔多斯大草原,从自卑封闭到自信绽放,赵雪梅用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党的关怀下,如何用双手托起生活希望的故事,也诠释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内涵。
2010年,从小患有听力障碍的赵雪梅跟随爱人的姐姐搬离东北,来到康巴什。
起初,赵雪梅是一名环卫工人,虽然工作辛苦,但她心里却充满了干劲,因为她知道,这是新生活的开始,每一份付出都是在为未来打基础。三年后,她随爱人转行到煤矿做污水处理,直到2019年女儿出生,她才放下工作,专心照顾家庭。
“那时候以为,生活就这样平平静静过去了。”她笑着摇头,却不知命运的齿轮正在悄然转动。
2021年的夏天,康巴什区残联的一通培训电话,彻底改变了赵雪梅的人生轨迹。
“第一天教烘焙,我想着学点手艺回家给女儿做蛋糕;第二天学盘扣,没想到第三天孩子发烧,我只能请假。”回忆起初次接触残联培训的情景,赵雪梅仍记忆犹新。
第三天的讲课老师梁爱琴是一位推拿按摩师,得知这个情况后,破例让她带着发烧的女儿来培训现场。
在培训现场,梁老师教大家按摩手法,赵雪梅学完后,立刻给发烧的女儿试了试。没想到,这一试还真有效果,女儿的烧慢慢退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赵雪梅心里特别高兴,她觉得按摩这门手艺太神奇了,从那以后,她就铁了心要跟着梁老师好好学。
那段时间,除了梁老师上厕所,赵雪梅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就连她两岁的女儿,也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妈妈身后。学了15天,赵雪梅就出师了,能给来做推拿按摩的顾客服务了。
她还自创了一个独特的手法,每次按摩完,都会给顾客来一个全身放松性拍打。这个手法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回到家,她还给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婆婆推拿、拍打拍打——后来她从网上查到这个手法还有一个很专业的名字,叫“禅拍”。
“是残联的培训让我明白,听力障碍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赵雪梅的话语坚定有力。
2021年底,赵雪梅来到朝乐蒙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 这里聚集着多位残障人士,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情绪暴躁易怒。“那时候,有个小姑娘负责照顾这些‘小伙伴’,每天都手忙脚乱的。”赵雪梅看着心里特别难受,她想:“我和他们比,除了听力差点,最起码能走能跑,为什么不能拉他们一把?”
负责人姚奕辰找赵雪梅谈过话,她说:“朝乐蒙不是盈利组织,很多小伙伴在家里无所事事,还会因为身体原因发脾气,需要家人照顾。这里更像是他们温暖的家,精神的依托。如果你考虑收入的话,可能不太适合在这里。”赵雪梅没有丝毫犹豫,她说:“我不在乎收入,我就想照顾他们,让他们能过得开心一点。”
于是,她成了基地的“大家长”:每天带着“小伙伴们”做常拍操,教他们插花、缝纫;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婆婆接到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甚至带着女儿一起入户,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提供志愿服务。每学一个新手艺,赵雪梅都会回来教给“小伙伴们”,带着大家一起自给自足,不再伸手向家人要钱。去年一年,他们承接了哈巴格希街道的民生实事项目,为350户家庭送去温暖;今年截至8月,服务户数已超200家。
自从赵雪梅来了之后,基地也再也没有发生过打架吵架的事情。她觉得,要理解“小伙伴们”的内心想法,不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要求他们。
“有一个叫悦悦的孩子,刚来时需要姥姥全天陪同,现在能自己上下班了;还有个孩子每天主动倒垃圾、给所有人接水……”赵雪梅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骄傲,“他们不是负担,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今年5月,在哈巴格希街道支持下,朝乐蒙成立了“荔枝花开缝纫机队”,赵雪梅作为带头人,带着12名队员(其中6人是残障人士),用闲置缝纫机承接了康巴什区国庆“国旗旗裤”的缝制任务。
“‘荔枝’谐音‘励志’,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残障人士也能撑起一片天!”她擦着汗,眼神灼灼。
除了缝纫,他们还制作羊毛毡手工艺品,让大家一直有营生做,兜里有钱花。
如今的赵雪梅,早已不是那个自卑内向的东北农妇。她买了房,把公婆接到身边尽孝;女儿跟着她做志愿者,成了“最小义工”;朝乐蒙的“小伙伴们”在她的带领下,从依赖家人到自给自足,甚至能反哺社会。
“姚主任总说我像向阳花,其实我们基地的每个人都是。党的政策给我们阳光,残联的培训给我们土壤,我们只要努力扎根,就能开出自己的花。”
8月31日这天,朝乐蒙为“小伙伴们”举办集体生日会。赵雪梅忙前忙后,从布置场地到分蛋糕,连女儿喊她梳头都顾不上。直到活动结束,她才蹲下来给女儿扎辫子,轻声说:“宝贝,妈妈今天是不是很棒?”小女孩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
这光,是希望的光,是向阳花永远追逐的光。在康巴什这片温暖的土地上,赵雪梅和她的“小伙伴们”正用双手,编织着一个关于尊严、关于爱、关于梦想成真的动人故事。
来源:康巴什发布